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班章茶有甜、苦两种,分属帕沙种、老曼娥种,故而市场上有老班章甜茶、苦茶之说。老班章茶质较重,韵较广而深,气味特殊,香气下沉,舌尖与上颚表现不明显;与老曼娥、吉良等有明显差距。正常仓储下,老班章纯料于五年左右口感全无,只余茶韵、气感。若以其作为拼配料使用,则可达画龙点睛之神效,为拼配优质茶不可或缺。
因老班章过度炒作,农民采摘多以大小树混采方式,所谓老班章纯料系指台地古树混合口感,口感靠前、涩度偏高。所以市场所谓老班章苦涩度较高,就是因为拼配小树、台地茶所导致。但因为混拼,以至于茶品口感留存时间增加,现在坊间流通的不少仓储多年仍有明显口感的老班章“纯料古树”,便是此类。因老班章“霸气”之名,部分不良业者将苦涩、烟焦味作为“霸气”的表现来误导消费者。
“老班章”号称茶王,讲究所谓的茶气,纯正血统的老班章茶气是普洱茶中茶气最足的一款茶品,其特点是叶底肥厚,芽尖茸毛又厚又亮,茶味厚重耐泡,韵味丰富,回甘味迅速持久,茶品口感特殊,汤色鲜亮、叶底柔软、匀称、略带蜜香。香气纯正浓厚、平稳、滋味浓烈,有化痰、喉润、两颊生津作用。
目前市场上打着老班章名号的成品茶很多,由于老班章茶每年产量有限,纯正老班章茶大多在爱茶的藏家手中,可以进入市场销售的纯正班章不多。市场上做假的老班章茶大约有三种:
一、是用老曼娥、新班章老树茶充当老班章茶。由于老曼娥、新班章茶外型、条索、口感很接近老班章茶,因此鉴别也最为困难,老曼娥、新班章与老班章茶的主要区别是在苦的持久度上,老曼娥持久度最长,新、老班章次之。至于外型与香甜、回甘上的微小区别一般喝茶人较难区分。
二、是用勐宋苦茶作基础,拼上其它茶制成。这种做法是利用了很多人对老班章只闻“苦”名而未品过其香甜甘润的原因。这种茶的鉴别比较容易,从外型上看,条索不像老班章那么整齐粗壮,尤其没有老班章茶的粗壮多绒毛的芽头,饮之苦明显但汤中基本无甜感,苦涩较持久,香气不够强烈持久,回甘一般,叶底稍杂且不肥壮。
三、是直接无章法乱拼制,随便拿些粗壮些的,苦味重的台地茶制作,这种“老班章”从外型、口感与老班章都有明显区别,很容易区分。
新班章古树茶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兰香味浓郁高纯以及茶汤金黄明亮,特别漂亮,茶汤入口即甜,稍有苦味但立即淡去,且回甘生津完美且持久;汤色厚度感较强,喉韵舒爽持久。茶底叶片是一芽两叶,叶片肥嫩,色泽鲜艳。且该茶陈化速度较快,自然存放后茶气渐强,茶味饱满,香气更加浓郁,尽情展现了新班章山头独有的风味特征。
外观:条索粗壮、显毫,色泽油亮,除芽头显白毫外,芽叶色泽墨绿,油亮;
汤色:不同年份的有不同的变化,新茶汤色清亮,存放过程中逐步发生变化,存放三年的老班章茶汤色已呈黄亮、油亮。且茶汤稠而厚。
香气:香气下沉,暗香突出,新茶明香更显,1至4年的香型总体呈花蜜香型,兰香感明显,且杯底留香。
滋味:茶气足,茶汤口感饱满,分布均匀,生津快,回甘长,很有厚度和刚度,入口即能明显感觉到茶汤的劲度和力度。苦涩味很协调,化得快,只停留在口腔上颚,至舌底、喉部一带时,已明显转化为甘味。
