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勐海县东北部的南糯山以茶闻名天下,是西双版纳有名的茶叶产地,不过这听上去香香糯糯的山名原本与茶无关。“南糯”是傣语,意为笋酱。和许多名山一样,这里面照例有个传说:从前,南糯山没有山名,山上住的就是哈尼族。坡头是茶树,坡脚是竹林。每年雨季来到后,竹林里到处长满竹笋。哈尼族除了喜欢吃新鲜竹笋外,还喜欢把竹笋腌成笋酱。直到某一年的冬天,西双版纳的召片领(封建主)带着一批官员巡游到山上。哈尼族的金伞大帕雅(哈尼族的统治者)杀猪宰羊款待召片领,吃腻了猪肉的召片领,却对小土碗中的酸味笋酱情有独钟,吃得津津有味!召片领返回景洪宣慰官邸后,对哈尼族山上的笋酱念念不忘。他专门下令要哈尼人年年进贡美味无比的笋酱。久而久之,傣家人就把哈尼山称为南糯山产竹笋酱之山。后来,哈尼族也跟着傣族这样叫,“南糯山”就这样叫开了。
南糯古茶山有太多的诱人之处:迷人的爱尼调,热情的“阿哩”,美丽的“阿布”……当然还有香高味醇的茶、古老的茶王树和那多姿多彩的南糯山故事。相传在三国时期,民间便流传下来了“武侯遗种”的传说:“茶山有茶王树,较五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武侯就是诸葛亮· 孔明先生,相传他在公元225年南征,到了现在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勐海县的南糯山。由于北方士兵到南方不适应当地的环境,水土不服,得了眼疾,致使军队不能继续打仗,诸葛亮用尽各种办法来治疗士兵的症状,都无济于事,直到某一天,他发现无意间插入地里的手杖,长出了一些细嫩的叶芽,他想莫非是天助他摆脱困境的良药,所以就派人采摘下芽叶,用水冲泡后给士兵们服用,几天后士兵们的病就痊愈了,拐杖变成的树就是茶树。从此人们始知种茶,始知饮茶。
当地少数民族始终坚信,南糯山的茶树,本为诸葛孔明所栽,并世代相传。直到现在他们仍然称茶树为“孔明树”,茶山为“孔明山”,并尊诸葛亮为“茶祖”。每年农历7月17孔明的生日,他们都会举行“茶祖会”,以茶赏月,跳民族舞,放“孔明灯”。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台湾茶人凭着号级老茶内票上的点滴记录,四处打听、多方寻找那个著名茶镇“易武”时,南糯山早已声名显赫,这与半坡老寨800余岁的栽培型茶王树的发现,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它的发现有力的证明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最早利用茶树的国家”。这株茶树王,树高5.5米,树幅10米,主杆圆周1.4米,形状奇特,儿茶素含量达30%,比一般栽培型茶树含量高,直至现在茶树仍四季郁郁葱葱,因此南糯山也被誉为茶树王之乡。
南糯山古茶树
1990年12月,赵朴初先生也曾到南糯山半坡老寨的“沙归拨玛”前一拜茶王,题下了“南行万里拜茶王”的墨宝。为使“茶王树”延年益寿,成立了保护“茶王树”委员会,定期为“茶王树”诊治。这株茶王树,历经风雨800载,在天地自然的悠哉生活中,尚能枝敏叶茂,生机盎然。
如今南糯山上的老茶树,树龄至少都在百年以上。茶树散落在山寨旁边茂密的树林间,每年仍不停地萌出新叶。南糯山被当地人称作云南古茶第一寨,此地海拔高,气候好,雨量充沛,终年云雾缭绕,且土质肥沃,腐植土层深厚,是茶树优良的生长环境,能促进茶叶内含物质的蓄积。
晒青毛茶
南糯山的茶质地佳,芽叶的持嫩性好,条索紧结壮实,锋苗挺直,白毫显露,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冲泡后的南糯山茶具有独特花蜜香,香气馥郁,汤色清澈明亮;入口感觉较为柔和清淡,然多饮几杯细细品味,反复寻觅能够真切地捕捉到南糯的影踪,温婉可人,体贴入微,尽享其妙。因南糯被称为小家碧玉,茶味恬淡,清甜爽口,生津回甘第一,如“小家碧玉”温柔体贴,这样好的茶,肯定爱她的人很多。
南糯山算是已到过的云南茶山中,交通当属极便利的一类,所以闻其名而来访茶者、购茶者也众多。南糯山的现代茶园也是领尽风光,沐浴在吉祥幸福之中,迎来了百年兴盛千年辉煌的时光,这兴盛与辉煌,凝聚了哈尼人几百年的付出和创造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2017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