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味一词的发明,可追溯到明朝末年,直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含蓄的意味、情趣的风味。
一开始,韵味并没有用来表达一款茶,更多的是用来说诗词歌赋的美妙绝伦,诗词歌赋的表达并不是用今天的普通话,而是达官贵人吃饭喝酒时的一个节目,无奈古时候没有录音机,都不知道是咋唱的。从音乐的7个基本音律全球通用来看,好像这玩意儿,人类都这么玩的。看《笑傲江湖》里面的琴箫合奏,其实也是非常苍白无力的,我并没有听出有什么高山流水,金庸先生没把歌谱写下来,导致听起来怪怪的,没有韵味。
把韵味一词放到茶叶里,也是近些年的比较盛行的说法。那么,既然要运用,就得能准确表达出来,否则就是子虚乌有的玩意儿。对于一款茶,究竟是什么东西能够让人觉得是韵味或者说有韵味?其实很简单,韵味演绎的前提条件是“变化”。
如果没有变化,何来的韵味呢?
比如说汽车喇叭声,听30秒,因为它不变化,人就会烦躁不安。韵味既然这么高大上,那一定是要让人愉悦才对。换一个说法,当我们听一首悠扬的歌曲,比如邓丽君的《你怎么说》,如果你喜欢,前奏响起就会很舒服,那种循序渐进的音律变化,叫走心。换成茶,也成立,有哪些指标的变化能演绎好一款茶的变化呢?
一、香型
每一款茶,嗅觉都会有内容可以识别的,好的坏的,都能闻到。但嗅觉是一个体验行为,言传难度较大,一般我们不太喜欢的有堆味、火烟味还有仓味,由于各地气候环境的干扰,这些不太惹人喜爱的杂味,多冲几泡,也就会淡去。同样,好的香气有蜜香、花香、果香等,而且每一泡都有差异,这种呈曲线波动的过程,就是变化。盛易祥。
二、滋味
口腔的感受,是滋味的直接体现,酸甜苦辣咸中任何一种滋味如果持续停留在口腔里,我相信人会很难受。比如说黄连,人见人怕。茶叶的苦,也有像黄连一样讨厌的苦,比如布朗山的一些苦茶,就算是发酵成熟茶,苦同样持续不化不走,喝一次怕一次。但是老班章的苦可以让人喜欢,那种太极式的佛系苦法,刚觉得苦就没了,接踵而至的是甜,而且还是极具攻击性的甜,充斥在口腔里。还有铜箐河的涩,并不是一直存在口腔里,开始会很强,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涩感也在减弱。这种波澜起伏的过程,也是变化。
三、身体
一个人静坐,如果不是天气炎热,通常不会汗流浃背的。但有些茶喝了,就是会让人身体有反应,比如背部、腹部、喉部或者头部都有反应,出汗是一种,发热也是一种,当然有些是在胃部,反胃呕吐。这种身体的反应,还是变化。
如果还要扯远,也可以扯到年份上去,存下来的茶,以上三个指标每一年给人的体验也不一样。所以,茶的韵味是一个体验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表达过程,1000个人有1000个哈姆雷特,同一款茶,1000个人也有1000种韵味的呈现方式。
一款茶的韵味解读方式需要体验者有更丰富的知识面,比如曼松古树的香气,有些人能闻到且能表达出来的香气,不一定所有人都可以闻到,或者说即便闻到也不知道。比如雪莲花香,有多少人见过雪莲花呢?是什么香,更无从分辨啦。
总之,韵味很难用文字来准确定义,一首耐听的老歌,一杯好喝的茶,都是用殊途同归的方式,让体验者感受到变化之美。
没有变化,没有韵味。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2017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