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普洱茶的核心价值,除了越陈越香,还有天然生态
2017年05月21日

普洱茶的核心价值,除了越陈越香,还有天然生态

 

普洱茶的核心价值,都说是越陈越香,其实这是对于老茶而言,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茶友不远万里来到偏远的云南茶区,去寻觅那些古树,争相购买毛茶状态的古树茶呢?

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好喝,茶友它们更看重的还有它的天然生态。

 景迈山上的布朗族村寨,村民个个都是茶农。

 

2017年9月,科普作家方舟子一篇《喝茶能防癌还是致癌》的文章引发争议,文中写道,普洱茶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叫黄曲霉的毒素,人们喝了会致癌。云南省普洱茶协会请专家进行论证后,声明方舟子所言不实,拟委托盈科律师事务所代表全省茶农对方舟子提起诉讼。

后来,这起风波不了了之,一度声誉受损的普洱茶在市场上又重新紧俏起来。正如历史上的普洱茶,随着明清时期茶马古道的兴起而兴起,又随清末民初列强入侵而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搭经济发展的快车又再次焕发生机。及至今天,普洱茶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法律保护普洱茶产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要求,也是西南边陲脱贫致富的一条通途。

生态环境的破坏是致命的

位于云南省中部的哀牢山,绵延500公里,是云南省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哀牢山向西南延伸至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称为千家寨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大量属国家Ⅱ级保护植物的野生茶树。

因为价值不菲,这些野生茶树引人觊觎,刘文隆、刘文伟(化名)兄弟便是其中之一。刘文隆和弟弟刘文伟是千家寨自然保护区附近的农民,平时除了务农,还经常到千家寨山上拾点菌子,卖钱贴补家用。

一日,刘文隆两人拾菌子走到一处叫“李国明种地处”的地方,发现林子里有挖过树的痕迹,地上还遗留了一把锄头。刘文隆再观察,发现附近有大量野茶树,看来有人在盗挖野茶树。两人决定“借鸡生蛋”,便一人挖了10株野茶树,移栽到位于“大窝坨”的自己家农地里。

后来,刘文隆两人种植了一段时间后,越发觉得不安,便向当地森林公安机关自首,交代了自己盗挖野茶树的事情。经镇沅县检察院提起公诉,两人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案件判决后,被盗挖的野茶树又重新移栽回了原处。


在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也发生着破坏古茶园的事件。澜沧县惠民镇芒景村(景迈山古茶园内)不知何时流传起村里要建设古茶园景区的消息,一些茶农争先恐后,想要“占一块好地方”,便擅自在村附近的国有公益林里圈地盖房。茶农们刚挖好地基,就被巡查的森林公安发现了,并当即制止了这种私搭乱建、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的行为。可惜的是,一些古茶树已经被破坏。

在本案后续的恢复工作中,因为进展缓慢,澜沧县检察院还提起7起公益诉讼,督促澜沧县森林公安局依法履职,目前毁坏的林地已经取得阶段性恢复,据澜沧县森林公安局副局长孔召平透露,这些林地要恢复到毁坏前的生态,还需要3至5年。

对于依托大山、受山水滋养的普洱茶来说,涉林犯罪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犯罪是致命的。“澜沧县的森林面积非常大,执法难度较高,我们几乎每日都在山上巡查,一天最多可以发现十余起涉林案件。我们听取了检察机关发出的检察建议,确实在督促森林修复方面有所遗漏,为了野生茶树和古茶树,我们会继续加大执法力度。”孔召平告诉《方圆》记者。

“一方面是打击破坏普洱茶生态环境的犯罪。2013年以来,普洱市检察院查处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盗伐滥伐林木等犯罪1121起1407人。开展立案监督,督促行政执法机关及时移送涉嫌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200件,监督公安机关及时立案284件。依法抗诉7件。另一方面推进了公益诉讼工作。从2015年启动公益诉讼试点起,普洱市检察机关办理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040件。”普洱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杨建波介绍,与普洱茶有关的案件在这些案件中占很大比例,“到处都是茶山、茶树,随便砍一片树林就有好多野生茶树或者古茶树。”

天然的就是最好的

在景迈山上,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茶农南康拥有一片祖传的茶地,种植着大量的古茶树,还经营着一家依山傍水的客栈,客人来时,他会给他们沏最传统的景迈山烤茶来喝。南康告诉记者,目前的普洱茶古茶树直接面临着三种伤害:除去对古茶树生态环境的破坏,还有茶农的过度采摘、茶园管理不当。

古茶树和普通的台地茶不一样,古茶树喜欢散射光,主根发达且须根少,每年最多采两季:春茶和秋茶。有些茶农随意破坏古茶树的生长环境,比如砍掉古茶树旁边的遮阴大树(造成阳光直射)、在表层土壤施肥灌溉(会烧坏根须)等丰产措施,都会导致古茶树的毁坏甚至死亡。

南康告诉记者,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喜欢喝茶的人越来越多,古树茶在普洱茶中属于品质较高的,因此价格高涨。受利益驱使,部分茶农在维护古茶树时,会因为对产量的追求,采取不适合的方法。在采摘古树茶时,也不是一芽几叶的“留叶采”,而是直接把发出的芽叶全掰下来。甚至以前不采的夏茶如今也采摘,茶树得不到休养生息。

“我的茶树都是天然的,对于茶叶来说,最天然的就是最好的。但有的茶农会使用‘黏虫板’、性诱杀这样的生物防治技术来管理茶园,虽然短期内茶叶产量上去了,实际上却打破了茶园的生态平衡。”南康表示,对部分茶农舍本逐末的种茶方式非常不认同。

3月31日,在昆明市召开的云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查批准了《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作为因普洱茶而更名的城市,在云南西部诸多盛产茶叶的县市中,普洱市是相对较晚出台与茶相关的地方保护条例的。在普洱市之前,西双版纳州、临沧市等地已出台了相关条例。

两年前,2016年7月,根据新出台的《立法法》,云南省确定了普洱、楚雄等8个州市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从这年8月起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普洱市经过调研、起草、论证,最终在2018年出台《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于7月1日起开始实施。

“普洱市茶产业从面积和产量上看都是全省第一。我们拥有茶园面积300多万亩,其中现代茶园165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120万亩、栽培型古茶园18万亩。茶产业覆盖全市10个县区,茶农有13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一半。2017年,全市茶产业实现产值23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0%以上。”普洱市茶叶与咖啡产业局副局长张天梅告诉记者,普洱茶产业是普洱市最为重要的产业,关系着上百万人的生计,地方性保护条例的出台,有利于保护众多的茶农和他们从事的茶产业。

《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第16条明确,在古茶树资源保护范围内,一些不利于古茶树的种植方法是被禁止的,比如擅自采伐、损毁、移植古茶树或者其他林木、植被;擅自取土、采矿、采石、采砂,爆破、钻探、挖掘,开垦、烧荒;施用有害于古茶树生长或者品质的化肥、化学农药、生长调节剂;种植对古茶树生长或者品质有不良影响的植物,等等。违反这些规定,将由林业行政部门作出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