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澜沧江西岸有一个地名很美的小山村-昔归。它不光名字好听,近年来,昔归茶在普洱茶界可谓是声名显赫,惊艳不断,创造出各种神话故事。
我们从临沧市临翔区出发往东,翻过五老山、沿邦东大雪山东麓前行。山高、坡陡、弯急、路面差,同行的朋友居然有人晕车了。约两个多小时,就到达了昔归村。远远看去,几座桥墩高高地矗立在澜沧江上,这是正在建设中的昆明通往临沧高速公路上的澜沧江大桥。高速公路修通后,昔归将不再遥远。
昔归村属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邦东乡邦东行政村,实际上只是一个村民小组。村庄就坐落在一座山顶上。村子里,作坊式的小茶厂鳞次栉比。站在昔归村往下看,碧绿如玉的澜沧江水滚滚向南流去。如果乘船沿江而下约200公里水路,就可以到达思茅的糯扎渡电站。上游,就是大朝山电站。江的对岸是普洱市镇沅县,不知为啥,一江之隔,对岸却不见茶园,但见橡胶树林郁郁葱葱。不过,现在的橡胶很不好卖。真的是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呀。
在澜沧江昔归茶厂老板刘光龙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忙麓山。目前正值采茶时节,从各地雇来的农民工正在采茶。其实,最正宗的昔归茶仅产于昔归村的忙麓山,昔归是村子的名字,忙麓山既是昔归茶的核心区。经用GPS测量,准确面积为600亩。清末民初《缅宁县志》记载:"种茶人户全县约六、七千户,邦东乡则蛮鹿、锡规尤特著,蛮鹿茶色味之佳,超过其他产茶区。所惜者,产量无多,不能应外人之求耳"。这里说的蛮鹿,现称为忙麓,锡规现称为昔归。历史上,这里还是茶马古道的重要古渡,称为归西渡口。从这里向南,出普洱;往北,达云县、凤庆、大理等。1970年实行集村运动,忙麓山上的村民陆续搬到了昔归村居住。当时,昔归村每年精制100公斤茶上交县政府,作为县里的接待礼仪用茶,当时茶农们称之为"县委茶",足见当时的昔归茶已经有点名气了。盛易祥。
昔归村面积约4平方公里,海拔海拔在700-9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21℃,年降水量1200毫米。忙麓山土壤为澜沧江沿岸典型的赤红壤,森林植被为亚热带季雨林,林间常见红椿、香樟、大叶榕、牛肋巴、橄榄、野生芒果等植物。古茶园混生于森林中。古茶树树龄多在200年以上,较大的树径在60~110厘米。这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昔归茶了,全年产量在14吨左右。被称为"昔归茶王"的一棵,树龄在800年左右,每年春茶鲜叶产40公斤,折合干茶10公斤左右。茶叶价格每年都在涨,前年4千元一公斤,去年5千,今年达6千元了。
昔归村可谓今非昔比呀。为调查临沧茶叶资源,我曾经跑遍了临沧古树茶山。2005年第一次到昔归村,这里还只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小山村。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举办了两届临沧茶文化博览会,当时进行了普洱茶神农奖、茶叶拍卖会、茶之源国际学术研讨会、祭祀茶祖大典等活动。制定了临沧市古茶树资源保护办法。我们提出了"科技提高品质、文化提升价值、品牌开拓市场"的三大战略,为临沧茶全面走向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
茶老板刘光龙,云县茶房人,在这里办厂多年,他的"澜沧江昔归茶厂",去年做了6百公斤昔归古树茶。由于价格上涨,今年估计只能做到4百公斤了。他说,和其他地方不同,昔归茶的传统制作为"昔归团茶",重量在200一500克之间。
阮斌在自己家中院子里为我们泡昔归茶
昔归茶属邦东大叶种。人们评价其"茶气强烈,霸气十足,滋味厚重,香气高锐,闻之如兰,甜如蜜糖,汤感柔顺,水路细腻,回甘生津,留香持久"等等。这些评价,各位见仁见智吧,反正,好喝是肯定的。
去昔归路上仙风道骨的临沧茶人 朱 宏和他的客栈
昔归村有农户160户,以傣族、彝族为主。我们来到村民阮斌家。阮斌今年40岁,傣族,当然,现在已经不会讲傣族话了。他家祖祖辈辈就在澜沧江摇船摆渡,他 8岁就能够掌舵摆渡,水性也极好,在滔滔江水中游个来回不成问题。用他的话说,掉到江里也不会沉下去。只是每年春天,上游青藏高原冰雪融化,水温太低受不了。
飞往临沧的班机上鸟瞰昔归茶山和建设中的澜㳕江高速公路大桥
阮斌一家六口人,2个孩子,2位老人。他说,我家240亩山地,其中古树茶有40亩。大约是在1981年吧,村里分土地到户。茶山也分到户。当时把茶地分为三等。新植茶产量高,为一等,中植茶产量稍低,为二等,古树茶产量低,采摘不易,被定为三等。当然,三等茶地大家不愿要。我外公是生产队长,主持分配,没人要的只好自己留下,当时只是想,茶叶长不好,那山坡还可以套种包谷嘛。父母也曾经考虑了砍了古树种新茶,可我们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茶叶不好卖,也就没有再折腾了。没想到今天却成了了摇钱树。
上天总是眷顾那些与世无争的人。
试想一下,当年的生产队长如果利用职权,把一等茶园给自己,那么他家不会有今天;如果茶叶很畅销,砍了古树改植高产茶园,昔归茶不会有今天。当然,如果没有临沧各级政府和茶农、茶商多年的推动,消费者的认可,临沧茶也很难有今天的辉煌。
来源:今日临沧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2017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