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煮、煎、点、泡,中国四大饮茶法,你会哪几种?
2017年05月21日

煮、煎、点、泡,中国四大饮茶法,你会哪几种?

 饮茶始于西汉,西汉以后,茶的烹饮方法不断发展变化。大体说来,从西汉至今,有煮茶、煎茶、点茶、泡茶四种烹饮方法。
煮茶法
所谓煮茶法,是指入水烹煮而饮。唐代以前无制茶法,往往是直接采生叶煮饮,唐以后则以干茶煮饮。晚唐皮日休《茶中杂咏》序云:"然季疵以前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与夫瀹蔬而啜饮者无异也"。汉魏南北朝以迄初唐,主要是直接采茶树生叶烹煮成羹汤而饮,饮茶类似喝蔬茶汤,此羹汤吴人又称之为"茗粥"。
唐代以后,制茶技术日益发展,饼茶(团茶、片茶)、散茶品种日渐增多。唐代饮茶以陆羽式煎茶为主,但煮茶旧习依然难改,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较流行。唐代煮茶,还会加盐葱、姜、桂等佐料。
宋代,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以盐酪椒姜与茶同煮,南方也偶有煮茶。明清以迄今,煮法主要在少数民族流行。
煎茶法
煎茶法是指陆羽在《茶经》里所创造、记载的一种烹煎方法,其茶主要用饼茶,经炙烤、碾罗成末,侯汤初沸投末,并加以环搅、沸腾则止。而煮茶法中茶投冷、热水皆可,需经较长时间的煮熬。煎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选水、取火、侯汤、炙茶、碾茶、罗茶、煎茶(投茶、搅拌)、酌茶。煎茶法在中晚唐很流行。
五代、宋朝流行点茶法,从五代到北宋、南宋、煎茶法渐趋衰亡,南宋末已无闻。盛易祥。
点茶法
点茶法是将茶碾成细末,置盏中,以沸水点冲。先注少量沸水调膏,继之量茶注汤,边注边用茶笼击拂。点茶是分茶的基础,所以点茶法的起始当不会晚于五代。
点茶法盛行于宋元时期,宋人诗词中多有描写。北宋苏轼《试院煎茶》诗有"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茶的优劣,以饽沫出现是否快,水纹露出现是否慢来评定。沫饽洁白,水脚(即水痕)晚露而不散者为上(或说成沫饽洁白不散,水脚晚露出)。因茶乳融合,水质浓稠,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自然称为“咬盏”。
从蔡襄《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等书看来,点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罗茶、择水、取火、候汤、茶盏、点茶(调膏、击拂)。
泡茶法
陆羽《茶经·六之饮》载:"饮有粗、散、末、饼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庵茶。"即以茶置瓶或缶(一种细口大腹的瓦器)之中,灌上沸水淹泡,唐时称"庵",此庵茶开后世泡茶法的先河。
唐五代主煎茶,宋元主点茶,泡茶法直到明清时期才流行。朱元璋罢贡团饼茶,遂使散茶(叶茶、草茶)独盛,茶风也为之一变。散茶代替龙团凤饼,炒茶工艺逐渐流行,六类茶类开始逐步确立。今日流行的泡茶法也多是明代撮泡法的延续。
明清普遍用壶泡,现今流行于闵、粤、台地区,"工夫茶"就是典型的壶泡法。时至今日,煮、煎、点在少数深度爱好者中还有人会用,运用最广的还是泡茶,衍生出了更多方便快捷的泡茶方式和工具。
如现代人流行的飘逸杯、焖泡壶等,像普洱老熟茶、柑普茶就非常适宜以焖泡壶焖之,以激发其甜润厚滑,而滇红茶、散白茶等为适宜便捷饮用的需求,飘逸杯也尤为合适,选择什么冲泡方式也需茶友根据自己品饮的茶类以及时间、空间等因素综合决定!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5761482_143950045639_2.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