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茶界名家】“台湾茶界导师”吴振铎:为台湾茶业复兴和发展做出(2)
2017年05月21日

【茶界名家】“台湾茶界导师”吴振铎:为台湾茶业复兴和发展做出(2)


“台湾茶界导师”的故土情结
不管在事业上取得多大的成就,吴振铎先生内心里还是一个渴盼回乡的游子,他始终等待着能重返故乡的那一天,这不仅因为他内心潜藏着的故土情结,更缘于他对促进海峡两岸茶叶学术交流的迫切期望。
年逾古稀之时,吴先生终于等来了这一天。在台湾开放部分人士赴大陆探亲的第二年(1988年),吴先生便率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土。与此同时,两岸中断了将近40年的茶叶学术交流,也在吴先生的推动下,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1988年6月,吴振铎偕夫人蔡彩照女士,在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委、著名茶叶专家黄国光先生陪同下,到杭州等地参观访问。这是海峡两岸茶人在隔离近40年之后,首次在祖国大陆相聚。 吴振铎先生的归乡之旅是这样安排的:
1988年6月16日由厦门到达杭州,6月21日离开。期间曾于6月17日去杭州茶叶实验场和杭州茶叶科研所,6月18日浙江省茶叶公司备专船游览西湖。18日下午去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访问,20日下午再次去茶研所采访。19日去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和浙江省茶叶学会访问。6月21日下午2点离开杭州,去北京继续访问。在这期间,他谈的一些意见,包括茶叶育种问题、茶叶集采问题、茶叶加工问题、研究茶艺问题、学术交流问题。对于“研究茶艺问题”,吴振铎先生的意见是:“这些研究工作大有可为,还要大大加快步伐。把发扬中国茶艺的宣传、推广工作深入下去,使全世界有饮茶的地方,都知道中国茶叶历史悠久、传统茶艺优雅,是对人类生活的重大贡献。”
1990年10月,吴先生来到了武夷山。行前,在与台湾茶界人士、研究生谈话中,他对当年管理崇安茶场以及在茶场植茶的情景记忆犹新,对武夷乌龙茶栽培技术和加工工艺更是如数家珍。他对武夷茶的感情和尊重,溢于言表。 
在三天的参观考察中,吴先生精神抖擞,内心的激动和感慨始终写在脸上。在场的每个人,感受到的已不仅仅是他的博大精深,更多的是他那孜孜不倦的求知热情。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但此时在大家面前的,仿佛已不是那久离故土的老者,而是一个对家乡一草一木都极度熟悉,极度眷恋的少年。
考察第一天,吴先生一行来到了武夷山茶叶研究所。在四曲御茶园内,对于168种3000多株武夷山“四大名丛”大红袍、肉桂等名贵茶种的名称、特性,吴振铎先生向随行而来的弟子们娓娓道来。“这棵是‘水仙’品种,那棵是‘铁观音’,中间那棵又是‘白鸡冠’。”吴先生的声音响亮透彻,使得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叹不已。要知道,园中所有的茶树上,都只有编号,没有任何的文字介绍。时隔五十多年重返武夷,又有谁能像吴先生一样对武夷茶品种仍然那么记忆犹新呢? 
在随后的座谈中,吴先生一边品尝茶科所焙制的品种茶,一边向台湾茶界同仁介绍武夷茶。他说,武夷岩茶是天然的无公害饮料,色、香、味得天独厚,品尝之后,武夷岩茶特有的“岩韵”在口腔中会逗留许久,回味无穷。他还进一步强调说,武夷茶之所以能有如此特点,与武夷峰岩的丹霞地貌关系密切。
“七挖金、八挖银”,讲到武夷岩茶悠久的栽培技术时,吴先生口中忍不住吐出了两句顺口溜。他解释说,在栽培武夷岩茶时,这里的茶农会在农历七月把茶树两旁的土挖开,让茶树根暴露在外,叫做“七挖金”,农历八月在挖开的茶树根四周不用下肥而直接培土,叫做“八挖银”。对于武夷岩茶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国名茶乃至走向国际市场,吴先生一语中的:武夷岩茶生长环境优良而独特,加上今天武夷山市各个茶叶加工厂一直保留着几百年来传统的制作加工工艺,使武夷岩茶终成极品。
结语
吴振铎先生一生与茶共舞, 学茶、教茶、研究茶、爱饮茶、嗜茶如命。经常利用各种场合宣传茶对人体健康的功效,提倡茶为国饮,评茶精细耐心, 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生活简朴、勤俭、为官不贪,为政清廉, 为人和善,工作认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追求突破,无私奉献,培育青年,热心公益,是茶人的最佳典范。
 26.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