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打破存茶误区:新茶难喝,放一放就好喝?
2017年05月21日

打破存茶误区:新茶难喝,放一放就好喝?

 现在有很多茶友,选购茶叶特别困惑。
明明喝到好喝的茶叶,有老板告诉你,好喝不定耐存放。明明喝茶舒服,拿给旁人,小树树龄不大一通审评,到底是喝还是不喝?明明难喝,老板偏偏又告诉你不苦不涩不是茶,放放就好喝?
是依据自己的直觉,还是听别人的建议,存放苦涩难敌的新茶?
先讲苦涩。矮化的茶树,也就是台地茶苦涩高,是因为阳光直射,这是中国茶科所的研究,而且,口感上台地茶明显苦涩要重,很多人审评,是以滋味重判断树龄大。
普洱茶的市场结构,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到原来产量大,规模化的影响,小品牌覆盖面影响力都难以同大品牌相抗衡,导致市场茶客口感与理论上有很大的矛盾。
茶客接受信息,往往来自于商家,商家接受信息,往往来自于厂家。
今天的市场就很明显,茶山热闹,而市场衰败,茶客蜂拥,而实体冷淡。
扭曲的市场形态,其实都是口感因素决定的。
新茶好喝与否,与存茶的关系,到底大不大?
假如一款茶的口感,已经影响到口腔的感受,还有没有存放的价值?
普洱茶,原料是大叶种,即使是名山古树,相较于省外小叶种茶,苦显,涩显。茶叶销区的口感长期是被小叶种绿茶统治的,至今如此,大叶种相较于小叶种,新客的接受程度会偏低,因为晒青工艺,保持原味好,却没有“炒、烘、蒸青”去苦涩,香气高。
好坏的点,在于苦涩,也不在于苦涩。
过,则口感不佳;欠,则茶无味。
一种苦涩可化,种苦涩难化。
苦涩难化的原因,大概无外乎是树龄不够,茶树矮化,代谢不畅,农残等等原因。
这样来讲,绕,最恰当的做法是,还是要看自己的身体感受,喝一款茶,愉悦与否,生理感受舒适与否,我认为这是前提。
等你放十年,老板消失了,等你放了五十年,你自己消失了。
再举个例子。有些所谓名山茶,名气很大,口感空洞。
虽然树龄大会有厚实感,然而,茶无内容。
口感空洞的原因复杂,比如区域、环境、树种,树龄的原因。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即使是同样的大叶种,云南个味,缅甸一个味,版纳个味,思茅一个味。树大未必就好喝,这是原料的基础构成的,缺香、缺滋味、缺整体的协调性。。。
树龄长,名气大,口感还空洞,恐怕是很多人难以理解的?
名气大的原因,无非两个,一个是历史长,历史上就很有名。历史有名的茶,未必就是今天的好茶。另一个,新名山新出名,往往是有庄家运作,从无名到有名。
茶客追名气,未必识滋味。
普洱茶有两种人,卖老茶的强调仓储,卖新茶的强调工艺。
先说第一种,新茶难喝,通过存放转化就会变好喝?
如果茶叶本身不好,存放后怎么就可能变好?
茶叶通过存放,改善口感,如同新酒变陈酒,道理一样,普洱茶经过了二十年,人人熟知,几乎成为常识。然而,通过选茶话术,配合仓储话术,成为老茶界不二的法宝。
普洱茶还有一类人,特别强调工艺。
上一篇我们讲过,你不能洋鸡变土鸡,你改变的是表面的,比如生毛茶发熟茶,改善茶性,形成欺骗性口感。
稍有常识的人,也会知道,厚茶发出来厚,薄茶发出来薄,无论工艺水平如何高,也不可能改变茶叶根本的本质。
的确,老茶经过一定时间的陈化,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复杂的变化,些刺激性物质减少,茶性变得更加温和,可能会产生独特的陈香、药香等香气,口感也可能更加醇厚、顺滑。
但是,茶叶的本质是决定性,你不可能让台地陈放出古树味,薄茶变厚茶。
好喝的只会更好喝,难喝的只是偷换了逻辑。
此外,个人的口味偏好也起着重要作用。
新茶,老茶,某种意义上这是两类不同的茶叶,如同岩茶和龙井,没有可比性,但是,茶界的人总是混为一谈,互作对比,互为PK,秦琼斗关羽。
茶叶好喝与否,并非单纯取决于时间的转化,根本上在于茶叶的内质成分,新茶不好喝,老茶存下去又怎么可能好喝?
来源: 吴疆说普洱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30.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