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茶界名家】“台湾茶界导师”吴振铎:为台湾茶业复兴和发展做出
2017年05月21日

【茶界名家】“台湾茶界导师”吴振铎:为台湾茶业复兴和发展做出

编者按:“茶学大师剪影”陆续推出的“二十世纪中国十大茶学家”系列受到了读者们的好评,读者在后台纷纷留言,表达了对十位故去的茶学家的景仰以及对过去的那个时代的憧憬和留恋,馆长读后深受感动,并得到了很大的支持和鼓舞。此外,也有读者留言询问:能不能介绍一下和“十位茶学家”同时代的其他茶学家?想对那个时代的茶人风貌有更多的了解。对于读者提出的问题,馆长一向是有问必答的,这不,咱们世界茶文化图书馆马上就出来了“茶界名家”专题,用以推出其他几位“那个时代”的茶学家的专文。在推出其他茶学家专文的同时,馆长也希望读者们能在在后台踊跃留言,跟馆长进行互动,能让馆长知道亲爱的读者们真正想要阅读什么样的推文,馆长在这里感谢读者们的支持与鼓励!
吴振铎(1918年-2000年),别号英,福建省福安县人。著名茶学家,农学家,教授。福建省立福安高级学校茶科首届毕业生,后入福建省立农学院主修农艺。他在台湾茶界服务达五十年,对台茶之复兴与发展,促进茶乡繁荣,带给茶农莫大的财富有极大的贡献,其大公无私,埋头苦干的研究精神,甚为茶界所钦佩,尤其对茶树育种及评茶之有恒毅力更为茶界所称道。

