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勐海茶区涵盖在西双版那地区澜沧江以南的范围,包括景洪、巴达、布朗山、班章、南糯山、勐龙、勐宋、勐遮等地区;
南糯山
南糯山位于景洪到勐海的公路旁,距勐海县城26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水量在1500~175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6-18°C,十分适宜茶树生长。南糯山村委会辖30个自然村寨,居民均为哈尼族。自古以来就是澜沧江下游西岸最著名的古茶山,优质普洱茶的重要原料产地。南糯山最早什么时候开始种茶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直到南昭时期,布朗族的先民还在此种茶;后来布朗族迁离南糯山,遗留的茶山被爱伲人继承;根据当地爱伲人的父子连名制可推算出他们已经在南糯山生活了57至58代,大约已经历1100多年的时间。
南糯山古树茶主要分布在:半坡老寨,石头老寨、拔玛、石头新寨、多依寨、姑娘寨、丫口老寨、向阳寨、水和寨巴拉寨等哈尼族山寨......
勐宋
勐宋古茶山位于西双版纳 勐海县勐宋乡境内,东接景洪市,南连格朗和乡,隔流沙河与南糯山对望。勐宋在清代与南糯山同属车里宣慰司直管地,民国时期属车里县。勐宋是勐海最老的古茶区之一。 勐宋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 傣语里“勐”是位于平坝或盆地的大部落;“宋”是高寒地区之意。因此,勐宋就是高山坝子上的部落的意思。 高山云雾出好茶,勐宋古茶山列为江外六大古茶山之一,勐海县勐宋乡,最高海拔2219米,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土壤肥沃,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优越,是西双版纳历史悠久的古茶区之一。
布朗山
布朗山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境内,靠近中缅边境,是目前古茶园保存的最完好的茶区之一,布朗山是全国唯一的布朗族乡,布朗族是濮人的后裔,濮人是最早栽培茶树的少数民族,布朗族种茶制茶的历史算是众多少数民族中最悠久的,布朗山是普洱茶文化的源头之一。
2000多年前,濮人首先定居于此,称“濮满山”。古时曼桑、曼新属车里宣慰使司地,期于属勐混土司,因以族称,名布朗山。
布朗山上名声比较大的产茶村寨有: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章家三队(章家寨)。
巴达
巴达系傣语地名,意为仙人脚迹。因巴达寨西有一块巨石,石上有一巨大的传说是仙人留下的脚印,故得名巴达。巴达山北连西定山地,南与打洛镇毗邻,东北是勐遮坝子,东南是勐冈山地,面积为316.21平方公里。在巴达山地的小黑山,有连片的野生茶树生长,其中有被誉为“茶树之王”的一株野生茶树高34米,主干围粗3.8米,直径约1米左右,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一株野生茶树。据专家测定,这株野生茶树有1700多年的树龄,主干分为并列5枝呈手掌形。据考证,巴达野生茶树和千年“茶树之王”的发现,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诱人的地方。此外,在巴达山还可以观赏珍稀植物,体察哈尼风情。
巴达山古茶园是西双版纳州野生古茶树资源 比较集中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章朗、曼迈、曼帕纳等布朗族寨
贺开
贺开古茶山位于勐海县东南部,是西双版纳州迄今为止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古老茶山之一,古茶园面积达7240亩,而且贺开的古茶园是难得的连成一片的,茶树的树龄都比较大,看起来非常壮观。
贺开古茶山上以拉祜族寨子为主,种植栽培茶树的历史非常悠久,而且位处高山上,山脉连绵,几乎是原始森林般的生态环境,**小小的拉祜族寨子掩映在葱葱郁郁的山林间,苍劲的古茶树围绕在村寨周围,风景美如画。
贺开古茶园的古茶树主要集中在贺开村委会下属的班盆、曼弄、曼迈、曼囡等寨子。贺开古茶园南部连着布朗古茶山,班盆和老班章的古茶园相连,班盆近几年名气直线上升,贺开由于古茶园面积非常大,连绵数座大山,口感也是丰富多样,有柔婉细腻之味,也有苍劲刚猛之风。
曼糯
曼糯古茶园应该是勐海县各古茶园中距县城最远的古茶园之一,也是勐海位置最靠北的古茶园,这里已经同普洱市的澜沧县、思茅区交界,距澜沧江直线距离只有10多公里。曼糯隶属勐海县勐往乡勐往村委会,海拔1266米。
在建国初期五六十年代,因为大跃进、土地改造等等原因,造成曼糯古茶山的古树普洱茶,国家号召种粮食的情况下被大批量破坏,等到人们意识到要保护时,曼糯古树普洱茶山仅剩下2000亩左右。现如今的曼糯古树普洱茶,品质没有建国前那么好,但作为普洱茶古茶山之一,依旧是其中的翘楚。
2017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