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易武,普洱茶复兴的策源地(2)
2017年05月21日

易武,普洱茶复兴的策源地(2)


1995年,以易武野放大树茶为原料的真淳雅号开始生产。不过,由于茶农没有按照标准进行采摘,将大小茶树混在了起,所以第一批茶菁全部被拒收,只做了10多公斤的七子饼茶带到台湾展销。而且属于实验产品性质的,做工粗糙、工艺较差,几乎未能存世到现在。
经过多次试验后,1996年春收到了符合一芽三叶标准的茶菁并试做成功,吕礼臻正式下单,制作了现代第一片传统手工茶饼“真淳雅号”,数量3吨,这批茶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易武地区第一批有一定规模的乔木大树料普洱茶。
此后在1997年,吕礼臻又定做了一批真淳雅号,数量也是3吨。现在我们说的96真淳雅号,基本就是这两批由吕礼臻定制、张毅制作的产品,一共6吨。
1996年张毅退休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做茶实践上。1998年他创办了“顺时兴”茶庄,并制作出了现在普洱茶界已成传奇的1998年易武顺时兴号(春尖)。
在一定程度上说,96真淳雅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里程碑。作为易武茶复兴时代的先锋,其出现对后来的易武茶树立了标杆式的口感,并引领标号级时代向着纵深方向发展。
台湾茶商的式微
标号级普洱茶时代的早期,台湾茶人对普洱茶产业的贡献功不可没。在96真淳雅号之前的1995年,邓时海的《普洱茶》一书在台湾正式出版。这是第一本专门介绍普洱中老茶的书籍,尽管书中的部分内容是有争议的,但其对推动普洱茶的全面复兴贡献较大,让普洱茶成为显学。也是在1995年,邓时海在普洱委托当地茶厂以乔木四级春茶生产了一批“云海圆茶”。
无论是真淳雅还是云海圆茶,这两批茶用现在眼光来看都是具有实验性质的,但无意中也引来了台湾茶人前赴后继地远赴云南做茶的风潮。
不过那时资金规模小,大多是以个人名义或两三好友一起到茶山找个小茶厂定制一批茶,数量不大也缺乏品牌概念。早年在高雄经营紫砂壶的庄荣洁,原本一直从香港拿老茶回台湾销售,1988年开始有了自己定制普洱茶的念头。庄荣洁并没有走邓时海、吕礼臻的模式,而是直接找广州芳村的叶炳怀合作,凭借叶炳怀的关系与勐海茶厂搭上线,并由叶炳怀委托云南茶山的收料人上山收料,然后拉到勐海茶厂来料加工,这片茶就是普洱茶界鼎鼎有名的“99绿大树”。
早期进入易武及古六大茶山的台湾茶人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1994年与吕礼臻一起来到易武的陈怀远。严格地说,当时的陈怀远不是专业的茶人,而是一位摄影家兼爱茶人。按陈怀远的回忆,他最早开始喝茶是1983年在台北,当时接触到的就是普洱茶,所以对普洱茶有着一窥究竟的好奇心。当时在台湾,喝普洱茶都会提道“易武”两个字,可以说易武几乎是可以与普洱茶画上等号的。1990年,陈怀远回到台南定居,并在文南路创设了“嘉木堂·逸茗轩”,早期以古董字画、家具和茶具为主。
第一次到易武后,陈怀远出于对普洱茶文化及六大茶山的热爱,不辞劳苦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地跋山涉水,反复多次深入六大茶山进行调查研究。不但拍摄了大量的易武图片资料,还促使普洱茶的传统制茶工艺在乡政府以及当地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地揭开了谜底。2001年,陈怀远在易武经过10多次考察后,创办了嘉木堂,开始生产陈远号普洱茶。
现在,1995-2005年间的这10年,被茶界看作是易武茶复兴的10年。这10年间,易武茶的崛起和名声大震,都跟台湾茶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且期间台湾茶人也有着绝对的普洱茶话语权。易武也留下了一大批后来被无数人追捧的茶品,比如96真淳雅、98顺时兴、99易昌号、99绿大树等,易武茶区开始逐渐再现昔日辉煌。
但当台湾茶人的运作手法被内地茶商接受并学习后,普洱茶的话语体系渐渐地就与台湾茶人没多大关系了,台湾茶商在普洱茶市场领域逐渐式微。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0年11月刊
撰稿_段兆顺 图 段兆顺 陈国义 陈怀远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7czn132.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