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岔箐古树普洱茶的特点介绍
2017年05月21日

岔箐古树普洱茶的特点介绍

在邦丙,岔箐算是茶园最多的一个村了,它的名气不仅限于邦丙,甚至小黑江流域,它的声名和位置都是有一席之地的。在双江的历史上,岔箐的分量其实应该是很重的,只是到了近代,古道衰落,人气散尽,岔箐似乎成了一个不知名的地方。

人们说邦丙茶,很大程度上说的就是岔箐茶,它的种茶制茶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濮人时代。往前推800年,这里便有布朗族人居住,后来傣族政权控制双江之后,它有一个傣语名称叫纳么养,意为先人留下水田的地方。

在云南,凡是有古濮人足迹的地方,或者说凡是有布朗族人的地方,都一定是种植制茶历史相当长的地方,布朗族是古濮人的直系后裔,他们在岔箐繁衍生息,也把这里打造成了一个小小的茶叶王国。

从地理位置而言,它的特殊之处也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海拔1800多米,背靠仙人山,山上原始森林中有上千棵野生古茶树,这些古茶树树围达2米以上,树叶微红,当地布朗人在远古时代直至现在,都非常喜欢喝这种红芽茶。

在双江,岔箐是距离仙人山最近的寨子,它的气候和空气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到仙人山大生态环境的影响。河流和瀑布众多,雨季更是降雨量丰富。
岔箐距离小黑江和澜沧江很近,两条江到山顶的落差高达2000米,江面上的水汽升腾到山顶,便浮动飘散,凝结成雨,让空气变得非常潮湿。
这种理想的自然环境,让岔箐成了天然氧吧,树林、竹林、野藤、花草很是茂盛,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都感觉神清气爽。
布朗族之外,岔箐还有众多汉族人居住。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大文和忙糯一带的拉祜族起义军被清政府镇压之后,岔箐的拉祜族随之搬走,之后,布朗族也渐渐搬迁到了澜沧方向。拉祜族人和布朗族人种植的茶园,被后来的汉族人接管。盛易祥。

1904年管带彭锟进驻双江之后,大力提倡种茶,岔箐的汉族人纷纷去勐库引进茶籽,开垦土地,种植茶树并经营起了茶业。1905年到1925年,是岔箐种茶的高峰期。现在,岔箐的房前屋后,还有道路两旁,多是那个时代留下的茶园,茶树基本有碗口粗细,数量在500多亩以上。

 这些茶园中,有相当一部分则是1887年之前拉祜族人还未迁走时种植的。彭锟时代,岔箐由于发展茶业迅速,很多人都相当富有,也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927年之后,很多本地富人和大家族协商集资筹建集市,也就是后来有名的岩羊街。街道建成之后,周边三个县的人都来这里做买卖,商业环境被激活,商品交易更加频繁。

繁盛时期,“岩羊”成了一个“商标”,很多商品,包括为数众多的洋货,一到岩羊街便冠以“岩羊牌”的口碑称号,一时之间,岩羊的牌子非常出名。后来的岩羊茶,便是一个典型,它在岩羊街上大行其道,它改良了藤条茶的采养方法,一藤两芽,外表银亮,甚是养眼。在当时,说到岩羊茶,没有人不知道的。

岔箐民国时期留下的茶园有上千亩,1953年,双江县茶叶站开始在岔箐收茶,之后的1958年建立了邦丙第一个茶叶初制所,这个初制所规模很大,每年可加工上千吨的原料,这个初制所直接拉动了周边很多寨子的茶业发展,初制所建立之后的很多年里,岔箐一直在种植茶树。
如今,岔箐似乎被历史淹没了,当年名震一时的岩羊街也是少有耳闻,辉煌已经过去了,只有宁静的寨子以及寨子附近默不作声的树林似乎还在铭记着这片土地上曾经的喧嚣和纷繁。
 2-140524130913144.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