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天在上海的街头瞎逛。走累了,随便进了一家咖啡馆。坐下来点了一杯美式,自从喝茶之后,味蕾洁净而挑剔,早已经喝不惯调饮,无论是咖啡还是茶。所以,一律是纯咖啡,什么都不加。片刻,咖啡上桌。
轻啜一口,咦,汤水醇和。再喝一口,居然能啜出果香来。
虽然不是浓郁的果香,或者清甜的果香,只是极淡的,需要细细品尝才会出现的果香,但是,仍然令人惊艳。
至少,令村姑陈这种乡下来的村姑惊艳。
惊艳于黑苦的咖啡,不靠奶和糖,便能有这般的浓郁、醇厚滋味。
犹记上一次喝到令人回味的咖啡,尚是在星爸爸店里。
为何路边小店,也有这样的好滋味?
《2》
正在狐疑间,学ABC的李麻花自手机上查得答案——这是一家老牌的英国的咖啡连锁店。
出名的时间,远远早于星爸爸。
那为何,它在中国,如此寂寂无名?如村姑陈这等村姑,尚知有星爸爸,却不知有它?
李麻花终于聪明了一次:星爸爸全球连锁几万家店,如上海这等国际大都市,遍地可见这枚绿白相间的LOGO,而这家老牌咖啡馆,虽然时间老,品质好,但连锁太少,终端见面率太低,导致普通人只知有星爸爸,而不知有它。
看来,一个品牌,要在短时间内迅速脍炙人口,大量开线下店,加大曝光率,是最直接有效又低成本的手段。
前者如同星爸爸,后者如同刚刚崛起的瑞幸咖啡,以及利用自家的大量终端门店而一举成名的湃客。
如果线下的门店不够多,如果不宣传自己增加曝光率,就算这个品牌再老牌,再品质好,也没几个人知道并记得。
《3》
从咖啡店的这场生存哲学,想到了我们茶行业。
武夷岩茶,铁观音,福鼎白茶,皆是如此。
某些武夷岩茶品牌,拼命地开线下店,光2018年就开了近十家。真不知道那户人家仅有的一点山场,如何能供应如此庞大的终端链?
想来是有魔术吧,随便一堆茶青,用魔法点一下,就变成了自家的山场出品。
然而,消费者就吃这套。
只要时常在机场,动车站,在人流量大的场所,能看到某个茶叶品牌的专卖店,或者广告牌,就会认为,这个品牌,实力很强,这个品牌,茶叶品质很好。
就算在这家店里喝到再难喝的茶,也不介意,还会找借口替该品牌解脱:谁都有失手的时候,制茶师也会做出次品。我相信这个牌子,人家是大品牌!
大品牌,就是多开了几家茶叶店的意思吗?
普通人的这种盲从,盲信,实在令人悲愤,又无可奈何。
而近年来大量涌入茶圈的投机者,正正是盯准了消费者们的这种心思,才会大量吸收民间资本,用于建立品牌专卖店,垄断终端市场,把一个个原本不知名的岩茶品牌,短短一年内,做成一个业内闻名的“大牌”。
《4》
在这场以资本逐利而生的品牌大战里,赢的永远是拥有大资本的人。
而输的,永远是认真经营品质,认真维护品牌的人。
时间放在哪里是看得见的。
若是时间用于钻研制茶技术的精进和茶叶品质的提高,用于研发更先进的制茶设备,那么,出品的茶叶就会品质越来越高,口感越来越好。
若是时间用于扩大品牌影响力,投放大量广告,吸引大量资本,那么,线下专卖店就会越开越多,终端见面率就会越来越高,品牌知名度就会越来越大。
故而,消费者们选择购买产品的时候,便应该知道自己购买的是什么。
是买品牌,还是买品质。
买品牌,那么,只要关心这个品牌是否够大,是否匹配得上它的定价,是否能被大家所知道,并且这个品牌是否能彰显购买者的身份与实力便可,其它的,便不必要求太高。
买品质,那么,只要关心茶好不好,口味是不是自己喜欢的,价位与品质是否相符便行,其它的,也不必去要求了。
若是买了品牌,又荷求品质。或者选了品质,又对品牌有储多挑剔,那便会徒然令自己各种纠结,影响心情。
《5》
一个品牌,要想拥有知名度,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只需要大量投放广告就行。
一个品牌,要想拥有极好的口碑,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却需要认真耕耘,在产品质量和技术上严格把关,才可以实现。
一个品牌,拥有了极高的知名度和极多的线下店之后,要想走得更远,必然要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努力提升质量,并提高服务水平。
如若凭借大资本砸下的、一时高涨的知名度,便盲目扩张,以多取胜,大力提升产量,不顾及茶叶品质和售后服务等极心竞争力,这样的品牌,必不久长。
有大资本做底,若想抢得一时先机,不难。
若想博得一世头筹,极难。
长久永续经营,这六个字,千难万难。
欧美的百年品牌,能屹立百年不倒,传承数世不衰,都有其牢固的经营根本——注重品质,注重服务。
而我们的一些线下岩茶大牌连锁店,店员对一泡价值上万元的水仙,居然说不出准确的产区(山场)。
这不得不让消费者对其品牌的经营理念产生怀疑。
《6》
品牌,是生命。
而品质,是基因。
若想有立百年而不倒的茶叶品牌屹立世界,抓好品质,方是关键。
宝马出生于1928年左右,奔驰出生于1886年左右。
百年后,愿我们的茶叶品牌当中,也能出现一个世界级的宝马,一个世界级的奔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