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红楼茶事:贾府爱喝乌龙茶普洱茶,妙玉用“天泉”泡茶(2)
2017年05月21日

红楼茶事:贾府爱喝乌龙茶普洱茶,妙玉用“天泉”泡茶(2)

为什么贾母不吃六安茶,而吃老君眉?

刘心武说,“这显然是贾母早年与妙玉祖上甚熟,知道她家嗜饮六安茶,否则此话脱口而出,殊不可解。而妙玉显然也早知贾母的‘臭讲究’。”这与刘心武费心竭力要以妙玉的身份来证明他的“秦学”有关,但显得有些生硬。

刘心武在百家讲坛讲《红楼梦》
清代以前没有见过被称之为老君眉的茶叶,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红楼梦》将老君眉注释为“湖南洞庭湖君山所产的白毫银针茶”, 白毫银针是白茶,属于轻微发酵茶。有人根据“白毫银针”解释说,绿茶六安茶“味苦”,茶汁滞涩;而白茶老君眉则“味甘醇”,香气高爽宜人。 老太太年高体弱,又素喜甜味,因而要老君眉而不要六安茶。这种观点目前似乎认可程度不高。

湖北省博物馆“万里茶道”展出的六种基本茶类
一般认为,此处所指的老君眉是指武夷山所产的半发酵茶,类似于乌龙茶。而贾母不吃六安茶的原因,是因为她熟悉茶性,要养生。

六安茶产于安徽省六安县,本属名茶,明人屠隆《考槃余事》中将其与虎丘茶、龙井茶等并列为当时人最称道的六种茶之一,但六安茶是不发酵茶,偏寒凉,贾母年事已高,刚吃了油腻的酒肉,如果饮绿茶容易伤脾胃、闹肚子。而如果是半发酵茶或发酵茶,茶性温和,可以消食解腻。妙玉为贾母备下“老君眉”,暗指“寿星”,不但符合养生的茶理,也表现出对“老祖宗”的恭维与讨好。

从茶能消食来看,林黛玉初入贾府时,在贾母处用饭,用完饭后“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饭后所吃的茶,应该也是红茶或普洱,便于消食。

一般说来,中国人饮茶有其地域特征。比如江南人喜饮绿茶,北方人爱喝红茶和花茶(即香片),广东、福建爱喝乌龙茶,西南一带喝普洱茶。不过对贾府的主子们而言,他们活动量不大,为爱生惜命的原因,在饮食上要重点考虑帮助消化,因此常备、常饮普洱一类的发酵茶。比如那有些神秘的“枫露茶”(见第八回),这是贾宝玉早起所沏,要三四次后才出色,到贾宝玉吃了晚饭回来才想着喝。这“枫露茶”如今看来,应该是曹雪芹的虚构,目前并没有任何一种茶符合这种早上沏、晚上喝的特征。但是从“三四次后才出色”来看,倘若有,应该属于红茶、黑茶之类。

又比如,小说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林之孝家的一行来了怡红院查夜,正当宝玉“吃了面怕停住食,所以多顽一会子”,林之孝家的便说“该沏些个普洱茶吃”,袭人晴雯忙说已经沏了两碗女儿茶吃,很显然这女儿茶就是普洱茶的一种,专门为了消食。

三)水与器

小说中没有多提贾母等人喝茶常用的水。但喝茶用什么水,是茶事的一大关键。袁枚《随园食单》说“欲治好茶,先藏好水。”

陆羽《茶经》中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于是,天下三大名泉、十大名泉等等说法就多起来了。曹雪芹的好朋友敦诚写了一首诗,《偶忆西山慧云寺龙泉水,因令小奴驰骑往取一瓶,适友人惠以湖井露芽,松下煎之亦复情况自怡》。为了喝茶,专门派人去西山龙泉取了一瓶水来,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这实在太折腾。

我们再读一遍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发现在这里提到了两种上好的水,一种是雨水,一种是雪水。

在古代,基本没有什么工业,大气污染并不严重,空气尚比较纯净,所以雨水、雪水等等“天泉”要比今天所见的雨水、雪水清洁,因此食用雨水、雪水就成了一种风雅情趣的标志。曹寅《月凉茗饮歌》中说,“小童支档煮宿雨”,妙玉用旧年蠲的雨水烹茶献给贾母,这都是家常事。

妙玉一回头就用“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所得一“鬼脸青坛子”的水,泡茶给宝玉、宝钗和黛玉。雪水比雨水还要好,因为雪水更“轻浮”:

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

用雪水泡茶,是“文艺青年”的象征。唐人陆龟蒙说“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煮茶》),白居易《晚起》:“融雪煎香茗”,宋朝苏轼说 “梦文以雪水煮小团茶”(《记梦回文二首并叙》),就连第二十三回里宝玉写的《冬夜即事》也说“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只是过了冬季,雪不易得,才能在妙玉这里好不容易吃一回。

沈从文认为鬼脸青坛子的“鬼脸青”是一种釉色,即“霁蓝釉”
要说到《红楼梦》中的茶具,其实种类不多。在喝冲泡法的明清时期,茶具远远没有唐宋时期品类繁多。唐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列出了“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茶刀”, 封演《封氏闻见记》则记录了茶具二十四事,“好事者家藏一副”,分别是风炉、筥、炭挝、火䇲、鍑、交床、夹、纸囊、碾、罗合、则、水方、漉水囊、瓢、竹夹、鹾簋、熟盂、碗、畚、札、涤方、滓方、巾、具列。

值得注意的是茶杯。比如妙玉给贾母的是“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其他人是“官窑脱胎填白盖碗”。所谓五彩、填白,都是明清时期出现的瓷器工艺,所指的还只是精巧,但妙玉给宝玉等人欣赏的就不得了了,一个是“瓟斝”,系“晋王恺珍玩”,“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秘府可以理解为国库,元丰五年苏轼被贬黄州,是没法在秘府见到这个东西的。就算见到,怕也轮不到他在上面题字。还有“一只形似钵而小”的“点犀䀉”,也是一个新奇特的玩意。这些东西与妙玉将来的结局必定有所联系,否则何以解释以妙玉的收藏,何以贾家“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只是八十回之后无传,我们也无法得知了。

四)其他

在小说中,还有许多与茶有关的细节。比如比如凤姐打趣林黛玉“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找们家作媳妇了”所反映出的“以茶论婚嫁”习俗,还有李纨曾说“昨日他姨娘家送来的好茶面子,倒是对碗来你喝罢。”这茶面子也不知道是不是和今日的油茶相似。本文就以唐代诗人卢仝的著名咏茶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作为结束吧。这首诗在中国古代茶文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卢仝以后,诗人们每每喝茶,就想起“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 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