叶底:叶片相对细长,也有呈椭圆形的;叶片柔韧,厚实;颜色比较均一,叶片上毫毛明显。新班章茶的香气很张扬,不象老班章那么收敛需要逐步适放,其滋味也很厚重,但这个滋味厚重不是以苦味重为代表,而是一种复合型的,既有一定的苦,也伴随有一定的涩感,入口一会儿后能感受到茶质所含的甘甜,还有独特浓郁的香味,各种感觉相互交隔,层次的变化十分明显,茶底香气同样如此,即便在叶底完全冷却后也能感觉得到其香味足而悠长,所有这些感觉,你只需要静心细品,都能充分感受得到。
普洱茶近年是山头茶唱主角,以班章为首的苦烈派号令天下,尽显王者之气,以冰岛易武为代表的柔甜派不遑多让,后来居上所向披靡。
不过,称王称后的山头毕竟是极个别,若是煮茶论英雄,“王”、“后”旗下的众多好汉中不乏身怀绝技,持有神通者。
今年咱们单说那卡。
那卡茶出名很早,茶质好肯定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因,否则老班章茶为何在历史上籍籍无名。俺曾经总结过,历史上一个地区的茶要出名,至少俱备四个条件:贡茶、古道、商号、文字至少占一样。
那么,那卡茶占了哪一样呢?
商号?古道?好像不沾边,贡茶和文字倒是有些记录,当然,这里说的贡茶不一定非得进贡到京城皇帝老爷那里,在云南,当地的土司、头人和管辖官员点名要的茶都可以叫贡茶,比如冰岛茶上贡给勐勐土司的贡茶,比如昔归的“县委茶”…
据史书记载,早在清代,那卡茶就闻名遐迩,每年都要上贡“车里宣尉府”,据历史记载,那卡所产的竹筒茶甚至被缅甸国王指定为贡茶,可见那卡茶品之佳与名气之重。
在清代,勐宋茶山与南糯山同属车里宣慰司直接管辖,民国时期改归车里县。根据对历史及一些古茶园的分析,比如勐宋保塘村留下的几十亩古茶树,勐宋茶山的种茶历史比诸悠久的南糯山并不会短。
那卡茶不仅仅在历史上出名,熟悉勐海茶的人都知道,那卡茶在勐海的名气至今还能与“南糯山”“班章茶”比肩,因其芽头肥壮,滋味浓烈,生津回甘迅猛,余韵悠长,在当地还博得“小班章”的美称。
当然,那卡茶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质,我谓之“三绝”:
一绝——小叶种
那卡一带的古茶园茶树品种有大、中、小叶混生,其中小叶种居多,这在以大叶种著称的勐海茶区极为罕见!
二绝——石上茶
那卡古茶园的生长环境,茶树下乱石成群,随处可见,是典型的石缝里长出的古树茶,陆羽《茶经》茶之源曰:“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茶圣认为,乱石生长地是最好的茶树生长环境,当今名扬天下的武夷岩茶就是最好的证明。
三绝——竹筒茶
在云南,制作竹筒茶的少数民族很多,但把竹筒茶做出名并成为贡茶的,唯有那卡的拉祜族!
世代居住在那卡的拉祜族,很早就有做竹筒茶的习俗,那卡拉祜人做的竹筒茶,在清代就闻名遐迩,每年都要上贡“车里宣慰府”。
据历史记载缅甸国王也指定“那卡竹筒茶”为贡茶。
品鉴那卡大树茶,比不上景迈的香和易武的柔,却带有一丝布朗山的苦和格朗河的涩,隐约间显出几分班章的茶气,难怪被当地人称之为:“小班章”!
确有他独特的回甘持久、入口润甜,适合大众口味!第一次喝到那卡茶,汤醇厚、滑、润喉;涩短苦重回甘快、持久;香气高;汤色透、亮。边喝茶边领悟“苦尽甘来”的意义生活也就如此。
2017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