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铜箐河寻茶记,探寻易武国有林古树茶
2017年05月21日

铜箐河寻茶记,探寻易武国有林古树茶

总是在夜阑茶叙人散后,反复的追问自己:入云南茶山寻茶的日子里,有哪一种茶最是让人觉得喜悦与怅惘交织在一起,在心底深处逆流成河?我想,那一定是桐箐河。
彩云之南的红土高原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热带雨林深处,西双版纳易武州级自然保护区内,有一条河因茶而名声在外,它的名字叫作桐箐河。在过往数不清的日子里,少有人顾及到这条寂寂无名的河流,以至于它的命字都显得那么漫不经心,有人叫它同庆河,也有人唤它作铜箐河,最为贴切生动的名字,仍然是叫人听了都心生欢喜的桐箐河。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云南地方语系中,两山之间,溪水长流,植被茂密的地方,常常被称作“箐”。因茶而兴,引得四面八方的茶友,循着茶香纷至沓来,名字唤作“桐箐河”最为妥贴,让人闻之神往。这不独是个人的喜好,横跨河流之上的公路桥畔,滨水而立的一块招牌,名为“桐箐河勐腊段河长公示牌”,上面清楚的标记桐箐河长度10.7公里,区间面积24.47平方公里,最终汇入布龙河,落款为勐腊县河长制办公室。这个是最叫人击节赞叹,来自官方命名的小产区了。
桐箐河常常被人们误以为是易武的小产区,这大约是因为其位于西双版纳易武州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缘故。实际上,桐箐河在行政划分上隶属于勐腊县瑶区瑶族乡的范围之内。在距离桐箐河十数公里的地方,贮立着西双版纳易武州级自然保护区的石碑,碑文中介绍西双版纳易武州级自然保护区,地跨勐腊县易武镇、瑶区乡和勐伴镇3个乡镇,保护区总面积33370平方公里。保护区以“易武”命名,被人误认也就不难理解了。
行政区划无碍于自然的山水相连,据熟谙当地山川地理的茶农朋友介绍:桐箐河的上游毗邻易武刮风寨国有林茶坪地。如此算来,桐箐河算作广义上的易武产区,亦不为过。
久已令人心生向往的桐箐河,多年来访茶云南的过程中,却无心间屡屡错过,每每思之叫人遗憾不已。今年秋天,早早做好了打算,下定决心要前往桐箐河一探究竟。
久在云南茶山行走,依茶为业的守兴昌号掌门人陈晓雷先生,为此番一众茶友们前往桐箐河寻茶做足了充分的准备。从勐海出发,吉普牧马人越野车头前开道,18座的依维柯中巴车紧随其后,直奔此行的落脚地易武。
已经到了十月下旬,正值普洱秋茶的时节,往年这个时候,逢上好天气,正是茶农们忙碌的釆制普洱秋茶的时候。只是今年的气候迥异于以往,雨水多了不少,似乎雨季还没有退却的迹象。这让依茶为生的茶农们难免心生嗟叹:今年雨水太多了嘛!只是自然的物候,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着自身的运行机制。往好的一面想,这也许是大自然在启动自身的修复能力,让过往透支过度的资源,有一个修复的过程。不独是天气不作美,就连茶树也不肯遂人愿,眼见秋茶的季节都要过去了,却迟迟不见茶树萌发新梢。这让我们忍不住感叹:今年秋茶没有了嘛!
