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界一直有“班章为王,易武为后”之说。
对这种说法我一向是不太认同的,一来老班章只是个寨子,充其量加入新班章、老曼峨、坝卡竜和坝卡囡组成的班章村与易武以“七村八寨”为代表的几十个产茶村寨并列,显得有些牵强,何况众所周知:称王的明显特指老班章。
另一方面,说“易武为后”,源于其汤质柔滑的特点,易武的众多村寨所产之茶风格特点各有不同,价格悬殊更是天壤之别,岂是一个柔字便能概括?
还有一说,“班章为王,冰岛为后”的说法,当然这话题就扯远了,咱还是细细说说刮风寨吧。
易武茶既然有那么多产好茶的村寨,其中便有高下之分,刮风寨作为西双版纳茶区的一颗明珠,可以说是颜值担当、品质独特,因为地处边境,很晚才被人们发现,反而赶超麻黑、落水洞、高山寨、丁家寨等明星老寨,坐实易武之王,茶界皇后的宝座。和同样偏僻的薄荷塘、弯弓寨并称易武顶级茶三大名寨。
这些名寨的顶级好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生长在人迹罕至,生态绝佳的国有林中,而刮风寨能从这三大名寨中脱颖而出,成为易武之王,自有其充分的理由:
刮风寨能够称王,并非其威名赫赫闻之令人生畏的“刮风”两字(实际上那里的风也不大),而是那里有颗名副其实的茶王树!刮风寨现在又细分为茶王树、冷水河、白沙河、茶坪、龙家坡几个小茶区,其中又以茶王树名气最大。
刮风寨茶王树位于易武自然保护区内,因有茶王树而得寨子名,茶王树寨。据说其茶树杆需要三个成年人才能合围,茶王树根部很奇特地生长在一颗大石头上。(无独有偶,三大名寨的另一个薄荷塘古茶园一类树的头牌1号古树下也有一颗大石,真佩服茶圣老人家的“上者生烂石”的先见之明)。
如今普洱流行山头茶,各茶区均推出各自典型代表的“茶王树”,而事实上茶王树寨的茶王树,才是货真价实的茶王树!后来茶王树旁边的一棵树倒塌,茶王树被其带倒而死,次年被野火焚烧,差点就绝了后,所幸所在之处山高坡陡种子滚的远,留下了现在周围成片的子子孙孙,造福普罗大众。
最能代表刮风寨古树茶的当然是茶王树,茶王树干茶外形看上去就与其它易武茶不同:条索紧结黑亮,芽肥枝壮,叶脉清晰,看上去颜色更偏黑些,加上茶芽满披茶毫,可谓黑白分明,显得格外惹眼。
抓一把干茶在手,沉甸甸的感觉较其它易武茶更加明显,还没冲泡便能感知其内涵物质的丰富。
没喝过刮风寨之前,便听人说“易武茶以阴柔见长”,一直理解不了“阴柔”二字,柔则柔矣,何谓之“阴”?后来连续几次喝过刮风寨的茶,总算领教了其“阴柔”便是指易武茶汤水中的柔中含有“暗劲”:
茶汤入口除了惯有的易武茶的柔甜之外,还带着强烈的山野气息,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的粗犷与博大;入口时甜醇中含着天然浓郁的蜜香,柔滑细腻中藏着强劲却内敛的茶气,恰到好处的一丝苦涩感若隐若现,让茶汤显得更加协调饱满,苦涩君如灵狐突现,刚动了捕捉的念头,瞬间便无踪影。
苦涩化尽之后转为强烈的回甘从舌底不断袭来。再品,又会觉得汤中香气更加迷人,香之余又隐隐透着一股强烈而内敛的茶气。
刮风寨的魅力大概就在于此了,苦后长甜,柔中有烈,品后喉韵幽深、口腔舒顺,即使已经冲泡到十五六泡了,仍然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
如果让我总结刮风寨的特点,除了至柔、至甜、至醇、至润之外,还应加上一个“至烈”,它的冲击力不像老班章的直接,却有着厚积薄发连绵不绝的非凡气势!
如果说普洱茶的核心价值在于越陈越香,那么易武茶便是这种说法的最佳典型。
易武茶公认的特点之一便是:转化较快,那种快并非湿仓茶的人为催熟,而在于易武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赋予了易武茶天赋异禀的茶性特点。而贵为易武茶王的刮风寨,自然义不容辞地担起彰显易武茶最迷人的这一特质的先锋。
刮风寨古树茶以后期变化之美而身价大增,新茶初品甜味当先,喉韵深,香气足;后期变化汤水厚实,滋味饱满,苦底和涩味退去,陈香之韵渐出,不愧为普洱茶的“陈化之王”。
【刮风寨茶特点】
刮风寨的茶,无论外形、感觉、香气都与一般意义上的易武茶有所不同,茶汤比麻黑、落水洞一带的滋味要浓烈很多,有一定的野性,蜜香混合花香,香气很足。有一种很独特的香气。由于茸毫很多,初汤稍显浑浊,茶汤颜色较深。口感细腻顺滑,稍有霸气。和丁家寨的也不一样,回甘很持久,越到后面,甜味越足。
易武茶香扬水柔,而刮风寨更以阴柔见长,江内茶中之上品。细细品啜着,甜醇中含着天然浓郁的蜜香,柔滑细腻中藏着强劲却内敛的茶气,苦涩也含蓄着。 喉韵绵延悠长,沁心入腹,使人有安稳、充实、舒顺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