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明HEMA(黑马)技术。
即大益普洱茶第三代发酵技术,是在第一代自然发酵、第二代人工渥堆发酵的基础上,以保持传统“勐海味”品质特征为基准点,以健康为导向,结合发酵微生态环境关键技术参数,以微生物与醇化为技术手段的核心科学发酵技术。
HEMA(黑马)H:健康导向 Health-orientation,E:微生态环境Environment ,M、微生物技术 Microtechnonogy,A、醇化技术Aging。
● 目前,大益七号院已累计申报48件发明专利,其中25件已获受理;申报2件实用新型专利,其中1件已获授权。
茶文化环节
1、大益茶道院——中国首家职业茶道研修机构
2010年5月,大益茶道院(ACCTM,Academy Of Certified Chinese Tea Master)在昆明成立。大益茶道院的核心使命是以推行职业茶道师资格认证为手段,设立大益茶道之核心课程,建立茶道师阶位秩序,为茶人提供终身研习茶道的平台。
2010年,大益茶道院在全国率先推出“茶道师”这一全新的职业类型,并广泛开展职业茶道师培训。成立六年来,已在全国及海外开办各类茶道研修班上百期,累计培训学员12000余名,其中初阶茶道师6620名,二阶茶道师1200名。
大益茶道院还与大益爱心基金会走进高校传播茶道文化,已在全国99所高校开设茶道选修课,为43所高校捐建茶道实训基地“大益爱心茶室”,支持41所高校组建大学生茶道艺术团,连续举办四期大学茶道师资班,累计为全国200余所高校培训茶道教师301人。
2、茶道文化研究
茶道学建设包含一个主体——茶道学原理,三大方向——茶道哲学,茶道艺术学,茶道心理学。大益茶道院茶道研究部已与国内著名高校联合成立了三大茶道研究所:
●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
开展茶道哲学的系列研究,探寻茶道与中西哲学之间的内在关系等。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茶道与艺术研究所
开展茶道艺术精神的理论探索与茶道艺术创作实践。
● 北京大学茶道心理学研究所
开展茶道心理学学科建设、茶叶消费者心理研究、茶叶广告心理研究等。
3、茶道艺术研究
● 茶道与表演 大益八式。大益集团独创的“大益八式”是研修中国茶道的一套基础茶式,包括洗尘、坦呈、苏醒、法度、养成、身受、分享、放下八个基本流程。
● 茶道与音乐 创作全球首部茶主题交响乐——《春莱虹瀚·云南随想》。
● 茶道与戏剧 创作演出全球首部茶庭剧《兰羽恋》。首次尝试将茶、庭院、戏剧三种元素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戏剧表现形式。
4、茶道全面推广
● 大益茶会
大益茶会是以茶会友的新型社交活动,主要分为“云席”、“仕席”、“礼席”、“梧桐茶会”几大类。
● 茶书出版
已正式出版各类茶书20余本,并翻译成多种语言在海外发行,让世界了解中国茶道。
● 《茶席边的圣经 》是中华茶道与基督教文化的首次相遇,获得中国基督教协会及多家神学院高度认同,被认为是基督教中国化的有益探索,同时也是茶文化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5、茶文化国际交流
● 2011年11月,大益茶道院在昆明举办首届“‘茶之道’中日韩三国茶文化国际交流会”,同期举办“中日韩三国茶文化国际交流圆桌峰会”、三国茶道大学巡回展演等活动。日本里千家、表千家,韩国摩诃禅茶院、釜山女子大学代表团以及大益茶道艺术团参加。
● 2015年11月,“中日韩三国茶道专业展演”和“中日韩三国学术交流论坛”在北京大益茶道文化中心举行。
● 2016年12月,“国际茶文化交流展”(即“茶境展”)在深圳举办,活动邀请了中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日本东京艺术大学、韩国建国大学、韩国首尔大学教授学者,中国大益茶道院资深茶者、日本茶道最大流派里千家、韩国休静斋茶礼文化院,以及国内相关著名艺术家、学者参与。
自2013年第一届茶境展在日本召开起,茶境展已经成功在海内外举办了四届,横跨东京、北京、重庆、深圳等地,累积活动参与和参观人数已达上万次,受到各界茶友、茶文化爱好者的盛赞。
● 2017年10月,第五届中日韩茶境展在西安举办。
"大益"品牌的启用
"大益"牌商标于1989年6月10日,由勐海茶厂成功注册,享有专有权
。由于"大益"牌产品传承了勐海茶厂厚重的历史、一心只为做好茶的精神和专业制茶的精髓,所以"大益"牌产品自推出之日,就因其所承继的专业、优质、爱心的品牌基因而深受消费者青睐。
"大益"品牌释义
茶为健康之饮,以其绿色生态、及富含对人体多种有益物质,被誉为21世纪的天然饮品。此为身体之"益";
茶为文明之饮,是修心养性、启迪智慧的媒介。此为精神之"益";
茶为和谐之饮,雅俗共赏,是人与人之间友好、文明交往的桥梁。此为沟通之"益"。
"大益"品牌的核心价值观:
坚持诚信、共促绩效、力求创新、勇担责任;
勐海茶厂坐落于世界茶树发源地、同时也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原产地--风景如画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境内。勐海茶厂广泛占有优质原料,形成了大益茶的产地价值。
勐海,位于云南南部,隶属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区位优势独特,北接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澜沧江湄公河,南与缅甸山水相连,勐海的打洛口岸属国家一级口岸,是中国通往缅甸、泰国及整个东南亚的便捷陆路口岸。勐海森林覆盖率达62.9%,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勐海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居住有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佤族、汉族等23个民族,是全国布朗族人口最多的县。勐海还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区之一和云南大叶种茶的发源地,同时也是闻名世界的现代普洱茶起源地和核心产区。勐海巴达大黑山1700多年树龄的野生大茶树、南糯山800多年的人工栽培型茶树、近5万亩古茶园和30多万亩优质茶园,构成了勐海茶业令人叹为观止的历史和其在中国当代茶业中的重要地位。
勐海的产地价值可分为地理因素和气候因素两方面。其中,地理因素包括海拔、地形和土壤,气候因素包括阳光、温度和水分。勐海坝区的海拔在1100米以上,山区海拔更高于此,所产茶叶皆属高山内质;勐海全境地质结构属我国七大火山带之一的冈底斯山--腾冲火山带, 岩层土壤属于火山沉积变质岩,沉积物富含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硅酸盐成分,这种在地理学上被称作"原始土壤"的土壤极为肥沃;勐海多为含有机物较高的微酸性偏沙质土壤,这种火山灰沉积而成的弱酸性有机土壤,70%以上的ph值在4.5-5.5(茶叶最合适的ph值)之间,有机物含量平均大于3.6%,活性钙含量低0.15%,土质相对疏松,透气性好,透水性与蓄水性平衡适中,最适合茶树生长。此外,火山带构成了独特的地形、地貌生态。这样一种世界火山生态磁化带的地理条件,非常有利于茶树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