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藤条茶核心问题解读!几个茶农懂,几个茶商懂,几个茶客懂?
2017年05月21日

藤条茶核心问题解读!几个茶农懂,几个茶商懂,几个茶客懂?

藤条茶是云茶的传统采养模式,早在清代就已出现,并在清末民国在澜沧江中游两岸地区得到大面积推广。解放后,云南茶业与丰产密集的现代茶园接轨,藤条老茶园被视为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不但受到冷遇,而且其接受低产茶园改造被大面积矮化。幸运的是,云南在双江、永德、临翔、景谷、镇沅、景东、澜沧等地还保留大面积藤条老茶园,到了老茶园受追捧的最近十年,这种云茶传统采养方式不但在藤条茶产区复兴,还广泛传播到一些以前从不或者很少采用藤条茶采养法的茶区。
关于藤条茶,早在2014年初,白马非马就策划推广了“古树藤条茶”之概念,安排人撰写了《袁丽:古树藤条茶首倡者》等一系列文章,在茶界引起一定反响。2014年底,包忠华、白马非马、李琨相聚于普洱市茶源广场,其间聊起了藤条茶,李琨说“藤条茶我们普洱市叫柳条茶、辫子茶,在镇沅、景谷到处都是,古树藤条茶园面积加起来不下数万亩。李琨是普洱市资深茶人,长期奋斗在种茶、制茶与茶文化挖掘推广第一线,其是镇沅人,受从事农业工作的父亲影响自小就对种植感兴趣,藤条茶这种树姿独特的茶树深深吸引不到十岁的他,故其后来从事茶叶后就针对这种独特的采养法进行长期深入探究与总结,于近期写了《太和甜茶:云茶古代商品化的活见证》一文,堪称茶界首篇讲清藤条茶独特采养方式的文章。
包忠华原为普洱市茶业局文化品牌科科长,几年如一日为普洱市茶产业的推广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于2015年初调任普洱市天下普洱茶国公司董事长以后,作为肩负引领全市茶产业发展使命的国资委旗下公司,其决定打造全新的名片来推动普洱市茶产业的发展,于是“普洱晒红”“大自然仓”“陈普”等全新概念闪亮登场,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晒红在“天下普洱茶国”的倡导下俨然成为云茶新起的一个火热的新品类。而藤条茶这种云南先民在农艺方面的智慧结晶,在云南茶产业向传统价值回归之时显然拥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将这种传统采养模式进行产业化,包忠华提出了打造大老乌山古茶区的战略构想,将之打造成“中国藤条茶之乡”。大老乌山涵概镇沅、景谷与景东的藤条茶核心产区,其数万亩古树藤条茶将构成世界最大的古树藤条茶园,也为镇沅县的茶产业找到全新的发力点——“晒红故里,中国藤条茶之乡”。
为配合这一战略构想,白马非马与包忠华、李琨多次深入景东、镇沅、景谷考察藤条茶,白马非马撰写了《包忠华:将老乌山建成中国藤条茶之乡》《起底藤条茶:云茶传统采养模式的复兴》等文章,从产业打造、历史发展脉络、传统价值梳理及其在当代复兴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全景式的纵深解读。
在推广中我们发现,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藤条茶,另一方面大家对于藤条茶这个“古老的新事物”所知甚少,而且存在许多认知上的误区,于是我们将藤条茶的基本情况与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进行系统性梳理,以直观易懂的一问一答形式进行解读。
何谓藤条茶?
藤条茶是云南先民劳动智慧的结晶,是古代茶农根据乔木型大叶种的特性、传统普洱晒青毛茶的制作特点以及云南气候条件而总结出的一套茶树采养模式,成为一项中国农耕文化的茶叶农艺作品,是云茶古代商品化的活见证。
茶文化学者詹英佩在《茶祖居住的地方:云南双江》一书中对之作了介绍:
这种茶树叶片很少,主干和岔枝裸露可见,岔枝上长着几十根上百根又细又软又长的细藤。一根根细藤的下段也裸身无叶,只有藤条尖顶长着几个嫩芽和几片嫩叶,整棵茶树看上去带有一种柳树低垂柔软的姿貌。双江人将这种树上尽是长藤,叶片很少的茶树称为藤条茶。藤条茶是靠人工修整培养出来的,将茶树塑成藤条状,是双江清朝时期已有的养培法。
藤条茶是独特的茶种吗?
许多人看到藤条茶枝条细长,采摘蓬面大而好,生长枝多,而认为它是一种独特的茶种,比如类似紫娟。其实,藤条茶跟先天的茶种关系不大,而是茶树定植后被人为按照特定种植管护与采摘模式造就的,通过长期干预而形成独特的藤条状。
为什么说藤条茶是云茶传统采养法,是云南先民劳动智慧的结晶?
茶树不采不发,越采越发,但光采不养,就会造成过度采摘,不但使茶叶品质下降,也往往会大伤茶树元气,甚至会导致其衰亡。云南先民在长期种茶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适合云南大叶种乔木型茶树的采养方式,一方面保证了产量,另一方面又通过各种养护手段,保证了茶树的旺盛生机,这就是云南特有的藤条茶采养方式。
这种“顶留叶、侧修枝、隐清除”的管理方法,通过一系列采养结合、培根树形、循序渐进的措施,能够于外部改良土壤,补充水肥,防止侵害,于内部调节驯化,调节营养物质,保生长优势。其可让茶醒得早,发得齐,长得匀,采得尽,且芽肥体壮;让茶树主干壮分枝匀,篷面宽;让茶枝多而不乱,密而不细,疏而不稀,既确保了产量,又保持了树形,延长了盛产期,还提高了质量。使几百年的古茶树至今还生命力旺盛,保持连年丰产,有的古茶一季产鲜叶竟达50余公斤。用这一管理法采管的茶树,有的年久之后,枝条分布均匀,其形如辨,柔如藤,韵如柳。品象极佳之树被冠以“辨子茶”“藤子茶”“柳条茶”之称。
用这采养法的鲜叶制得的干茶,含梗带蹄有片,一看就知是放养型茶树,按照传统法采摘,自与现代种茶采茶法有别。一见树就知它的成长经历,就知人茶共兴的漫长历史,其是云南大叶种的传统采养法,是云南茶叶在清末民国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的活见证。这一法自与现代茶园高密植、高投入、高产出、规模化、标准化的理念有别,是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文化一套特技的见证。
为什么说藤条茶是云茶高度商品化的产物?
藤条茶是一种云南茶叶的传统采养方式。其的出现,是云南茶叶高度商品化的产物。
云南茶叶在自然经济阶段,其种植的可能是数千年前祖先从原始森林里移栽的野生茶树,经过千百年的不断驯化成为过渡型或者栽培型茶树;而且其没有大规模开辟专业的茶园,而是零散种植于房前屋后,田间地角,乃至大森林里面。这种自然随意的种植方式被称为“混农林茶园”,也就是茶树零星种在农田与树林里,其充分体现了茶叶商品化程度不够,种植方式落后,产量低下,加工简单粗糙,老百姓种茶树以“自用为主,交易为辅”。滇西南茶叶的商品化发轫于明朝,在清朝雍正与乾隆年间已经实现了充分的商品化,这就是普洱茶的第一次兴起,其核心产区就是古六大茶山。古六大茶山作为早期的商品化茶区,其虽然采取当时的良种与先进的种植技术,但还带有浓厚的“混农林茶园”的痕迹,也就是茶树还是跟农作物混种一起,或者直接种在森林里,只是其的种植密度与规模要远远高于自然经济条件下的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