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大师亲制:有多少茶友买过所谓的会长茶,大师茶?
2017年05月21日

大师亲制:有多少茶友买过所谓的会长茶,大师茶?

“家人们好,欢迎来到xx会长直播间,今晚会长珍藏多年的80年代宋聘号,1988年老班章等都会以秒杀福利价活动不断,感兴趣的家人们,点下关注不迷路...”

“各位来宾大家晚上好,这次茶会,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台湾普洱茶x大师,大师藏茶多年,阅茶无数,这次分享的50年代大红印,40年代江城号,都是价值百万的臻品...”

由于信息不透明和发展不健全,普洱茶行业,向来都是一个生产“大师”的地方,做的大的出书立传,信徒无数,只卖大几十万的私家茶或老茶;没什么名气的也可以搭个账号开直播间,搞点几百块的假老茶忽悠新入门的茶友。

这些大师都是通过什么包装手法取得广大茶友信任的?大师和会长们兜售的那些金奖茶,私家茶是否真的有价值?有哪些已经出过事,露了馅的假大师?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假大师。

被戳穿的台湾大师

普洱茶界最出名,也是成名最早的大师,香港和台湾绝对占了不少席位,什么“普洱茶第一人”、“普洱茶上帝”、“普洱茶教父”、“普洱茶判官”等名头相当唬人,不过,这些“老茶无数”,“德高望重”的大师背后,其实也暗藏很多见不得人的事情。

我们先来看看那些曾陷入舆论旋涡的大师们,首先是凭借一部《普洱茶》被茶界熟知,大名鼎鼎的“普洱茶第一人”邓时海大师,其提出的越陈越陈观点,在后人的不断补充与修整下,已成为普洱茶产业的一大基石,影响深远。

不过,邓大师光鲜亮丽的背后,其实也有不少污点,其编纂的《普洱茶》,不仅被证实大量抄袭自《云南省茶业进出口公司志》,还含有诸多历史错误和大量杜撰情节,更不乏“40年代红印圆茶”,“假借参观下关茶厂合影,实则为自己包装镀金”,“金山楼旧藏无纸红印”等诸多负面事件。

售价百万,邓时海背书的金山楼红印,不过是子虚乌有的故事

可能是考虑到邓大师年事已高,再加上早年确实对普洱茶行业有所贡献,如今对于邓大师的签售书会,售卖老茶等事情,各方都算是睁只眼闭一只眼,当年犯下的错误也很少有人再提及,但接下来要介绍的这位在多个场合招摇撞骗的石大师,可就没这么幸运了。

石昆牧,早年著有科普书《普洱释义》,积攒了些人气,后来却被台湾茶杂志《茶艺•普洱壶艺》封杀,只好转战大陆,跑到云南欺骗领导,领导一高兴,封他一个世界十大杰出人物,此后更是耀武扬威,常年赖在柏联温泉酒店,美名曰考察采风。

后来,骗人一事败露,领导勃然大怒,线下混不下去的石大师只好转战网络,没想到又在三醉斋(早期知名网络茶论坛)被天下茶友围攻,被评价为“观点前后不一,互相矛盾“,“太奸猾、故意用错误观点误导别人”,“很嚣张,商业目的写在脸上”,狼狈下线,宣布退网。

没想到等风声过了后,石大师又在新浪微博上死灰复燃,认证上还堂而皇之地写着“台湾普洱大师”,没过多久,又与云南知名茶人挑起骂战,没想到却被对方以多个确凿证据批了个体无完肤,后来搞出的“云南堂7562”,也被多方证实为无中生有的假茶。

石大师的经历,算是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早期普洱茶行业发展不健全,话语权都在会营销的港台茶商手里,很多东西自然是想怎么编就怎么编,后来行业逐渐发展,大众认知加深后,大师们“茶书头衔卖老茶”的那套就行不通了,如果非得“霸王硬上弓”,自然会被群起而攻之,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在行业发展愈加健全之际,台湾大师们此前赖以成名的忽悠利器——茶书,也被爆出过不少问题,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事情,就是前年发生的“台湾五行图书创始人梁明宗知假售假”事件。

知假售假的大茶商

梁明宗,台湾静和堂社长,五行图书社社长,旗下有《茶艺·普洱壶艺》《陶艺》《铁壶情报志》等诸多实体杂志,也是港台“付钱出书,茶书卖茶”模式的始作俑者,此前一向被认为是台湾拥有最多老茶资源的操盘手,台湾老茶界影响力最大的坐庄人之一,号称“台湾普洱茶之父”,比那些招摇撞骗的大师还高几个段位。

2019年11月21日,台湾基隆海关在查验一批来自马来西亚的货柜时,因内装的两千多片“2003年303批红大益”以每饼不超60元的申报价(当时这款茶的行情价在15000元左右)而引起警惕,后海关通知大益将整批茶饼送去鉴定后,居然被全部证实为后期做的仿冒品假茶。

对此事非常重视的大益,随即开具附有众多茶品细节比对的鉴定报告,并委托台湾律师陈振礼先生,以违反《商标法》的名义将梁明宗告上了法庭,根据鉴定报告中注明的正品和假茶在版面,包法,绵纸材质,印刷油墨等诸多不同,检察官判定静和堂所进普洱茶为假货。

梁明宗则说自己早在2003年就已买下此茶,并比对过书证,自认为与正品的包装和口感都完全相同,根本不知道买的是假货,并利用自己的身份辩解到:“我是凭我几十年的经验,去研究它的纸张、包装,及里面的茶叶口感,这款茶在马来西亚流通那么多年,谁能想到是假货?如果我知道是仿冒品,(根本)不会花这么多钱去买。”

在长达两年的法院审理,梁明宗以“2016年中茶才在台湾注册商标,这些假茶也不是我做的,怎么就违反商标法了?”,“我又没打算卖,海关凭什么查扣?”等理由提出申辩,最终,检察官以“2005年前勐海茶厂尚未健全防伪机制,消费者很难鉴别真假,梁明宗虽有多年从事经验,但仍有可能因专业程度不足误认仿冒品为真品,故只处分,不起诉“了结此案,这批茶品也全部发还给了梁明宗。

官司易躲,臭名难逃,“因专业不足欠缺判断真假茶的能力”的判词,事后梁明宗避不见人的态度,再加上陈振礼曝出的“梁早在2017年8月就因花300万元从海外进口仿冒八八青饼被海关查扣”的丑闻,无不说明了此事背后的猫腻,连颇具话语权的“书界大佬”都如此行事,那些靠付钱出书的大师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大师们的三板斧

普洱茶界,大师横行,其中不乏有扯虎皮做大旗者,也有挂羊头卖狗肉者,大师们是怎么取信于人的?如何识破假大师们的套路?陆离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假大师用来为自己镀金的惯用伎俩。

首当其冲的就是“付费出书”,既然无法凭真才实学博得名声,那花些小钱买个名头不就行了?于是有些人便选择在网上裁来各类文章,加之些玄之又玄的废话,于是便有了自己的“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