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迷帝古树普洱茶:一泡成就帝王茶
2017年05月21日

迷帝古树普洱茶:一泡成就帝王茶

古今赞普洱的诗文不少,而乾隆皇帝写作《烹雪》:“瓷瓯瀹净羞琉璃,石铛敲火然松屑。明窗有客欲浇书,文武火候先分别。瓮中探取碧瑶瑛,圆镜分光忽如裂。莹彻不减玉壶冰,纷零有似琼华缬。驻春才入鱼眼起,建成名品盘中列。雷后雨前浑脆软,小团又惜双鸾坼。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来足夸雀舌。点成一碗金筌露,品泉陆羽应惭拙。寒香沃心欲虑蠲,蜀笺端研几间没。兴来走笔一哦诗,韵叶冰霜倍清绝。”这可谓“普洱茶天下第一赞”。
读杨凯等人所著的《从大清到中茶》一书了解到,在云南最早由朝廷控制滇藏茶叶交易,肈始于清初藩王吴三贵。普洱茶成为贡茶并名重天下,这与鄂尔泰于雍正四年(1726年)调任云贵总督,兼辖广西,西南大部分地区实行改土归流,设置州县,改土司为流官,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分不开。雍正七年(1729年),清廷设普洱府,把普洱府进贡的茶叶,就命名普洱茶,渐渐的在普洱府管辖范围内生产的茶叶都统称普洱茶。由于版纳历史上属于普洱府辖区,著名的六大古茶山也就完全掌握在朝廷官军的控制之下。普洱茶成为贡茶年年进贡朝廷,普洱府采办贡茶成为了第一要务。普洱市保留“迷帝贡茶园”、“困鹿山贡茶园”、“须立贡茶园”、“白龙须贡茶园”四个贡茶园,这些贡茶园的故事在清代志史里记录不多,多流传于民间,但这些茶园都离普洱府很近,茶树龄长,茶叶品质好,这已经得到茶界的认同。至于乾隆爷究竟品了哪一款普洱茶而即兴作下《烹雪》已经没有了实际意义。
探源“迷帝茶”的前世今生
世界上好东西太多,但能让我们记住的不多,而让我们惦记的就更少了。此刻,我在墨江这个太阳转身的地方盘点当地的宝贝,紫米、紫米酒、北回归线穿境而过、须立贡茶、墨江银针、玛玉茶、哈尼风情等等名片风一样掠过我的脑海,但赶不走的是我对“双胞井”与“迷帝茶”的憧憬与迷恋。世界上产紫米的地方很多,北回归线穿过的地方也可以找出许多,哈尼风情还可以到红河看,但要生双胞只有来墨江,进贡皇帝的茶叶不胜枚举,但真正让皇帝着迷的只有“迷帝茶”。
有时候,名字起得好可以占极大便宜,省却大笔推广费用。当冰岛还叫丙岛的时候,虽然其已经当了数百年双江勐勐土司的私家茶园,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个名号,2006年换了“冰岛”的马甲,一夜之间红遍全中国,有人喝冰岛茶喝出了冰糖味,有人在想冰岛茶是不是产在邦马大雪山高处一个很冷的湖泊的一个岛上。如此看来,迷帝茶远比冰岛茶幸运,其早在几百年前就把乾隆皇帝迷住了,从那时起就叫“迷帝茶”了。
在普洱茶第三次复兴的大好时代,有关方面做大做强迷帝茶产业,并将之打造成一张金灿灿的名片撬起墨江茶的美好未来。
新抚镇位于墨江县西北部,从县城过去要走106公里。就在这么一个今天看来非常偏远的地方,过去却是茶马古道从宁洱经通关到镇沅与景东的必经之地,藏区的马帮每年都要经过这里来驮茶叶。现在新抚镇政府的驻地塘上街,过去就是一个繁华的古道集市,南来北往的马帮驮来了人气与各种商品,也驮来了墨江的历史名茶——迷帝茶。
