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售价百万,邓时海背书的金山楼红印,不过是子虚乌有的故事(2)
2017年05月21日

售价百万,邓时海背书的金山楼红印,不过是子虚乌有的故事(2)

既然第一个故事纯属子虚乌有,那第二个“台湾人半路接盘”的故事又如何呢?我们不妨来看看文中一个致命的逻辑错误——藏茶多年,匆匆转手。

香港地界寸土寸金,普洱茶又需要进仓转化,即使是存放在租金相对低廉的地库或山洞,对于利润微薄的茶楼来说,长期下来也是很大的支出。通常的做法都是存新卖旧,而且存好了(出红汤,有老味)就会变现,举个例子,当年陈国义先生收下几吨7542后还没存多久,数年的仓库租借费用就已经超过买下10吨7542的费用了。

而在美国发了大财的金山楼老板,如果不在意这些茶,大可以像其他茶楼样,存好了就卖掉,投资其他生意,如果是真的爱茶,为什么会将这么多老茶放在香港二十多年管都不管?又为什么在1997年众多茶楼抛售老茶之际匆匆赶回来,把收藏了这么久的老茶贱卖掉,将货源转手给台湾人?

既然有关金山楼旧藏和号级茶的部分存疑,那书里其他,是否还有诸如此类的历史错误和主观臆造?——不仅有,而且有很多。

据《普洱茶》所说,1993年邓时海先生在拜访下关茶厂期间,为表达对两岸爱茶人的美好祝愿,特地送了饼50年代小铁饼给时任下关茶厂厂长的冯炎培先生,书里还有一张两人举着茶饼的合照。

后来此事传到时任下关茶厂副厂长(后任正厂长)的罗乃炘先生那里时,老人家气的破口大骂:“放屁!这张照片就是我拍的,茶是厂里的样品,当时邓时海来了要拍照,我们就从样品柜里把茶拿出来,拍完又放好,怎么就成了他给我们送老茶!”

两个漏洞百出的故事,一批批层出不穷的大红印,再加上一个曾被台湾茶商同行揭发“他手里有很多同庆号,书里也编了不少同庆的故事,但这些茶已经被业内认定为70年代生产的假茶”的台湾大师,其实真实历史一直都很单纯,复杂的是刻意制造混乱,好浑水摸鱼的人。

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一方面,邓时海的《普洱茶》一书出版于1995年的台湾,文中提出的越陈越香观点,对后世普洱茶界的影响异常深远,在后人的不断补充与修整下,已成为普洱茶产业的大基石。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此书的不足与谬误,以及宣传作者茶品的“产品手册”属性,当时两岸来往不便,网络也不发达,信息沟通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在这种无法证伪的情况下,邓时海先生可以说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是他可能也没想到,后来普洱茶行业会发展地如此迅猛,自己的处女作会被捧上神坛,文中的那些谬误和杜撰也被后人一一审视了吧?

40年代中茶红印事件

能直接体现邓时海著书目的的,就是曾闹得沸沸扬扬“40年代中茶红印事件”,当年为了给《普洱茶》一书“取材”,邓时海去过下关茶厂后,还去了云南省茶业进出口公司,时任省茶司总经理邹家驹先生便让下属送了一本记载有诸多史料的《云南省茶业进出口公司志》,没想到竟成了被大量抄录的最佳素材。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大部门内容都照搬《省茶司志》的同时,书中还将红印的生产时间往前提了近十年,让红色寓意明显的八中茶商标直接跨越了解放时期,成了抗日时期的产物,大家可以读一下摘录自《普洱茶》的这个片段,感受下书中充满想象力的杜撰情节和带货意图:

“佛海茶厂建厂同时,还搭建了临时厂房,成功制作了红茶和普洱紧茶、圆茶。成功制作出的第一批中茶牌普洱茶,早期红印、早期绿印等,根据云南中茶公司的记载,1941年佛海实验茶厂的绿印茶销往印度78箱,销往泰国的普洱圆茶有462担,其余的被转运到中国香港。这批贮存在中国香港各茶楼的普洱茶品,成为现在台湾地区炙手可热、争相抢购、作为典藏的普洱茶珍品。”

也许是觉得只有史料还不够,邓时海还大胆编造人证,在《普洱茶》书中声称原勐海茶厂厂长唐庆阳先生曾亲口证实过“打从范和钧时期开始,那种红色茶字的普洱圆茶,一直都是选用勐腊最好茶菁做的,而在勐海一带产的茶菁是做成绿色茶字的普洱圆茶。”

看到这里,不了解这段历史的茶友们可能会问:佛海茶厂建厂初期真的有生产普洱紧茶吗?40年代就已经有中茶牌红印和绿印了吗?这些茶品又是否真的运往了销区?身为勐海茶厂中兴重臣的唐庆阳先生,又是否真的说过这样的话?

篇幅受限,下篇专题文章,陆离就从民国时期几大茶厂创建史,旧中茶发展史,八中茶设计史说开,聊聊最真实的大红印。

来源:陆离茶寮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1499219335797981.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