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难喝的熟茶到底是怎么被请上神坛的
2017年05月21日

难喝的熟茶到底是怎么被请上神坛的

在个性化的时代,工业化茶品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方向也就发生大逆转。 -----《吴疆说普洱》
1王小波在一篇文章中有过回忆,在他的知青时代,有一年流行打鸡血,他从乡下回到县城,满县城的人凌晨怀抱公鸡排队在医院门口打鸡血,据说公鸡于凌晨打鸣,抽公鸡的血注入人体后会精力充沛。
这场打鸡血的运动在当时不仅仅是风靡县城,还风靡了北京、上海、全国。再后来,打鸡血运动一夜之间突然就消失了,打过鸡血的人也从此不再提这件事。
 这有点像今天的普洱茶,尤其是熟茶,大家实际上搞不清楚为什么要喝熟茶,更搞不清楚熟茶到底好喝在哪里,到底这股茶叶鸡血风怎么刮起了的,谁也搞不清楚。
仔细追究,很多人都会莫名其妙,只是看到旁边的上流社会都在喝,不喝好像就赶不上时代了。
2前一阵,朋友郑重其事拿来一款熟茶,介绍得非常好,原料好,做工好,口感一流。我们开汤之后,茶汤浑浊,一泡二泡三泡皆如此,直到六七泡之后才开始通透。这可以解释为新茶,水没有走透的原因,然而,入口即没有朋友说的惊艳感觉,相反,口感涩满口腔,苦叮嘴,三泡过后,茶汤的黏稠不在,很明显,这不是所谓的高端原料发酵。
朋友一直夸,我则一直不开口,因为实在不知道如何开口。
经常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朋友好心拿好茶来品,几泡下去,茶叶不好喝,你还不好当面说,毕竟就是喝茶,不涉及交易,不涉及文化的争论。
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群体的问题。
都说新茶不能喝,大家都努力的赞美熟茶,我亦然,但是,仔细想想,手边可以喝的熟茶,屈指可数,甚至是不可数。
市场上,熟茶的概念倒是越来越多,大堆发酵,小框发酵,离地发酵,古树发酵,单株发酵,名词一大堆,茶叶却基本都难喝。
不知道是我的口感挑剔了,还是市场就是迷途了,我们追寻熟茶的路子越多,追寻的脚步踩得越深,却发现身后都是一个一个的大坑。
熟茶,难喝的熟茶,真的是这个产业的未来????
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刚刚被自媒体授予封号的发酵创始人,拿出一款老班章熟茶给我喝,我一口下去,差点吐出来,茶叶有股明显的馊臭味。
很显然,这不是堆子被捂住,就是在后期干燥环节出了问题,联想到各种所谓的茶会活动,一桌子人津津有味的品一款“新式的”“新宗师”的茶品,夸夸其谈,问题在于这款茶是有明显馊臭味的,大家怎么又下咽得了呢?
难道一个“老班章古树发酵”的名词,就足以让人把馊臭味都掩盖掉?
一个领导,不知道中了什么毒,反复提及一个大师做茶如何如何好,听得多了,我叫他拿茶来喝,一开汤,茶汤惊艳,口感甜,然而锁喉,仔细一看,原来无非是在干燥环节刻意高温,提亮新茶的汤色,茶汤虽然惊艳然而寡淡,存放下去变化也不大,存放的价值也就不存在。
市场上的熟茶品种极其多,概念也层出不穷,可以喝下口的,几乎没有,新茶是如此,老茶更是如此。
一个反复喝,左右喝,到处喝都找不到特点的茶类,怎么就被人夸得神乎其神了呢?
3  7581、7572是熟茶世界最早的两款紧压茶,两款茶都声名显赫,然而,你开汤来看,7581,汤薄水寡,无论任何年份皆是如此,这是与它的发酵程度有关。
熟茶是工业化之后的典型产品,从工业化这三个字我们可以探究,它供应的市场不是享受,而是满足日常的消耗,这就像盐巴,没有人分辨盐巴的高档低档,而是究竟能否实用。
搞清楚这个目的性,或许我们能清楚“熟茶”这个工业化茶品的用途。
熟茶供应香港的茶楼酒楼作为餐前茶水,很显然,没有哪个茶楼愿意大量存放,都是要及时消耗掉的,所以,云南这边生产的就得尽量满足及时消耗,发酵就得完整。
发酵轻了,苦涩度还在。存放不够,水味还在,茶商都不肯进货,所以,7581一出来就要能喝,这就需要在发酵工艺做文章,7581也就变成了发酵程度很重的一款茶品,这是国有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除非不是当时生产。
事实上,其后的7581发酵都是如此重,茶叶中内质早已破坏殆尽,这是不用学茶叶教科书也可以知道的常识,发酵重,茶叶的内质损害就很大。
这样一款烂茶,现在被吹捧成经典,就因为它年份老,年份老就一定好喝吗?就一定能卖天价吗?
再来谈“7572”,7572有几种发酵工艺,根据年份批次不同,有轻发酵也有重发酵,长远来看,轻发酵优于重发酵,毕竟茶叶内质破坏不大,但是,即使是轻发酵、老年份的7572,要遇到一款优异的,一样是偶然。
我手中藏有一款2001年的7572,开汤下去,汤色艳丽,口感醇和,然而,茶汤并无所谓老茶的“黏稠感”,这并非我挑剔所致,而是当时的原料所致。
云南的“云抗10号”种植面积高达200万亩,这不仅仅是计划经济时期的重要政绩,即使在今天亦然。事实上,云南扦插种的种植面积远远不止于此,种植面积和采收数量在云南600万亩种植面积中都是重中之重,这才是事实上的,云南茶叶最最重要的“原料供应商”。
加上矮化后的扦插种密植茶园采摘方便,条索好看,便于成本管理,如此,我们几乎可以肯定,计划经济时期的“7572”的原料绝大部分都是“云抗10号”及其系列。
虽然这个茶种是对云南茶产业的一大贡献,但是,很明显,这种茶的供应的对象仍然是——“工业化茶品”。
4普洱茶是一个喜欢被洗脑与自我催眠的茶类,一款茶,明明不好喝,有人带头说好喝,于是一大桌人都得说好喝,否则,显得自己不懂茶,显得自己不合群。
落实到普洱茶的文化上也是一样,一旦有人开始编故事,众人都想跟起哄。茶商是需要,文化人则是故作惊讶。
熟茶的发明有几个经典的传说,其中有个香港人发明熟茶的故事最为离奇,一个一名不文的穷小子,同时也是一个文盲,却在做红茶的时候失误导致了熟茶的产生,于是,熟茶的创制时间提前到了香港的50年代,熟茶的创始人横空出世。
这段故事被茶界传的神乎其神,其实违背了茶类发明的基本规则。
不知道是写作的愚蠢,还是编故事的人忘记了“红茶工艺”和“普洱茶发酵工艺”完全是两码事,红茶是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在萎凋环节茶叶就转了性,变成了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甚至可以说是男人变成了女人的一个过程,变成了红梗红叶。而熟茶是典型的成品茶再制造,在摊晾(和萎凋不同)这个环节只是走水,茶叶变柔软,便于下锅炒,下锅(杀青)的过程很大的程度也在“走水”。也就是说,你做红茶,无论你如何错,错不到熟茶的身上,两个茶类扯到不到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