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好奇么?今天咱们就去普洱茶制作现场看看
经常有人问,普洱茶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
八十年代,确实有一份国家文件,普洱茶的发酵工艺,属于三级机密。
现在从头到尾科普一下,感谢关注 「云崖暖」 公众号,知茶懂茶才会更爱茶。
〔选料:踏遍青山人未老〕
普洱茶的原料必须是云南大叶种,大叶种必须晒青才能成为普洱茶毛料。
原料产地通常以澜沧江两岸,海拔1700m以上的山区为佳。与其他类别不同的是,原料级别(芽尖含量)并非越高越好。
咱们普洱茶选料,主要看内涵,看气质。
内涵指原料的有效成份,气质指水侵出物,这两种素质要高,茶就够味,口感就好。
你不是好奇么?今天咱们就去普洱茶制作现场看看
多数茶类的制作,是以新鲜原料在短期内完成。
而普洱茶属于再加工茶类,制作过程由以下几个独立的环节构成。
这几个环节做下来,至少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发酵:天翻地覆慨而慷〕
普洱熟茶“汤色红浓明亮、独特的陈香、醇厚回甘的滋味、叶底红褐均匀的品质”由渥堆发酵实现。
你不是好奇么?今天咱们就去普洱茶制作现场看看
渥堆发酵是熟普最关键的步骤,也是整个制作工艺中最为复杂的一环。
这里面有两个重要原理:
①茶叶在一定的水热条件下依靠自身氧化酶的作用,使茶多酚发生一系列氧化反应。
②有益菌分解茶叶的一些大分子物质和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产生新的物质。
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微生物的活动轨迹不同,微生物的种类也不同。
微生物也遵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因此,控制水、热,通过翻堆达到某种平衡,让发酵环境有利于我们选择的微生物。
透露几个发酵的重要数据:
水份通常保持在35%,温度控制在45度至65度之间,翻堆时间一般为5~7天翻堆一次,整个发酵期翻堆7~9次。这只是一个相对数据,需要有经验的制茶师根据实际情况判断调整。
“看茶制茶”讲的是制茶没有不变的模式,靠制茶人的手、眼、耳、鼻……对茶叶的感知来制定方案。
制茶是艺术和技艺传承,也是制茶人的成长记录。
〔成茶:不到长城非好汉〕
发酵完成后分筛:先圆筛、再抖筛、再风选,最后拣剔、拼配、静电除杂。
分筛可以去除在发酵中出现的碎抹茶和坏茶叶,也是定级的过程。
经分筛,普洱熟茶分级为:
(宫廷)、特级、一级、三级、五级、七级、九级、大碎、小碎、片茶、茉茶和级外。
普洱茶的饼、砖、沱及各种造型经蒸压制型完成。
以七子饼为例:
先称重,传统七子饼357g为历史传承,有它的科学性。
然后蒸汽蒸茶,蒸汽的温度控制在85度左右,时间控制在20秒左右。接着,蒸好的茶叶放入布袋,通反复的手工包揉,初步成型。
“揉好饼,十年功”,这是个高难度技术活。
成型的布袋用压茶机或石磨压制。实践证明,古法石磨压制更容易控制茶饼的松紧度和饼型的圆整度。压好的饼晾至常温,从小口那边慢慢的解开袋子,将茶叶退出布袋,放在茶架慢慢晾干或入烘房烘干。如果选择烘房烘干,注意烘房温度最好不要高于60度,烘干要一次完成,中途温度不能过低或者过高。
除一些袋装散茶外,目前普洱茶的包装全部都是手工包装。
内包装即包棉纸,把圆饼放在棉纸中间,用手一折一折的延着一个方向进行。
外包装是将七个饼用笋叶和竹条包扎成提。
〔存贮:人间正道是沧桑〕
普洱茶做好后,必须经过适当的存贮,才会达到好喝的普洱茶标准。
“不能受潮、存放处不能有异味、必须通风透气、不能阳光直射”是公认的存贮条件。
目前以昆明仓、广东仓为存贮代表。
昆明仓以“干燥、温度偏低”为主,茶叶变化会慢一些,存后的茶叶甘甜清爽,汤亮叶金红,一般五年后开始转化。
广东仓以“高温高湿”为主,存贮难度较高。如果存贮过程中保管不当,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为“湿仓茶”,全都报废。广东仓的茶叶更滑口黏稠一些,一般存2年多就开始转化。
还有一种折中的做法,就是广东先存2年,然后昆明存3年,或许能够兼得前两者的优点,如果有条件,你完全可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