车过景洪市,上了通往磨憨口岸的高速公路。近年来随着这条高速公路的修通,去往易武的行程减少了不少时间,减轻了人们旅途的劳顿。只是望着窗外时而大雨滂沱,时而细雨连绵,总是叫人难免对此行心怀忧虑。带队的陈晓雷好言抚慰大家:只要今天晚上后半夜不下雨,桐箐河还是进得去的。话虽如此,雨后进山的行程,还是比晴好的天气多了一份潜藏的风险。于是提醒晓雷做好万全准备,还好他早就有了预案,这才让人松一口气。
车从勐仑下了高速,早已经过了晚餐时间,大家匆忙用过晚饭,继续顶风冒雨赶路前往易武。道路蜿蜒曲折,加之夜雨不绝,显得尤为漫长。来自自湖北咸宁的姑娘但宣仪,几次三番伸长了脖子,拿着手机想要把车窗正前方看似凶险的道路拍下来,却在来回晃动的车上几乎拿不稳手机。
八年来入云南茶山访茶,春秋两季无数次往返易武,却从未觉得时间如这般的漫长。直到晚上十点半,在车辆的大灯映照下,易武古镇入口处的石牌坊映入众人的眼帘,一行人都忍不住欢呼起来。
头前先行扺达易武的小伙子阿猛,已经为大家开好了房间。楼下就是守兴昌驻易武办事处,同行的众人里,仍然有疲惫难掩兴奋之情的茶友,团团围坐茶叙,直至夜半方才散去。唇齿间生津回甘,桐箐河古树茶典雅细腻的滋味,伴随着内心的渴盼,直至酣然入梦,犹觉茶香幽幽,韵味无穷。
清晨醒来,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远眺前方,如在云里雾里画里。让人觉得,这真是一个好兆头,或许这就是苦心人天不负吧!
八点钟准时集合,一行人到易武街上用早餐。最是一碗清淡的白米粥,能够将远道而来众人的身心抚慰妥贴。
准备工作尤为重要,为此行访茶,晓雷早有了周全的打算。先行带着大家去购置装备,价格低廉,20元一双,塑胶材料的溯溪鞋,是此行不可或缺的角色。轻薄的防雨服,男士们一水儿的草绿色,女士们全部都是粉色系,果然是绿叶儿配红花,看起来十分有趣。双肩包解放了双手,每人的背包里都装着至少两瓶矿泉水,还有一碗方便面。晓雷大声的嘱咐大家:每个人吃喝后的生活垃圾,都要装入专门准备好的垃圾袋背出来。这可真是个好习惯。
检查完装备后,大家上车出发。车出易武镇,一路下山,沿着山间的公路奔向瑤区乡的方向。雨过天晴,窗外云雾缭绕,车上的人们忍不住的喜悦,纷纷举起手机、相机,收入这美景,将这喜悦分享出去。桐箐河虽说是隶属瑶区乡的地界,但无论是食宿条件的便捷性,亦或是心理感受的距离,都让人舍瑶区乡而选择了易武,这几乎是所有入桐箐河访茶的人们不约而同的选择。
车过洒代,出易武的辖地进入瑶区乡。这是一个瑶族乡,桐箐河古树茶的重现人间,正是幸赖于喜好游猎的瑤族人的意外收获。瑶区乡新山村委会中山上寨、中山中寨的部分茶农们分享了这收获的喜悦。路边竖着的招牌,上书铜箐河古树茶的字样,可见习惯的力量不可小觑,也提醒这人们桐箐河就快要到了。
果然,在乡村公路与一条河流的交汇处,车辆停在了路边。此行的向导,是来自于中山中寨的瑤族茶农李连华,他的女儿认在了陈晓雷的名下,由此缔结了深厚的情谊。李连华早早就开着皮卡车提前到达,在此已经等候多时了。
身上背负着一个硕大双肩背包的陈晓雷,打开双肩背包,里面装满了各种救急用的药品。取出清凉油分发给众人,嘱托大家涂抹在脚踝上,目的是为了防止蚂蝗的叮咬。这让同行的女士们响起了一片惊叫之声,陈晓雷爽朗的笑着说:现在天气转凉,已经不是蚂蝗最活跃的时候了。这番话似乎有点作用,多少打消了人们的一点顾虑。盛易祥。
一切准备妥当,向导头前带路,众人一路相随,沿着这条唤作“桐箐河”的溪流,一路溯溪逆流而上,前往众人渴望扺达的目的地,位于河流上游雨林腹地的古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