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回望江城茶史(2)
2017年05月21日

回望江城茶史(2)


国庆古茶山与古“六大茶山”之一的易武茶山同处一脉。种茶历史久远,茶性、茶质和易武茶十分相近。国庆乡田房村距离县城勐烈镇7-8公里,彝族人在种茶的时候,也在茶地里种上些柏树和椿树,村子的房前屋后都是几百年老茶树。在20世纪30年代,田房村就有范玉祥章号、李金发上号等,专为敬昌号等茶庄、茶号提供茶原料,相当于今天的茶叶初制所。“帕卡茶”的制作工艺是田房村彝族人的一项发明,今年79岁白学英老大娘,世代为茶庄做“帕卡茶”(彝族语“老叶子茶”的意思)。采摘古茶树上的老叶子,用铁锅杀青后,在太阳下晒干,放入甑子中蒸软,把茶叶分层放入特制的竹筒内,用木槌锤坚,打开竹筒取出茶叶,形成柱状的茶叶再用笋叶、藤条捆扎起来,一筒“帕卡茶”就算制成了。
普洱茶因普洱府得名,普洱府因普洱茶名扬天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形成了以普洱地区为中心的大规模的茶叶加工和贸易,普洱成为茶马古道源头,形成以普洱为起点的向外辐射的五条茶马古道,即东北路—前路官马大道、西北路—滇藏茶马大道、东南路—宁洱江城茶马大道、西南路—宁洱澜沧茶马大道、南路—宁洱易武茶马大道。
宁洱江城茶马大道从宁洱到思茅—倚象坝—石膏箐—曼克老—整董—圆盘山—阿树寨-—勐烈街—坝溜渡口—土卡河—越南莱洲—海防港口,全程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再经海防转运香港、澳门、南洋各地,在当时是普洱茶销往国外最快捷的一条“水上国际茶叶之路”。
李仙江发源于无量山,上游由把边江与阿墨江汇合而成,蜿蜒流经400多公里到达江城县境内后取名李仙江。李仙江在江城境内流经103公里,到达罗那河交界处后流入越南称为黑水河,在越南境内与藤条河汇合后注入红河,红河55%的水量来自黑水河,全长974公里,中国境内河道长488公里,越南境内河道长486公里。盛易祥。
过去,行驶在李仙江中的独木船,是傣家人自制独有的木制猪槽船,从江边山上采来红椿、黄央木、红木嘎、楠木等优质木材为原料,把一根长10余米,直径1米多的巨木整块劈成板和槽,两面加固,船头高高翘起,呈三角形,后尾有一个小平台,由于船的外形极像喂猪用的猪槽因而得名猪槽船。这种小船穿梭于江面上,速度快,方便灵活,小巧耐用。一般两人便可操作,一人撑舵,一人负责应急。坝溜村距离勐烈街60多公里,是李仙江边的一个村子,有50来户人家,世代以捕鱼为生的渡口,直到19世纪末,才变为以航运为主,从渔村渡口成为出口通商码头。
如今坝溜渡口因建设电站被淹没,但相距20余公里的土卡河渡口还能看到当年的繁忙盛景。据土卡河村现年80岁的傣族老人汪成清回忆,他家是解放后从坝溜村迁移到此,他曾随父亲用木船运茶叶、盐巴等沿李仙江而下到勐莱(越南莱洲)。一般是雨水收后9月份开始航运,到第二年5月航运结束,每条船装运货物1200市斤左右,茶叶则装满为止,往返约一个月,运费120块花钱(旧时货币),在当时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为了使小船更平稳,在船的两则绑上几棵大龙竹。因在越南境内有几段险滩河道,要全部卸下货物才能通过,逆流而上时需众人用绳索牵拉。兴盛时期,往来于坝溜码头的小船多达100多条,有部分坝溜和土卡河人一家就有几条船,要雇其他地方的人来做船工。每次到越南至少要有3条以上的船才能出发,多时八、九条。商家在出发前先付一半运费,等回到坝溜再付另一半,若在运输途中翻船,商家不再付给另一半运费,船主也不需赔偿损失。在多年的货物运输中,曾有过翻船的,也死过人。当时从越南运回的货物主要有洋柴(火柴)、煤油、药材、象牙等。
在距离江城60多公里的整董镇,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有一个地方曾经是傣族土司出行、视察、赕佛等活动的必经之路,因土司经常骑着大象往返于此地,故而得名“老象坡”。老象坡是普洱通往江城,普洱通往易武,易武通往江城和普洱的交汇点,俗称三岔路口。据当地老人回忆,以前茶叶贸易兴旺时,南来北往的马帮、牛帮络绎不绝,有时一天有几百匹经过老象坡,当地很多傣族人在此卖些土特产和小吃。
银生古城、宁洱古城、勐烈古城是普洱市马背上驮出来的三座古城。勐烈古城在三座古城属于最年轻的,但也是目前相对保存较完整的,古城中段还能看到古城当年的风貌。今年4月,我到勐烈古城拍摄《走进茶树王国》纪录片时,在一栋已经被拆除,当年是开马店的乱石堆中发现一个栓马桩石头,重量50公斤,刻有“公称一担”字样,这在更早时期是作称砣使用的,勐烈古城的很多老住户家里还保存有当年压茶饼的石模等珍贵文物,上年纪的老人依稀还记得那栋房子是哪个茶庄的。可惜这些非常珍贵老房子,没有得到有效保护,不断被拆除后建盖小洋楼,放眼全国类似的老房子比比皆是,但凝聚着如此深厚普洱茶历史文化的也许是独一无二。必须尽快对古城现存老建筑采取抢救性保护,制作老字号茶庄、驿站的牌匾及简介,确认遗址考证工作,对现存老建筑进行挂牌保护,修复一栋老宅改建为“江城茶史文化博物馆”。出台相关保护措施,引进大企业,对勐烈古城进行系统规划、保护、开发,把它建设成为在普洱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是古城与普洱茶历史文化相融合的旅游胜地之一。
来源:艾曦  江城古茶坊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2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