我们梳理云南名茶的历史,发现其跟活跃的商品经济大有关系,只有在旺盛的贸易需求下,才会带动山区大面积种茶,并根据市场需要积极改进制茶技术,从而产生了畅销的茶叶,这就是名茶。而迷帝茶的原产地,不但有塘上街的茶马集市,而且在其最核心的产地界牌村,过去是镇沅、新平与墨江三县的交界处,故名界牌,也是古代的交通要道,有着繁盛的集市。这就不难想象,在旺盛的茶叶贸易需求下,早在五六百年前就有人在界牌村米地种茶,并通过多年的发展将“米地茶”的名气打出去,才有了进贡给皇帝喝的机会。
新抚镇政府出去15公里就到米地古茶园,这里有皇帝赐给的匾,还有茶碑。古茶树至少砍了四回。带我们前去考察的墨江县茶办主任连俊锋告诉我们。
据介绍,迷帝古茶园位于界牌村米地,共300亩,保存完好,被当地人称为“皇家古茶园”。米地茶因曾经迷住乾隆皇帝,又被称为迷帝茶。米地种茶历史至少有五六百年,成片种茶至今已有四百年历史。古茶园相传为界牌大户赵家所建,“募人百户,种茶千亩”。明末清初时期,“米地茶”就相当有名,“塘上街”也因米地茶成为当时最繁华的驿站。时至清朝乾隆年间,米地茶作为贡茶进贡京城,传说乾隆皇帝品米地茶,十分赞赏,说“朕品茗无数,唯他色香俱佳”,并赐旨“瑞贡京师”。自此,米地茶真正成为清廷贡茶,岁岁进贡,直到咸丰年间。其后,由于战乱,赵家被田政(田四浪,滇西南红白旗之乱的著名农民起义军领袖)所灭,米地茶自此衰败。时至今日,株株古茶树历经几百年雪雨风霜,身披苔藓,满目沧桑。
一同考察的普洱市茶业局生物产业科科长赵思伟就是界牌村人,属于赵氏家族之后。他告诉我们,迷帝古茶园主要分布在米地、破木、会佘三处。最老的茶园在米地,这里海拔1300米,有500年左右的古茶园300余亩。破木有30亩,会佘有50亩,都是200年左右的茶树。解放后,历经大跃进、文革、1995年大力发展烤烟等运动与产业结构调整,古茶树砍了三四回,现在看到的茶树不是很大,因为都是砍了数轮后从根部长出来的。迷帝茶虽然衰落于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的杜文秀、李文学民族大起义(史称滇西南红白旗之乱),但其名气一直在民间流传。
新抚乡最主要的民族是哈尼族,以卡多支系为主,然后是布朗族,汉族人口比较少,但在解放前界牌村拥有茶园的都是汉族人,迷帝古茶园就属于汉族赵姓家族的,做的是“窝窝茶”之类的传统手工茶。界牌直到1987年才修通公路,以前靠马帮、牛帮运输以及人工挑背。
而解放后当地政府一直重视茶产业的发展,可惜没有打出“迷帝茶”这一金字招牌。“1965年左右,我们这里就建有村办企业米地茶厂,各个社抽劳力来建,由墨江茶厂统购统销,并提供技术指导,做出的毛茶交给墨江县茶业公司(墨江茶厂)。”赵思伟说。
与村办企业米地茶厂一样,乡办企业迷帝茶厂也是长期作为大茶厂的原料基地而存在。迷帝茶厂创建于上世纪70年代,因为建在新抚乡大山村,最开始叫大山茶厂,后来乡政府想大力发展茶产业,于1993年注册了迷帝茶厂。这是政府首次提出打造“迷帝茶”品牌的开始。但迷帝茶真正的原产地——迷帝古茶园与米地茶厂,直到紫云茶业公司的介入才焕发新机,并在2007年的春天“一泡”将“迷帝茶”的名气打响,成为墨江茶截至目前最耀眼的一张名片……
点燃“迷帝茶”复兴之火
这家名叫紫云茶业的公司由新抚当地人吕红继创办,而其最开始做茶是跟迷帝茶厂合作,后来成立自己的紫云茶业公司并退出迷帝茶厂,转而承包米地茶厂创造了“迷帝茶”在当地复兴的奇迹。用连俊锋的话来说,这又是“一泡打响”。数百年前,在皇帝面前一泡,迷住了皇帝,被赐予“瑞贡京师”之牌匾。2007年的复兴走的也是“一泡”惊人的路线——这年思茅更名为普洱,百年万寿龙团也回归故里,在第八届中国普洱茶节斗茶大赛上,紫云公司制作的“迷帝茶”获得斗茶冠军,从此“迷帝茶”的名气不胫而走,闪耀在普洱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