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以前是普洱茶的萌芽时期,云南已经出现了茶叶,并且被人们利用。至今,三国时期武侯在云南传授种茶的传说,仍在西双版纳地区广泛传播
文献记载:
据东晋的《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鱼盐铜铁,丹漆荼蜜...皆纳贡之。"巴蜀即包括今四川、云南地区,故贡品中有云南茶叶。
在三国时期魏国吴普的《本草》中记载"苦菜,一名荼,一名选,一名游冬;生益州川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益州"即为今日云南部分区域,而荼即古茶字。
事件:早在三千年以前云南就已经出现了普洱茶,并在三国时期产茶。
制作工艺:原始的制茶工艺,将采集来的鲜叶,利用阳光直接晒干或烧烤后再晒干。
唐代时普洱茶已经出现了雏形,并且开始走出云南传播到其他地区,以煮茶的方式饮用。
文献记载:
唐时便有唐人樊绰曾在其《蛮书》中写到:"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银生城是当时统治云南的南诏王所建,地辖今元江县、景东县、澜沧县以及西双版纳州,与现今普洱茶的主体产区大体吻合。据后期清.阮福《普洱茶记》中记载:"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盛易祥。
事件:唐代时出现了普洱茶贸易,普洱传播到了边藏地区。
制作工艺:唐代时云南茶叶加工工艺,相对于中原地区先进的蒸青饼茶技术,仍是采用原始简单的晒干散茶,可以说是"无采造之法"。
宋朝时,云南普洱茶已成为交换西蕃之马的商品,在茶马交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个时期普洱茶独特的药理作用已经在藏边地区被广泛应用和传播。
明清时期是云南普洱茶的重要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普洱茶被正式立名,并且成为贡茶入贡皇宫,一时之间普洱茶名重天下。
文献记载:
明万历年间谢肇浙在其所著《滇略》当中记载:"士庶所用,皆普茶,蒸而成团。"此普茶便是普洱茶。
清朝檀萃在1799年所著《滇海虞衡志》中写道:"普洱名重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出普洱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慢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矣。"清人阮福曾在其《普洱茶记》当中记载:"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
事件:在明朝时普洱茶已经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普洱茶被正式列为贡茶入贡皇宫,一时普洱茶贸易昌盛,扬名天下。
清末民国初年是云南普洱茶发展的真正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普洱茶贸易昌盛,市场繁荣,普洱茶被广泛传播到国内、国外市场。
清朝后期,由于清政府放宽对普洱茶贸易的控制,生产和销售普洱茶叶的茶庄如雨后春笋般的在版纳区涌现,极大的促进了云南普洱茶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普洱茶市场的繁荣。
普洱茶源于古、兴于唐、成名于明、极盛于清,原产地为六大茶山的历史名茶,因普洱府这一茶叶集散地而得名。
近代普洱发展大事记
1954年
开始实行的茶叶"统购统配"政策,催生了勐海茶厂、下关茶厂、昆明茶厂等国营茶厂,此后,对普洱茶发展影响深远的现代制茶技术都诞生于国营茶厂。
1975年
渥堆发酵技术和熟茶的诞生颠覆了传统的普洱茶概念。
1975年
昆明、勐海、下关三个茶厂根据云南省茶叶公司的指令开始生产配方普洱茶,并规范了茶品唛号,如7581砖茶,7572、7663沱茶等。其中的前两位数字代表配方产生的年份,第三位数字代表茶青等级,末位数字为茶厂代号。
普洱茶从此进入配方生产时期。
上世纪80年代
在市场经济的云卷云舒中,普洱茶潮起潮落,演绎了一个个变幻莫测的市场传奇。
整个80年代是普洱茶的平寂期,但也不乏经典茶品问世,如勐海茶厂出品的8582青饼、8592熟饼,一直沿用至90年代,至今仍有少量存世。
1992年
以后,中国掀起新一轮改革高潮,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经济快速发展,不少流传到海外的普洱老茶又回流到广东一带,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概念影响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普洱老茶的魅力倍受关注。
进入新世纪后,普洱茶消费快速增长,带动了生产的高速发展,普洱进入了品牌竞争阶段。与此同时,普洱老茶的使用价值和市场价格出现了异化迹象。首先,普洱茶的功效开始被夸大,在某些商业宣传中,普洱老茶变成了包治百病的"神仙汤";其次,"越陈越香"的概念被扭曲,市场上甚至出现了清末民初的"老普洱",在茶叶卖场里,30年、50年的"老茶"更是随处可见。普洱茶开始了从2006年年初持续到第二年夏天的"撒酒疯",大批资金撤离股市、房市转投普洱老茶,普洱茶价格打着滚飙升,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
史上最绚丽的泡沫很快破灭。
2006年6月
普洱茶市场开始洗牌,价格大幅下跌,藏家叫苦不迭,市场开始了持续三年的低迷。三年中,普洱茶界进行了理性反思。这是一场对中国普洱茶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的全方位梳理,内容涉及到生产、市场以及普洱茶所承载的传统文化。
2009年
中国普洱茶市场理智回暖。人们发现,涅磐后的中国普洱茶没有了前几年的浮躁和冲动,表现出了更多的淡定和从容,人们对普洱茶的专业和文化内涵也有了更多的理性理解
2009年后
中国普洱茶进入了真正的春天。其实,普洱需要春天,也需要夏天、秋天和冬天。历四季风物,汲天地精华,蕴恬淡人生,乃普洱之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