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深度解读:2019普洱春茶因何减产?(2)
2017年05月21日

深度解读:2019普洱春茶因何减产?(2)


7、黄老无为的管理,对土壤对大自然的过渡依赖,对茶树根疏忽。
高大乔木植物的健康主要原因在根,茶不发芽问题在根,根没有良好的吸收就没有良好的萌发。植物的树冠与根系一般来说是对应的,没有伸展发达庞大的根系,自然就不会形成宽广的蓬面。根因为深藏地下而让人感觉无章可循,在世代的农事活动中已总结得一整套办法,在各型茶园中都得到针对性强化,云南大叶种茶也针对普洱茶树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启了云茶古代产业化。
普洱茶的再次兴起,让云南原生态的茶文化成为潮流,但原生态不等于原始,错误地理解原生态导致茶园管理废弛,很多茶园不再翻挖松土、除旧育新,导致土壤板结僵化失去活性,茶树根系快速衰退,从而降低了发芽能力。
  云南大叶种茶籽繁殖种植的茶树(实生苗或称有性繁殖苗),主根明显、穿透能力强,可根深数米,能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及其他物质,“长别人所不长、吸别人所不吸”,从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古茶树矗立百年而不倒,依旧古树新芽年年发,香飘四野进万家;小树根不深未能深耕沃土广集博收,虽生机勃勃但易受外界影响,雨时涝旱时干,外界的各种变化都能快速的反应在小树身上。春天的到来让它总是急不可耐,迅速地苏醒分芽,这是小树比古树发得早的主要原因之一。
热来它是最先醒,雨来它是最先发,霜冻它又最先受损,干旱它又最先死亡,外界的变化最影响它。
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了新的繁育方式。无性系扦插繁殖能让良种得以快速传播形成规模化。这种苗与实生苗的最大区别就是它没有主根,根的穿透能力弱,对外界的依赖程度高,生命力不够强盛,不能很好的抵御自然灾害,它的管养必须精耕细作才能获得很好的回报。
它的种植必须集中连片,管理上必须打药施肥,加工上必须标准统一,它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在于所有者的耕耘,它的成长是管理者意志的体现,它的萌发及产量很大程度上是可控的,想早就早想晚就晚想产多少就多少。
8、茶的萌发及产量受纬度,地形及小环境的影响。
云南总体来说纬度低,受太平洋印度洋暖流的影响,夏长冬短气温回升快,年积温高,植物发芽早,生长期长,植物在自然状况下一般来说长得更快。茶树也如此,低纬度的发得早,低海拔的发得早,河谷地带及阳面迎风坡发得早。
9、受气候带的影响。
云南是多山区的内陆省,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湿润气候、高寒山区气候、极地气候等多种气候并存,再加地形地貌复杂,十里不同天,生长在不同气候,发芽早晚不一,地处热带亚热带的茶树发芽相对要早,就普洱茶来说还应该依据所处气候带不一而依据它来划分,几大茶区来说可以划分为热带雨林茶区、亚热带茶区、亚热带季风茶区、温带茶区、高山垂直气候茶区等等,受不同气候的影响、茶有不同的特征表现。
10、理解普洱茶文化偏差造成的结果。
古滇已失,南诏无存,发展日新月异,传统渐远,古韵难寻,云南普洱汉唐遗风。普洱与中原佳茗渊源不同,很多是反其道而行,虽强调节令但不细化。采摘上顺时而为,不强调先,不追求早。
采摘中不追求嫩,不强调采摘等级叶,而已丰富得饱满,成熟而厚重。在制做时重于味而轻于形,品饮时不求鲜而厚于醇,储存运输时疏于散而压于形。前人种树后人得茶,爷爷制作而子孙销售,一切不求于时而顺于势,早萌发、早采摘、早制作并非所求。
11、萌发及产量是诸多原因的积年累月的叠加。
茶树休眠期越来越长、萌发越来越晚,产量逐年下降有诸多方面的原因,个地虽有自身具体情况,但总的来说是诸多累积叠加的结果。这些原因常年存在,它在茶树上的反映有一定的滞后性,在古树上的反映更为明显,也说明古茶树的生命力整体在衰退,我们有必要进行反思。
12、萌发得晚、减产,是云南近期年气候变化在茶树上的延迟反映。
云南自2007年开始降水逐年减少,进入干旱时期。此种情况持续到2011年、2012年,2013年后降水又逐年增加,2016年已明显偏多,2018年降雨充足。它突破了上千年的规律,不分时间的降水,让人无所适从。但多年降水累年的减少,不但地表缺水,还造成了深层土壤的严重失水。
根是吸收水分的最重要器官,发达的根系、粗壮的树体能储存众多的水分及养分。浅根系植物如草本植物,根浅只能吸收地标水分,又无粗壮的本体来贮藏水分,所以地表有水就发、地表无水则亡,雨季萌发旱季消亡,基本上是一年生植物。
多年生草本植物虽有更发达的根系,能在更大范围内吸收水分,能向更深层土壤吸取水分,但仍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态,缺水时舍本存根、收势蓄能。木本型植物有更为发达的根系,能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吸收水分,以维持正常的体态。
但小树根系还不够发达,受外界影响大,对环境变化反应灵敏,极端天气对它伤害大,有时甚至以难以维系生命,遇到好环境时也好抢先一步,早于大树苏醒萌发。
高大粗壮的木本植物根深能吸体壮能存,受外界干扰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性状稳定、生命力旺盛,百年之树比比皆是,千年古树也依旧茁壮。
它在长期的生长中适应了环境,生成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形成了自己的规律,只有激烈持久深度的变化才会影响到它,降水的减少除了生命活动不得以正常展开外,还造成了向土壤吸收养分的能力减弱,体内合成营养物质的能力减弱,输送各种物质能力的减弱,使得树势变弱。
这次长期持久的干旱让古茶树生命力变弱,减少产出而转入自我保护机制,醒得晚、发得少就是其基本表现。近两年雨水多了,深层土壤的水分也都到补充,古茶醒得晚发得晚是应急滞后性的表现,却在逐步恢复中。
13、降水的减少导致热量的散失,让茶醒得晚发得晚。
植物成长需水分、养分、还需热量,热量的获得有外部的内部的及自身的三种方式,也就是说来自于太阳地球及物体自身。
太阳与年为单位四季更替为一个周期,相对稳定地为植物提供热量,地球则持久稳定地提供热量,植物依外界的热量及其他而自身也在制造热量。
这些年来持久的干旱少雨,难以有效地锁住地热,让地热散失过快,植物苏醒越来越慢,近两年降雨增多已能有效的锁住地热,而热量的积累是个缓慢的过程,茶树生长虽逐步获得了好的地热,但苏醒依然缓慢产量难以维持。

这些年来,普洱茶萌发越来越晚、产量逐年减少是个不争的事实,今年春茶突然没了,大幅度的减产又是为何?而且几大茶区的减产量减产幅度又有所不同,它们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又是什么造成这种大同之下各不同?结合上面分析、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