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是中国境内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共有26个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不少民族与茶有着深深的渊源,布朗族便是其中之一。布朗族是中国南方原住民濮人的一支后代,濮人又是最早种茶的民族,布朗族因此与茶结缘,以茶为生。
据《广南县志》记载:公元前5世纪,以僚、濮为主的部落组成句町国。句町国盛产茶叶,至今濮人栽种留下的古茶树仍生长在九龙山南麓沿江流域的原始森林里。史载汉晋时期,德宏、保山、临沧、西双版纳、大理等地都有濮人居住。西晋元康末年,临沧的濮人又南移到耿马。隋唐时期,朴子蛮分布在景东、保山、云龙等地,丽江塔城、沿澜沧江亦有濮人部落。元代延佑五年,永昌蒲蛮(布朗族)迁至镇康、顺宁一带。明初,布朗族成为风庆县的主体民族。清代,顺宁、宝通(云县)、庆甸等地布朗族又逐渐南迁。
布朗族对茶叶情有独衷,布朗族曾经居住过的地方,都留下了大面积的茶地,这些茶地是布朗族生活的痕迹,也是他们与茶结缘的最好见证。这些地方后来成为云南茶叶的主产区。茶叶是布朗族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自古以来,茶叶就是布朗族先民栽培的著名物产。
布朗族所居之地多为云南今日盛产茶叶之地,是云南大叶种茶叶的主产区。闻名遐迩的普洱茶,早在清代就是云南珍贵的贡品,为当时国内的珍贵饮料,到清代晚期,普洱茶已为士庶人家普遍饮用。时至今日,布朗族地区仍是“普洱茶”、“勐库茶”的主要原料产地之一。
布朗族人也在多年的种茶饮茶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茶俗,享用茶的方法也非常丰富,如吃酸茶、饮青竹烤茶等。
青竹烤茶
饮用青竹烤茶,对布朗族而言是一种既简单实用,又贴近生活的饮茶方式。布朗族人常在离开村寨进山务农或狩猎时饮用。
青竹烤茶的烧制方法简单而淳朴。布朗族人将鲜竹筒制成烧水的器皿和茶杯。竹筒的一端被削尖,可插入土中,以防烫手。然后以枯枝落叶作燃料,盛上洁净的泉水,然后煮沸。与此同吋,在茶树上采摘适量嫩叶茶枝,用竹夹钳住在火上翻动烤焙。可去除茶叶的青草味,焙出青香。烤到茶枝柔软时,用手搓几下,使之溢出茶汁,待竹筒茶壶内泉水煮沸时,随即将揉捻后的茶枝放进竹筒内再煮3分钟左右,一筒茶便煮好了。将竹筒内的茶汤分别倒入竹茶杯中,人手一杯,便可饮用。
青竹茶的制作方式虽然有点原始,但喝起来別有风味:它将泉水的甘甜、竹子的淸香、茶叶的浓醇融为一体,滋味浓醇而爽口。
布朗族酸茶
制酸茶的时间是在每年的五六月份,采集茶树上较粗老的叶子,放在开水中煮大约40分钟到1个小时,等茶叶完全熟软之后捞出。将煮好的茶叶放进已准备好的竹筒中,一边加少许水,一边舂竹筒中的茶叶,使茶叶和水互相融合。
舂茶叶的目的是破坏茶叶的外部纤维,便于茶叶后期的发酵。之后用芭蕉叶将竹筒密封。为了使密封效果更好,在芭蕉叶上面再加湿土放置一天后将埋进土里,至少要等三十天才能取出食用。但为了使茶叶充分发酵,布朗族人会将茶埋在地下八到十个月,甚至更久,因为它与普洱茶一样,也是“越陈越香”。
酸茶还是布朗族婚宴和节日筵席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菜,甚至是送给亲友的礼品,是当之无愧的茶品头牌。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也有不同的茶俗茶礼,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也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于千年之前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时代在发展,多年后的茶文化定会更加灿烂。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2017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