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普洱茶行业,丢掉幻想,活下去,才是现实
2017年05月21日

普洱茶行业,丢掉幻想,活下去,才是现实

01宅在家里,几个茶界朋友打电话来问候,顺便聊起前途来,都是一片忧心。谈起国家的一些扶持政策,好像又有了点希望。
每临大事,原本我不该说一些泄气的话,然而,大家看到的都是各种“政策”,各种“倡议书”,空话,套话满篇,说实话,一点用也没有。老是谈信心,表面看是提气,提的是虚气,不但毫无作用,反而耽误了“疗程”,让人踏入幻境,得过且过,拖一天算一天,不知道自己已经身处绝境。
朋友聊起“中小企业扶持贷款”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都不用想,想了就是幻想。有哪个银行没有抵押就会放款的呢?
茶业界能得到贷款的企业,大部分都是之前,甚至很多年之前有贷款,不断延期、展期而来,每次行业遇困境,首先解决的是这一部分,这一次,我想也不例外。商业银行要解决“中小企业贷款”一定的指标,企业急需新血发工资,两者一拍即合,毕竟,到最后这一部分“不良”总有个说法。
然而,这其实是害了这样的企业,企业拿着这样的救命钱就形成了依赖,不认真思考营运的问题,而总是异想天开,因为,总有莫名其妙的“天开在头顶”。
我说的这个例子在茶界比比皆是,很多企业就是这样活过了一年又一年,市场上你看不到它的产品,然而,规划都是一箩筐一箩筐,靠的是“贷款”来续命。
此消彼长,资金都进入了不良的企业,真正需要的资金的企业拿不到。
前两年,有个省外的大企业家来找我,说起去见一个茶企董事长,排队晚上见的,前面是一个副省级的领导。我听得一愣一愣的,这个企业早就市场一塌糊涂了,怎么居然“名声在外”呢?
行内人都明白,很多茶企之所以维持多年,就是不断不断的贷款,说好听叫“融资”,其实是企业千疮百孔,老板形成固定思维不贷白不贷。
在茶产业高速发展的时期,这种方法也许有用,因为市场需求高,销售业绩高就可以掩盖一堆烂账,但是,现在整个茶产业都是供大于求,哪里还可能行得通?
中小企业如果依靠这种短期政策来续命,更是痴心妄想。
再一个,你要企业做得好,何必需要认识什么官员来充门面?企业做得好,认识几个领导,不就是太正常不过的事吗?
自己没底气,才认为认识谁谁谁。说实话,大难临头各自飞,你真企业有事,靠的是自己的本事,不是人脉。
就这一点来说,我很佩服很多广东福建一带的老板,他们真的是泥腿子上田,大部分之前就是一个普通茶商,一步一步从最基层干起来,形成了一个个的品牌,即使他们今天做得很大,那种质朴的风格依然,也没有听见他们吹嘘什么领导不领导的,靠的都是市场来说话。
02一个企业重要的是什么?
是人。
然而,有人就得有工资,茶叶行业基本上算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人多,工资的成本就大。
现在政策指导下,企业可以“缓交社保”。请注意,是缓交,不是免交,这等于说社保交了就交了,所谓保障也就是说说而已,官府仍然是一毛不拔。
现在的疫情复杂,到底哪一天疫情解除都说不清楚,武汉专家都是乐观,上海的专家是不乐观,到底听谁的?
这且不谈,关键在于所有人都变成了“失岗不失业”,大家都无事干,企业也没有收入,但是政策来了,你该交的一分钱不少,那什么是失业险呢?
这真真的让人搞不懂。
至于减免税收政策就不谈了,普洱茶行业销售基本上都是流通行业,没有发票就没有税收,即使是定制需要发票,那不是该交的就得交,何必为一个可要可不要的政策摇旗呐喊。
03疫情一来,市场休克,大家都很惊恐,没有收入,场租、工资、费用,一分不少,该交还得交,该付还得付,没有进只有出,又能维持了几日?
这几天到处都是复工,然而到处都是限制。
朋友打电话来咨询,今年的春茶是不是黄了,几十个经销商怎么供货?终端肯定受消费影响,不进货,是不是只能做电商?
这个行业习惯一窝蜂,投资是消费是,营销理念也是。
我给大家讲一段真实的电商人故事。
石头在年前的时候和小黑过来,石头说双十一的时候倒是做了一两千万,看上去很美丽,其实不美丽,算算账,基本没赚钱,大部分给了平台的推广费用,还有一部分是营运成本工资成本,因为大部分从前一个月就开始忙活,甚至有些部门两个月之前就开始忙活,销售实际也是把一段时间的量累积到一天完成而已。
其实线上未必就好做。
前几年几个电商平台都提出新零售,总结起来就是线上线下的融合,线下店变成推广、活动、体验店,线上作为端口。
这种趋势是大数据抓取出来的。
2019年,我国的消费零售总额是41万亿,电商占了约10%的份额,所以马云判断是电商到顶了,所以,提出了“新零售”。
这种判断正确与否,未必重要,起码这种判断是基于阶段性的,这与经济收入、5G发展,规模消费人群相关。
它当然是个变量。
这个道理如同07年的时候大家觉得普洱茶到顶了事一样的,当时的消费群体就这么大,撑满了消费者的库存,甚至透支了消费,自然下滑。
电商到顶,也可以说明了线上竞争激烈的事实,08年09年拿个几千元到今天销售做到几千万的历史事实不可能重演,今天的电商其实也是实现了一定的“品牌化”现象。
至少,在电商格局是如此。
当然,电商也是有变量的,但是,更多的变化只是在熟悉电商、熟悉社交网络,熟悉大数据的群体中产生,而不可能是随随便便在一堆传统茶企中产生。
毫无疑问的是,线上是未来,必须重视。
然而,电商有几个点的不同。
第一,生熟的不同。线上熟茶占大头,而线下生茶占大头。熟茶体现的就是快消,怎么节约成本,怎么把生产端和销售端链接、融合。
但是,熟茶不给人期待。
生茶就不同,给了人一个梦,今年不好喝,放放就好喝,十年不好喝,放三十年才好喝。说的人也从来没有放到过几年,但是,听的人就很信,结果就越放越多。熟茶也很难做到高度,买的人就是图便宜,生茶买一片,熟茶可以买一筐,成就感满满。种种因素相加,熟茶电商化明显。
第二,产品结构不同。
电商的销售,小青柑、迷你沱占据一大块,线下则占很小的份额。看起来只是一个体积、形状的改变,然而,让线下的传统茶商完全改变,却是一个体系的改变,产品、定价、推广、销售网络都可能随之而变,线下的茶商往往有更多的阻碍。
第三,线上也有性格。
这一点,估计大家不好理解。我举几个例子,一个,得讲诚信。有些平台连我都忽悠,就算做上亿,基本的信用都不讲,我也不看好。一个企业是领头人的性格决定了企业的性格,老板都不讲信用,上行而下效,结果就是路越走越歪。这就是会形成企业整体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