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为什么是易武?
2017年05月21日

为什么是易武?

几百年来,易武因为普洱茶,令人瞩目。
每年春季,易武的茶山上人来车往,收青收料,络绎不绝。时空重叠,梦回明清,越过险峻的山峰,茶叶与马匹的交换,一次又一次的往复在青石板道的终点驿站。易武,茶马古道重镇,亦是普洱茶的栖息地。核心的问题是:为什么是易武?
明清时期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之一
从唐宋开始兴起的茶马互市,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马帮驱使骡马驮着茶叶盐巴越过滇西北十万大山,抵达藏地,换回战马、香料、矿石及其它物资。马蹄声碎、驼铃悠扬,澜沧江峡谷的山崖边悬挂的羊肠道,这是用脚走出来的路,关乎生存与希望。
明代时期,普洱茶以远销西藏和边贸为主,主要作为朝廷用来控制边疆和邻国地区游牧民族的主要贸易品之一,几乎不为内陆所知。易武,明代属车里宣慰司。易武茶区原属古慢撒茶区,为古六大茶区之一。茶叶由骡马队运出,进四川,到达康藏地区,部分运销印度、尼泊尔等国,为运送贡茶及大宗茶叶、货物、人员来往方便,在道光年间(1845年)由地方集资投劳,从易武起修筑2-3米宽,240余公里长的青石板茶马古道。
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从易武出发,东南方向经老挝进越南,可到海防抵香港;西北方向经思茅、景谷、大理、中甸到拉萨;径直往北则经江城、扬武、昆明、昭通、宜宾到北京。
满清普洱茶的岁贡之地
崇祯自缢、满人入关,马背民族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式启幕。明代君主用普洱茶换战马,如今新君换旧主,普洱茶由江湖之远终至庙堂之上,成为朝贡之品,登峰造极一时风头无双。
据《纪我所知集》载,普洱茶作为贡茶自康熙朝始(公元1662年)。雍正四年(1726年),鄂尔泰调任云贵总督,“改土归流”,取消土司制度,在滇设立茶叶局,统管云南茶叶贸易,推行“岁进上用芽茶制”,并选定了易武、倚邦、蛮砖、蛮枝、革登、攸乐为贡茶供给地区。普洱茶于雍正十年(1732年)正式列入清宫《贡茶按册》。故宫地宫里储存的云南茶叶上均有鄂尔泰的印鉴。
至此,汉人入云南,开荒种茶、制茶卖茶,"周八百里,人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於各处,可谓大钱矣"(《滇海虞衡志》)。清嘉庆、道光年间,易武山每年产干茶70000余担,每天有五六百匹骡马于此集散,每年数千斤的贡茶从易武被运往遥远的京城。人物辐辏,商旅云集。
百年号级茶的诞生地
茶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道光以后土司制度衰落,易武的茶号、商号剧增。从道光二十五年到民国二十六年的近百年时间,正是易武茶业最兴旺的时期,一众老茶号,亦应运而生:同庆号、同昌号、同兴号、车顺号、安乐号、乾利贞(宋聘)号、福元昌号、宋云号……
咸丰后期,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1856年,杜文秀在滇西起义,攻占了大理、普洱等地,自此十余年的纷争频仍,阻断了传统意义上普洱茶的运输行销路径。却不料,因此促发了易武茶的外销。从位于中挝边境的易武,经越南的莱州、老挝的丰沙里,转而运销香港、东南亚。易武成为六大茶山茶叶外销的唯一中转站。易武正式开始了从贡茶向“侨茶”的转变,远离中国腹地,看似遁入寂落。
鸦片战争后,广州开放通商口岸,广东商人在莱州设商号专收易武茶,而易武茶商也开始跑香港,到光绪年间,易武成为六大茶山最大的茶叶加工基地、出口基地和茶叶集散地。民国时期,香港成了易武茶商的聚集地,茶商们纷纷注册自己的茶号为商标。
从民国初期到抗战前夕,易武茶业都保持在一个兴旺的状态,仅易武街、麻黑、易比、曼秀、落水洞、大漆树几个村寨就有茶号20多家。较大的有同庆号、同昌号、同兴号、泰来祥;福元昌、同泰昌、乾利贞。从马背上走出去的易武茶,成为了东南亚乃至海外对普洱茶认知的第一印象。人类对第一口普洱茶的记忆由此开始。
易武,从战乱、瘟疫、山火中涅磐重生,创造盛世华章的辉煌。
复兴时代的高光谱像
盛世兴茶。复兴,意味着再创辉煌。易武如何创造奇迹?茶不仅仅是物质消耗品,它还是精神消费品。一片叶子、一座山、一村一寨、一人一事,过往与未来,尽在其中。
易武紧临老挝边境,海拔差异大,气候立体型,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使易武成为森林覆盖率高和高等植物集中区域之一。世代聚居于此的少数民族喜欢放养,野生大茶树是这样,牛、马、猪、羊、鸡也是这样。初到易武的人,会把林里乱窜的家猪误当成野猪,游荡的家鸡看成野鸡,高大的栽培型茶树也被经常误认为野生茶树。
这里是大叶普洱的栖息之地,汉人入滇,不断地在易武开荒种植茶树。百年的古茶树巍然而立,散落于山林丛生。同庆河、哆依树、百花潭、薄荷塘等古树资源丰富的微产区被人们一一发掘。瑶族人说:“把阳光喝到嘴巴里”,在二十年前的云南,只有易武保留着最古老的制茶工艺,每一片茶叶都是靠太阳晒出来的。晒青普洱,也因为易武的坚持,到今天才终于大行其道,被广为效仿和推广。
1994年,时任台湾茶联会会长的吕礼臻,与曾至贤、陈怀远等20余位台湾茶人,入六大茶山 “朝圣之旅”。掀开了“易武茶复兴”的帷幕,普洱茶也由此走进百家争鸣、名山竞立的新时代。在中国早已被忘却的易武茶的辉煌荣光,被重铸并广为流传。2005年前后,一大批有识之士立足易武,寻山问茶、建厂制茶。卓越的探索者,以最热忱的投入,构建了易武茶为代表的普洱茶审美认知和价值体系。
从 “衰落式微”到“百家争鸣”,易武至此局面大开。在这宛如“文艺复兴”的轰轰烈烈易武茶事运动中,易武茶区的山山寨寨、在影影绰绰之间似乎逐渐重现当年的繁华。易武,最高光的时刻即将到来。
为什么是易武?许是因为易武是茶马古道滇藏线的起点;许是易武是人们对普洱茶最初的认识,许是易武的风土密码潜藏记忆深处无法忘怀;许是故事落幕后掩埋的繁华,许是高原上最纯粹的阳光味道。
易武,是起点,亦是未来。
来源:易武同庆号 
 120411123240cee6e7ee075aa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