购买正宗台湾高山乌龙茶请点击登录购买>>>>>>>>>

生平简介
吴振铎于1918年12月生于福建省福安市东门双井巷,祖父是清朝秀才,父亲经营果园茶园,他从小与家人一道植茶,一生与茶叶结下不解之缘。1936年吴振铎考入当时全国唯一一所高级茶科学校——福建高级茶科学校(系该校首届毕业生),后又就读于福建农学院,主修农艺。1946年任福建省立福安高级茶叶职业学校教导主任。
1946—1947年7月,吴振铎在福建省福安高级农业职业学校任教务主任,1948年8月赴台湾,担任台湾省农业试验所平镇分所所长。1952年起兼任台湾大学农学院教授。他提倡发展绿茶,从事制茶机械化与煎茶之研究,倡导开辟日本煎茶市场以及红碎茶之产销。
1958年首创茶园耕作法,改良综合示范,奠定台茶生产之基础。1968年任台湾茶业改良场场长。
1988年应全国政协委员黄国光的邀请,他回到大陆福建、浙江、湖南等省考察茶叶生产。1990年9月“闽台茶叶学术讨论会”在福州召开,吴振铎率领台湾代表团14人参加会议并作学术交流,同时考察了建瓯市桂林村的矮脚乌龙品种,认定该品种是台湾“冇心乌龙”的始祖。
1991年10月,吴振铎带领台湾陆羽茶艺中心茶叶界人士,在福州和武夷山举行“无我茶会”活动,首次开展茶文化交流活动。1992年5月第五次全国茶叶学会代表会在福州召开,吴振铎教授参加会议,被吸收为中国茶叶学会会员,并作了学术报告,为促进闽台两岸茶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业界荣誉
吴振铎由于工作成绩突出,1958年获台湾省农学会“农业学术奖”,1972、1980、1983年三次获“绩优奖”;1974年获“庄守耕科学奖”;1975年获台湾省第一届“杰出科技人才奖”;1991年因新品种“金萱”、“翠玉”育成获一等奖和“杰出科技人才奖”;1994年获“台茶重大贡献奖”。吴振铎毕生从事茶叶科技工作,具有特殊成就,对社会有卓著贡献,台湾茶界称他为茶界导师。
吴振铎先生在台湾茶界服务达五十年,前后在各学术杂志及报纸上发表文章达100篇。对台茶之复兴与发展,促进茶乡繁荣,带给茶农莫大的财富有极大的贡献,其大公无私,埋头苦干的研究精神,甚为茶界所钦佩,尤其对茶树育种及评茶之有恒毅力更为茶界所称道。曾先后考察日本、韩国、印尼、德国、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丹麦、瑞典、美国及新加坡等国,并多次参加国际茶叶学术会议,毕生致力于茶树育种、茶园机械、茶叶制法及评鉴之研究,先后育成15个茶树新品种,其中尤以适制乌龙茶包种茶之台茶12号(金萱)及台茶13号(翠玉)最为人所称道,一贯倡导饮茶风气,弘扬茶文化,被誉为当代茶业大师。曾获“中华农学会”农业学术奖,及第一届最高科学荣誉奖。
师承张天福老先生,为台湾茶业的复兴及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吴振铎先生师承张天福老先生,因历史的原因,分别在两岸为闽台茶业的复兴及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被两岸茶人尊为茶业大师。据天福茶博物院院长阮逸明回忆:“我追随吴振铎先生将近30年,深受爱顾及教导,深切体会吴振铎先生的茶学思想及待人处事原则:2001年9月在厦门初次与张老见面,共同参与乌龙茶评比,感受到他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真诚待人,疾恶如仇,乐於谆谆教导后辈,见到了吾师吴教授的影子。2003年5月再次到福州张老新宅拜访请益,承张老热情接待,品鉴了张老珍藏的各类乌龙茶及茶王,蒙赐中国茶礼‘俭、洁、和、静’墨宝,聆听张老教诲,请教了吴振铎先生年青时的事迹,翻阅了历史珍贵资料图片,更加肯定吴振铎先生深受张老的影响至深、并在台湾秉持张老的茶学思想,为复兴及发展台湾的茶业贡献心力。诸如:重视茶叶产制机械化及茶业技术推广,吴教授接掌台湾省茶业改良场时即增设茶叶机械课及茶业推广课,并于1977年完成学发酵茶机械化自动控制全套机械的设计及开发,带动了台湾包种茶乌龙茶机械化的制造;重视茶学教育,吴振铎先生在台湾大学农艺系兼授茶作学达四十余年,而茶业改良场就是学生最佳实习场所;重视传统制茶技艺的保存及传授,吴教授经常亲自教授青年学子手工做青、手工炒茶、手工揉茶的技艺。传统是重要的文化财富,而了解传统才能创新;重视茶文化弘扬茶文化。”
“清、敬、怡、真”与“俭、清、和、静”
1982年吴振铎先生与天仁集团李瑞河总裁等共同发起创立中华茶艺协会被选为首任理事长,并提出中华茶艺的基本精神“清、敬、怡、真”。“清”:即“清廉”、“清洁”、“清静”、及“清寂”之清,茶艺的真谛,不仅求事物外表之清洁,更需求心境之清寂、宁静、明廉、知耻、在静寂的境界中,万能体味“饮茶”之深奥。“敬”:敬者万物之本,无敌之道也。敬乃对人尊敬,对己谨慎,其显现於形表者为诚恳之仪态,无轻藐虚伪之意。敬与和相辅,勿论宾主,一举一动均含有“能敬能和”之心情,不流于凡俗,一切烦思杂虑,由之尽涤,茶味所生,宾主之心归于一体。“怡”:据说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悦也、乐也”。可见怡字含义广博。调和之意味,在于形式与方怯;悦乐之意味在于精神与情感,饮茶啜苦咽甘,启发生活情趣,培养宽阔胸襟与远大眼光,不争名夺利,使人我之间的纷争,消于无形;怡悦的精神,在于不矫饰自负,乐观进取,处身於温和之中,养成谦恭行为。“真”:真理之真,真知之真。至善的境界即是真理与莫知结合的总体。至善是存天性,去物欲,不为利害诱惑,格物致和,精益求精。换言之,用科学的方法,求得一切事物的至理,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慧与良知,使人人在日常生活中,潜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张老提倡中国茶礼“俭、清、和、静”:茶尚俭,就是勤俭朴素;茶贵清,就是清正廉明;茶导和,就是和衷共济;茶致静,就是宁静致远。“清、敬、怡、真”,“俭、清、和、静”同出一脉,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