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感恩,在我的从业生涯里,遇到一群很喜欢专研山头古树茶,又相对理性客观面对山头茶的茶友。
他们普遍具备这样的观点:茶必须喝古树的,但山未必都要选名山。
从品饮的角度讲,我认为这样的观点是没毛病的,而且我也一以贯之的坚持:
名山一定有好茶,但好茶未必全都在名山。
事实也是如此,真正能被消费者记住的名山可能只占山头总数的5%;在剩余的95%里,同样有品饮体验不输名山的茶叶存在,他们放弃了树木,却得到了森林,这就是行业的进步。
茶必须喝古树的,这句话也没毛病。品质优异的古树茶带来的品饮体验在有树龄差异的情况下,确实是非常大的,古树茶品饮体验更丰富、细腻、纯净、耐人寻味。
喝古树没毛病,但判断是否是古树就成了非常大的问题!
不仅每个人的判断方法不一样,而且大家的参考依据也是五花八门。
即便是源头制茶十来年的我,在判断是否是古树时,自己看着收鲜叶依然是目前最稳妥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判断树龄的奇怪方法!
一、喝一口就能判断树龄的茶人真的存在吗?
经常会遇到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茶友,也就是所谓的一口定树龄,喝一口就告诉你这茶的树龄是多少年。这确实很诡异。
为此,我还去查阅了目前检测茶树树龄的方法。不查不知道,一查才发现这事儿更诡异了。
从我入茶行的第一天起,我就知道了古树茶的划分方法:
首先古树的时间节点是:100年,言外之意就是,树龄超过一百年,就可以称作古树了。这个时间参考的是古董,一个物件放了100年以上,就可以称为古董了。
但事实上,在普洱茶圈子内有更仔细的划分!
古树单株:500年以上;
一类古树:300~500年之间;
二类古树(也称作大树茶):100~300年之间
老树茶:80~100年之间
小树茶:50年以内的
好的,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年份的划分可能略有差异,但请忽略这个细节,因为接下来这句话,可能会颠覆你对古树茶的认知:业内还没有一套公认的准确的测算活着的古树茶树龄的方法。
大部分商家宣传古树茶树龄的方式只有一个:预估!遇到任何一片茶园,看树的粗细,高度。特别粗的800~1000年,非常粗的500年;较粗的300年,粗的100年!
可能古茶树自己都忘记自己活了多久,但人们一口却能判断树龄,这难道不诡异吗?
不过有一说一,能喝出树大树小,对于常饮山头古茶的人而言,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
但注意,只是有规律,并不是一定准确。因为大家引以为傲的古树茶鉴定经验都是有局限性的。
原因很简单:
第一,山头实在太多了,而且每个小微产区因为不同的生态、树种和工艺,又呈现了不同的风格、特点以及品饮体验。迄今为止,没有人可以做到精通所有山头和地块。弄懂了一个点或者几个点,可能对于这个产区很适用,对于其他产区就未必,甚至在自己所擅长的产区,也未必见得适用;
第二,没有人的品饮体验可以做到绝对的完善。
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茶友都一样。在无数次的品饮过程中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品饮体系,并在一些茶叶上检验成功后,就会过分依仗这套体系,这其实要吃大亏。
二、如果你还通过这些点判断树龄,那你买不到真古树!
先说结论:大部分大家以为是树龄带来的差异,比如香气滋味的丰富,其实主要不是树龄带来的。
而是树种,生态,茶园管理方面带来的。但是因为除了古树茶园,其他茶园一般也不具备这样的树种、生态和茶园的特征性优势,所以给大家形成是古树树龄带来的这样一种印象。
最常容易出现问题的点:汤香、水路和喉韵、耐泡度。
关于汤香,在普洱茶的品鉴里被细分出了三种:水飘香、水含香和水生香。
对普洱茶的品鉴稍有了解的茶友都清楚,水生香比水含香高级,水含香又比水飘香高级。从品饮体验的角度讲,这当然无可厚非,不过有好事者会将汤香和树龄联系到一起。
认为水生香是古树、水含香是大树、水飘香是小树。
而个人认为,这个观点对于某个小产区或者某几个山头适用,但并不能成为品鉴公理,即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山头的。
勐库产区的懂过,部分地块,即便是小树茶也会产生汤香,即水含香;
曼松的古树少得可怜,老一些的茶树可能也就是80~120年,但无论是背阴山还是王子山的茶树,即便树龄只有30来年,也会产生水含香和水生香;
关于水路,是普洱茶品鉴里比较玄乎的一个点。懂喝水路的茶友在品鉴时似乎能无往而不利,不懂喝的茶友认为水路就是玄学。
有些老茶友认为古树茶的水路更细腻,而中小树茶的水路会更粗糙。
其实个人感觉这与产区的环境、树种关系更大。比如即便是易武名微产区的乔木茶,其水路也优秀于临沧大多数山头古茶的水路。
所以,以水路粗细来判定茶树的树龄,也是不靠谱;盛易祥。
还有喉韵,这一点即便是我也交过学费。喝勐库山头的古茶几乎都有喉韵,但中小树的喉韵几乎感受不到,许多时候茶汤过喉无感,这一点百试百灵,以至于我以为喉韵是与树龄挂钩的,直到我接触到易武方向的许多山头 ,才知道喉韵可以和树龄完全没关系。
比如蟒蛇箐的乔木、麻黑的秋茶乔木;只是喉韵来的晚一些,但依旧能明显的感受到喉韵。
最后一个是为人津津乐道的“耐泡度”,就是一泡茶冲泡十几二十开任然不淡。其实耐泡度是可以作假的,这一点我们之前再谈昔归的时候也有说道:经过仓储的茶叶其内含物质释出速度会比新茶的释出速度慢,而次年的秋茶刚好经过半年多的仓储,所以当春秋比例协调时,可以适当增加茶品的耐泡度,而如果是年份相差很大的原料拼配在一起时,因为内含物质释出的速度不一样,可以增加耐泡度。
……
可能还会有更多的点,比如汤感的厚薄、茶气的浓强等等。
只要你的品饮体系足够完善,当别人说因为xx,所以是古树时,你可以随随便便举出一堆例子。
三、执着于树龄,不如执着于品饮体验本身!
那问题来了,喝古树茶有意义吗?
当然,古树茶的品饮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据我身边的同行和茶友交流的下来的反馈情况看,只要长期品饮古茶的经验,都能喝出树龄大小的差异。
但到目前为止,树龄带来的品饮体验差异还没有出现权威的结论令茶人信服,业内玩古树茶比较深的茶友普遍认为有两点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