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茶的工艺
李文华:历史上的紧茶选料比较粗老,藏区蔬菜少,需要纤维素,而且是煮茶为主。普洱茶中选料细嫩、中壮、粗壮的都有自己的品饮特征。原料的配方历史上有几个趋向:号级茶是小区域、季节拼配,明前是尖子茶,清明前后则采的粗壮,是黑条,再老就是粗条,按等级来分就是细芽、黑条、里茶等。印级茶就是根据级别,制定出甲乙丙茶的方案。标准化生产的时候数字茶出现,就是以茶的嫩度划分等级,晒青毛茶有10个等级,加上特级和级外,这就出现了更细的管理规范。这种划分是和其他茶类借鉴的结果,按等级高低来定标准,是一种趋向,但过于教条化,对于普洱茶来说,过于简单化。最近20年,普洱茶有名山、树龄、生态、风味等更多的维度。普洱茶有浓强、鲜爽 、饱满、气韵完整等特征,这些特征需要有芽有叶,一般是一芽一叶到二三叶的选料。
审美取向不一样,沱茶系列一般选料都细嫩,砖就比较粗老,因为木质化高,甜水比较好,香气比较扬,转化后有木质化的香气。细嫩的茶鲜爽度高,显毫香和花香。中壮的茶滋味浓、有花果香。随着嫩度的变化,滋味香气也发生改变,一款茶选料、配方,以及工艺方案,形成产品的特征,砖、饼、沱的要求都不一样。
我们想复刻勐海大山茶蘑菇沱,选料比较中壮,茶品要具有浓强、鲜爽、饱满、气韵完整等特征,希望越陈越香,转化出滋味浓厚、香味馥郁、口感饱满、茶气通透的魅力。布朗山的核心产区勐海是浓强的代表,还有足够的鲜爽度。勐海班章有更多羽毛茶,芽毫多,鲜爽度好,勐海茶有自己的个性,浓强度高,转化速度适中。
转化速度和产区、工艺、储存等因素都有关。产区来说,不同产区有不同的转化速度,版纳是相对较快,特别是古六山。接下来是新六山,转化速度适中,其他茶区的转化速度要更慢。除了产区,转化和加工也有关。加工适度、揉捻充分的转化快,紧条的茶揉捻充分,转化快。揉捻轻、细胞壁破损小,和外界微生物交互少的转化慢。
选最浓产区是为了丰富气韵。古六山核心产区海拔在1200-1500,勐海是1650-1900。与古六山相比,勐海的茶转化得要慢一些,所以杀青揉捻都要做到精到,杀青嫩熟均匀,揉捻紧结,直接晒青,阳光要晒足而不是闷干,要有足够的光化学反应。
为了适度的转化,原料阶段要相对密封。晒青毛茶和环境的互动,首先受温湿度影响,不能让转化速度太快。最好的转化还是大体量存储,适度透气,有密封厌氧转化的空间。原料精制好之后,要有合适的存储容器。在透气的基础上不能受潮,要避光,在阴凉的环境下储存。
茶不能太透气,不能过度氧化,氧化的风味汤感散,有氧化的气息,不是太高雅的气息。酯类物质的分解,轻的有油耗味,重的有环境气息。转化和存茶的体量也有关系,一小罐和一大纸箱、几百公斤体量的茶转化出来的风味是不同的。我们要做一个产品,原料的准备要充分,要有缓慢转化的基础,有适度新鲜的空气,不要过度风化。晒青毛茶其实是很难的,要更讲究,紧压茶的存放转化会好一些。
老的蘑菇沱每个环节都有自然的发酵,形成蘑菇沱茶的风味。首先是原料在自然存放过程中的自然发酵;其次是筑茶工序中的发酵,筑茶是为了让茶在运输不容易碎;第三次发酵是因为蘑菇沱揉制紧,需要自然堆积,缓慢干燥,这个过程中也会有自然的发酵。运输过程中也有一些发酵,转化是缓慢而充分的。我们现在的工艺环节和过去不一样,可以控制得更好,有茶学的理论、审评技术的支撑,可以做到更好,相比过去的粗放,我们可以做得更精准,过去的干燥是堆放在阴凉的地方,我们可以清洁化空间的晾干、缓慢烘干,保证转化风味的纯正优雅。过去是看天吃饭的,我们今天做出来的茶有更好的表达,沿着文化、历史、技术的脉络,做到精益求精,用更多的时间换取转化。以前原料、制作、运销是3年,我们现在的原料就可以用到5年、10年甚至更长,我们可以做出更好玩、更有风味的东西。
制作蘑菇沱有一个蒸茶桶、一个三角布袋,套着布袋揉,揉的过程中把一部分茶拎成一个把,再压紧,成带把蘑菇的形状。蘑菇的顶和把都是比较紧的,大家撬茶的时候要根据茶条揉制纹路,从侧面下茶刀,一层一层往外拨开,古有庖丁解牛,今天我们也要像庖丁一样解茶。
砖茶是把茶蒸软了放模具里压,蘑菇沱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有充分的揉茶,揉制的过程中茶的内部也随着揉捻形成内部融合,揉制充分,转化会比较好。另一点,蘑菇沱茶的表面积小,氧化少,更多的是厌氧发酵,内部物质的裂解、聚合、缩合等,风味会不一样,有更多果香、烟香。以我的经验,有一定树龄和叶片成熟度的茶,更容易出烟草的香气,有烟香的茶要足够树龄,足够叶片革质厚实、含氮物质比较丰富的转化出烟草香。嫩的茶酚氨比低、糖苷类物质少,很少出烟草香,一芽一叶的茶主要是花香和酯类的香气。
变化及其对品质评的影响
互动
周重林:谢谢李老师的精彩分享,刚刚有茶友说很多年前是通过李老师的博客学茶,李老师也是我学茶的老师,我写稿子,很多重要的问题都会找李老师咨询。被很多人喜爱的“老茶头”这个产品是李老师开发出来的,李老师掌握了普洱茶的很多机密。
问:古树茶的采制是否要叶梗足够壮?
李文华:有一定的嫩梗是可以,老梗没太有必要。
问:原料杀青有什么要求?
李文华:传统的做法是杀熟杀匀,有一定活性,但杀青的老嫩还要根据茶叶的含水量具体来看,有的杀老一点,有的杀嫩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
问:茶叶的储存是密封还是透气?
李文华:储存是适度透气,最好是原包装,饼茶的话最好是笋叶扎筒,笋叶有生物碱,是可以灭菌的,储存的基本要求是清洁、干燥、阴凉、通风、避光。
问:单片普洱装密封袋可以么?
李文华:可以的,很多密封袋其实也不是绝对的密封。
问:紫砂缸存茶怎么样
李文华:紫砂缸存茶看地方,紫砂缸在湿度大的地方存茶是不太理想的,但是小范围的醒茶是可以的。
周重林:紧茶可以超过时间的价值,我们看到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留下来的都是紧茶。我前几年到青海玉树,带了一箱紧茶,我送了一沱给藏族老人,老人穿着大衣,他接过就把茶放进了衣服兜里,老人很高兴,说这是细茶,是很珍贵的。普洱茶保留了我们早期对茶的认知,紧压茶的很多工艺都消失了,只有云南人在坚持。比如有李老师这样的人想着把这个工艺复兴,这是很了不起的。我的茶书展第4个展柜也有蘑菇沱,很多人看到都觉得很有意思。今天我们邀请了一帮大咖来喝,大家都觉得这款茶很好,有烟韵,喝出了人生的韵味。为什么烟火香让我们怀念,和我们基因里面的东西有关,唤醒你最初的味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