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10〕例:按规定的,照成规进行的。
【译文】每年除了采购办理贡茶以外,茶商们运到远方贩卖。(本志编者的话:思茅厅每年承办的贡茶,按规定在布政司库铜息项目下,支取每年白银一千两再向下分发采购办理,合在一起购置筹办买茶叶、买锡瓶、买绸缎匣子、买木箱等费用。每年准备的贡茶有五老斤重团茶(2984.1克,清代的1斤是16两,相当于现在的596.82克)、三老斤重团茶(1790.46克)、一老斤重团茶(596.82克)、四老两重团茶(149.2克)、一老两五钱重团茶(55.95克)5种,又有用锡罐装的芽茶、蕊茶2种,再加上用绸缎匣子装的茶膏,总共8个品质种类。)
【串解】本段介绍“贡茶”的采办及8个品种及包装。
【原文之六】樊绰《蛮书》:“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阮福以普洱古属银生府。(按:银生,今楚雄府。唐蒙氏立银生节度,威远归其管辖。因威远属银生,界近车里〔11〕,而谓普洱亦属银生,则非也。案〔12〕六茶山《通志》〔13〕云“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耑、慢撒”,而阮福《普洱茶》〔14〕考及《思茅采访》〔15〕则云“倚邦、架布、熠崆、蛮耑、革登、易武”,与《通志》互异。)
【注】〔11〕车里:《吕氏春秋》载:“伊尹四方献,令曰:产里以象齿、短狗献,后周公作指南车导之归,故名车里。”《清史稿》载:“普洱府属车里,古商产里。”车里宣慰司,即古产里,为倭泥、貂党诸蛮杂居之地,古不通中国。辖境大部分相当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12〕案:考察、核实。
〔13〕《通志》:《云南通志》省略。
〔14〕《普洱茶》:《普洱茶记》省略。
〔15〕《思茅采访》:《思茅厅采访》省略。
【译文】樊绰《蛮书》又称《云南志》记载:茶叶,出产于唐初南诏国银生节度府管辖界内的茶山,分散收获(没有固定的时间),没有采摘和制作的方法(还不知道茶的炒制之法,最简单的日光生晒而成)。南诏国诸族用花椒、生姜、肉桂等热暖佐料混合在一起煮了喝。阮福认为普洱府古代属于银生节度使。(本志编者的话:银生,今天的楚雄府。唐代南诏国设立银生节度使,景谷县威远镇归它管辖。因为景谷县威远镇属银生节度使,边界与车里(勐泐国或其前身)相邻,就认为普洱也归属银生节度使管辖,这是错误的(要说的意思是:后来的茶市普洱及“古六大茶山”当时属于车里管辖,不属于银生节度使管辖)。核实六大茶山的记载《云南通志》是“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耑、慢撒”,但是阮福在《普洱茶记》中考证到《思茅厅采访》中记载又是“倚邦、架布、熠崆、蛮耑、革登、易武”,与《云南通志》上记载的茶山有所不同。)
【串解】本段介绍普洱茶的已有记载及编者评判。强调“车里”(古六大茶山)才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列出了古六大茶山的3种记载。
此文虽属《普洱府志》中记述,但信息量很大,包罗了以前的记载,特别还加入编者的评述。是今天学习普洱茶的重要古籍资料。因是官家组织编纂的,真实性比野史可靠。当然,读古书也应有自己的判断,如文中同一茶山的不同写法蛮砖(蛮耑)、莽枝(莽芝)、漫撒(慢撒)等,没有实地验证及尊重历史的“漫撒”、“易武”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