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风寨路烂,崎岖坎坷,险象环生。刮风寨茶好,细腻入微,刚柔兼备。
如果要说清楚刮风寨的茶,就得一款一款的说,按照普洱茶以寨子名来命名的套路,广义上的刮风寨茶通常可以认为是家边茶树所制作的茶叶,如果要找到能代表刮风寨茶农拥有的好茶,那还得往原始森林里去,那是曾经的国有林,现在的易武自然保护区,也是瑶族茶农看家吃饭的资源集中地。
简单罗列并举,冷水河、茶王树、茶坪、白沙河、黑水梁子和家边茶地,每一个地方,都有原生古树和后期补种的小树。这样一来,刮风寨就可以拿出6款古树,6款小树,而这些地方的小树茶,茶质同样被外界认可。冷水河由于茶园远、茶树少,不为外界传唱,黑水梁子古树也非常少,不多言表。大名鼎鼎的茶王树在量和质上更能够代表刮风寨茶农手上茶叶的品质和高度。茶坪地的茶同样很精彩,植株匀称,易武难寻,不过综合表现还是逊色茶王树。白沙河的内质非常混厚,涩感较重,普遍被认为其原因是茶地离河较近,但我稍有不同意见,海拔、土壤和光照可能是决定性的因素。
这样一个刮风寨,这样一堆大小树,着实让很多人头晕脑胀、望而却步。林林总总一堆茶,为什么偏偏就茶王树能够出类拔萃呢?
如果有机会走进茶王树茶园,就可以从树叶色泽、叶片大小、叶脉羽状的感官直觉上,发现这里的茶树种类繁多,就这么随便一走,可以清晰分出至少3类,这种外观的差异,可以在茶汤里找找感觉,茶王树的茶汤入口层次感分明清晰,就像咬一块3+2的夹心饼干,吃到什么,心里有数。
从海拔1200米左右的刮风寨寨子出发,四轮车可以翻过海拔1750米的山峰,近一小时的车程,宽敞的毛路结束。接下来,就只能是摩托车的事儿了,长下坡、急弯、羊肠小路,摩托车小哥说:“还是下来走路吧,我敢骑,你不敢座……”,森林里潮湿的泥巴路,修长而倾斜的60度+大陡坡,惊心动魄。没错,要从海拔1750米的山峰极速下降至海拔1250米左右的茶地,形成了这么一个“-∧-”符号,第二天全身肌肉无死角的酸痛会告诉你,这一场非专业骑手的翻山越领。
茶王树的茶树属于矮胖型的小个子,挨近茶树产生手机信号被挡住的错觉,那种高大挺拔的茶树少之又少,不用掰手指头,都知道有几颗。第一印象是这哪儿有茶王树?没错,那颗粗壮的茶王树已仙逝,很多人作合抱状形容其魁梧的主干,不远处保留下来的一株高杆,大概还能采得鲜叶10公斤,如果要找新茶王,非它莫属。茶王树就是这样一片被刀耕火种蹂躏重生的茶园,蓬松状的树冠、枝桠繁茂的分枝,绿意可人的叶脉,可以轻松的联想到当时的血雨腥风场面,耕种者是多么的想把它们一招致死。盛易祥。
常听人说,阳面的茶好,阴坡的茶差,而茶王树的茶地,就是这么一个座东南朝西北的方向,可能有人说,绝了,就这个朝向好,独特。管它好不好,反正愚公也改变不了。时值13:00,阳光已经光顾茶地。
2013年前后,我们称为国有林的地方,现在都界定到自然保护区,国有林不好理解,自然保护区就简单直接。能产上乘好茶的地方,通常有其独特之处,茶王树的地标性景观,当属茶王树河,那是丁家寨和刮风寨的红线,私搭乱建的窝棚在360度的球形全景图中可以快速定位茶地(后附全景图链接),而茶王树地里那块众人踏足的大石头,无形中自然就变成茶地的地标。茶地有石头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我所见到的茶地石头也分好几种,比如丁家寨的茶地石头大多像风化石,一掰就碎,弯弓有些是大青石,有些是风化石,茶王树的石头没有仔细观察,远观则硬度不小,这是地质勘测的范畴,外行就不瞎扯了。
一山一味似乎已不能用来诠释一款普洱茶的特色了,一人一味在近几年早已粉墨登场,尤其在自然保护内的古树茶,直接鲜叶交易是最省心的做法,很多人一路奔波到刮风寨,可能连一泡正经产地的正经古树茶都喝不到。这种情况,也不仅仅出现在这里,五花八门的做法,门庭若市的茶山,很多茶农已经不知道应该如何去把自家的茶做好,一个人一个说法,一个人一个做法,一个人一个要求,说的又要比做的多。慢慢的,没有人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样去做,换谁也不想因为做工问题变成被砍价的理由,所谓的传统工艺,好像也只能在包装纸上才能看见。
究竟茶王树的茶能给人带来何等非凡的体验,那当然是要拿出头春茶来说话的,宽广度和层次感是我比较期待的,你呢?
来源:云汀普洱茶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2017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