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21日
“孔明兴茶”别解(3)
倚邦茶山,人称有小叶茶,考察时,注意采标本,回到昆明,罗明带我去拜会他父辈的同事、云南茶叶老专家张芳赐教授。老人用放大镜仔细察看了我们带去的样品。张教授多次考察过象明、倚邦一带的茶山。他认为,所谓的“小叶种”,其实还是云南大叶种群落中的成员,性状对比下来,同四川的小叶种完全是两回事。一般来说,茶叶界将叶面20平方厘米以下的称为小叶种,将20—40平方厘米内的称为中叶种,将40—60平方厘米内的称为大叶种,将60平方厘米以上的称为超大叶种,但叶面大小只是一个参数,不是品种划分的绝对依据。同一品系的多元性状,是不同生存环境和种源结构复杂的表现。云南少数民族认识、发现、筛选和种植茶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交通与外部完全隔绝的状况下,这个过程是独立完成的。人们用了几千年时间,从众多的野生茶树中挑选了最适合人类饮用、茶类物质最丰富的普洱茶种。从植物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一个品系拥有的多元性状越繁多,除了证明环境条件的多样性外,还证明了种源结构丰富多彩和种系发展源远流长。多样性的云南大叶种群落成员,全面反映了云南众多的野生茶树和丰富的茶缘植物的历史和现状,证明云南处于茶叶原产地的中心地带。组织“孔明兴茶”1780周年纪念活动的专家张顺高先生说,“孔明兴茶,是推广,是商业栽培。不是那时云南人不认识茶,而是孔明看到了当地茶叶资源的民生价值,在山区百姓中推而广之,开始了商业栽培,若把孔明兴茶错误地理解为老百姓原来不认识茶,孔明教了才认识的,就大错而特错了,云南茶史就要从远古退到汉末了。” 二是茶种筛选积累的过程消失了,三是分布滇西地区以云南大叶种性状特征为主的栽培型茶树种群是如何出现的都成了问题。
六大茶山处于多种地质构造带交织复合的地区,特别是易武处于三条地震断层交汇点,呈现出一幅复杂的地壳演变图像。倚邦的地质年代为侏罗系,形成于 1.37—2.05亿年前;象明的地质年代为三叠系,形成于2.05—2.5亿年前;易武的地质年代为石炭系,形成于2.95—3.54亿年前,东面是二叠系,形成于2.5—2.95亿年前,西面是三叠系;攸乐茶山则处于侏罗系和白垩系(0.65—1.37亿年前)之间。有趣的是,南糯山、贺开、班章和澜沧县的景迈全部处于喜马拉雅期侵入的元古界地质带,形成于5.43—25亿年前。六大茶山的年平均风速是每秒一米,其他古茶园的风速每秒二米。其他古茶园和攸乐茶山处于全年无霜区,而五大茶山每年一月有霜出现。五大茶山的雨季于四月中、下旬开始,其他古茶园开始于五月中、下旬;年降水量也有区别,五大茶山雨季降水量1,250毫米到1,500毫米之间,干季270毫米到320毫米之间,其他古茶园雨季1,000毫米到1,250毫米之间,干季150毫米至 230毫米之间。从年日照时数来看,五大茶山介于1,750小时至2,000小时之间;其他古茶园介于2,000小时至2,250小时之间。
一千七百八十年前,诸葛亮指挥三路大军南征,先后平定越巂郡、■柯郡和益州郡,为“执忠绝域”十年的永昌郡解了围。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和生活习俗产生了空前未有的深远影响。今天云南普洱茶产区格局的形成,是孔明南中经济布局的一部分。云南在蜀汉时期发展茶叶生产的区域有几个共同点:一是同属于南亚热带气候。二是同属于湿润区。三是年辐射总量每平方米5,500兆焦耳。四是土壤分布基本为赤红壤。五是年平均气温18度,日平均气温大于10度,年极端最高气温不超过40度,年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4度。蜀汉时期离雅安蒙顶山吴理真人工种茶时间不久,社会饮茶尚未成风,南蛮濮人还在冥顽中摸索,云南茶叶栽培还处在少数民族自用阶段,诸葛亮高瞻远瞩,顺天时,依地利,因地制宜号召边陲荒域发展茶叶经济,规划了普洱茶历史上和今天的辉煌。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