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文化 > 清代普洱茶衰落的原因
2017年05月21日

清代普洱茶衰落的原因

清代普洱茶达到鼎盛,在乾隆(1736-1795)、嘉庆(1796-1820)时普洱茶产销处于极盛时期。1799年,檀萃的《滇海虞衡志》(志草木第十一·普茶)记载了“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矣”的盛况。1826年,阮福的《普洱茶记》说,“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近段时间周末和晚饭后到家门口的“雄达茶城”闲逛或喝茶,感到的是“门前冷落鞍马稀”,与06年、07年上半年的熙熙攘攘相比,萧条感油然而生。

刚好脑海中又出现了“查尔斯道”股票技术分析的三大假设:一、市场行为包含一切;二、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三、历史会重演。

基于原因探索,又埋头于古书堆里,主要是方国瑜主编的《云南史料丛刊》、思茅师专的《清代普洱府志选注》及《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希望今人能从普洱茶鼎盛、衰落的历史原因中,找到解决眼下萧条的办法,别让“历史会重演”。

一、外力推动、根基不牢

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大叶种为主的茶叶,抗逆性强,育芽力强,芽叶重大,生长期长,休止期短;叶质柔软,叶肉肥厚,适制性强,内含水浸出物、茶多酚以及儿茶素领先国内外。

明代谢肇淛于万历年间任云南省右参政,天启元年(1621)因改任广西按察使而离滇。著有《滇略·卷三·产略》,记载:

(方国瑜《云南史料丛刊》第6卷691页)

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于1638-1640年游历云南的有关茶叶记载,主要有昆明太华寺茶、五华寺的五华茶,以及大理感通寺的感通茶、凤庆太平寺茶、宜良宝洪寺的宝洪茶、昭通翠华寺的翠华茶等,还是寺庙茶为代表。

清代才有的普洱府,哪来那么早的普洱茶!看史料:

在清代康熙二十二年(1683)前,云南茶的普洱茶还未量产。看史料:

名不见经传的普洱茶能够在清代一鸣惊人的鼎盛,就其原因一是市场需求大增;二是民族融合产量提高;三是成为贡茶皇帝喜欢政府引导。

清代是满族人统治,满族人以游猎吃肉为主,得到天下后,更是养尊处优、大鱼大肉,身体容易出问题,也需要用“藏人非车佛茶不过瘾”的普洱茶来去油腻助消化,使肠胃舒服。再加上普洱茶味酽耐泡越存越香,喝了整个身体舒服。普洱茶得以推广和鼎盛。

1665年在丽江市永胜县设茶马市。

1735年,“云南茶法”及七子饼的诞生。

但一开始也就埋下了衰落的诱因,因普洱茶属于外力推动、根基不牢。受外力控制,非当地人喝茶主流,不像野生菌、云烟一样,非云南本土的菌、烟不吃、不抽,基础很牢固。就如1973年要求发展普洱茶供港澳,一大茶厂领导还问什么是普洱茶一样。我等也是2006年外地朋友委托采购,才知普洱茶名、喝上及迷上的。

一旦市场变化,外地人不追捧,或外销受阻,就必然走向衰落。玛卡炒废了,小粒咖啡没推广开,已是例证。

1938年成立“省茶司”。1939年筹建顺宁试验茶厂(凤庆茶厂前身)也主要是生产红茶;1940年成立的佛海试验茶厂(勐海茶厂前身)也主要是生产红茶,附带收购和加工紧茶、圆茶等;1941年在下关建立康藏茶厂,目的是生产边销茶。

二、假货盛行、祸害他人

由于普洱茶名声鹊起,假冒者也四处蜂起。盛易祥。

1755年(清高宗乾隆二十年)前后,张泓《滇南新语》载:“滇茶有数种,盛行者曰木邦,曰普洱。木邦叶粗味涩,亦作团冒普茗名,以愚外贩,因其地相近也,而味自劣”。

(方国瑜主编的《云南史料丛刊》第5卷677页《肇域志·云南志》(明·顾炎武撰)

从上图中看木邦、孟艮[gèn](今缅甸掸邦的景栋)现在已不是中国领土了,清代乾隆时划归了缅甸。

木邦在今缅甸东北部,介于龙川江、潞江之间,与今中国的德宏遮放、芒市,临沧镇康、孟定、耿马,普洱孟连等相连,范围很广。

清代张泓认可的普洱茶是产于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的茶叶,其它的认为是冒牌货。认为木邦(今缅甸)产的茶叶,但味道远不如西双版纳古六山的茶叶好。用今天的说法,就是用德宏、临沧、思茅茶来冒充版纳古六大茶山茶“以愚外贩”。

今天普洱茶市场上的边境茶,量有多大难以统计,但最大厂有专业收购人员。到境外经营茶叶的大军接踵比肩,生产的不仅仅是普洱茶了。

但并不是说边境茶或外域茶不好,要看具体位置、树种,如勐腊易武与老挝交接的普洱茶,云南十大名山普洱茶中的曼松、弯弓、刮风寨、麻黑四个就与边界很近。山连山树连树茶连茶,古六大茶山以前就是一个整体,茶质会不好?

但我也买过、喝过原“木邦”现叫果敢的古树茶,叶子很肥大很美丽,但入口就甜,滋味不敢恭维,应与土壤中钾含量高,气温高有关。听讲有的茶厂还特地用来撒面,增强美感。

上述讲的是古书中清代普洱茶鼎盛期的“造假”手段,假的当然“味自劣”,让人却步或摒弃。今天的造假可就丰富多彩了!

三、茶山乱象、奸商蜂拥

云南茶区多分布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地处边疆,交通闭塞,经济不发达,民风骠悍。

茶商乱。一段“桃色丑闻”引发血案,导致整个茶寨被烧。雍正六年(1728),几个江西籍的茶商到云南六大茶山之莽枝茶山的牛滚塘去购买茶叶,借宿在一个叫麻布朋的当地人家中。其中一人勾引麻布朋的妻子与之通奸,事情败露之后,麻布朋杀死了妻子和这个商人。而这几个商人不但不思悔过,反而恶人先告状,联名向省府诬告麻布朋“劫商害民”。当时管理莽枝山的大土司刀正彦没有处置麻布朋,也没有理会清政府,却给自己惹了祸。看史料:

(方国瑜主编的《云南史料丛刊》第11卷99页《滇云历年传·云南事略·卷十二》(清·倪蜕缉)

当时的云贵总督鄂尔泰下令清军进山平叛,许多的茶寨都被烧毁,尽管一年后动乱以刀正彦与麻布朋均被斩首而结束,茶山却也就此衰败。直到乾隆初年(1736),这些动荡才真正被平息下去,山里却已经是“户口寥寥”,到了乾隆年间,本地的少数民族逃的逃,散的散,人数只剩下原来的十分之一,茶园全都荒废。

现在有的人责怪部分茶区民族民风不古,怎么不追问他们是谁影响帮教的?立个牌、照个相、标个注→自己的某某茶园、茶树,明目张胆做假卖假!拉上教会有的民族兄弟坑害热爱普洱茶的消费者,茶山乱象方兴未艾!

(方国瑜《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449-450页《附录:筹酌普思元新善后事宜疏》清·尹继善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