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湾镇因在澜沧江上修建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漫湾电站而享誉国内外。它地处景东县的西北部,北与大理州的南涧县山水相连,西以澜沧江为界,与临沧市云县隔江相望,是普洱、大理、临沧三州市的交界点。
漫湾古茶山主要分布在无量山西坡,辖景东县漫湾镇的安召、温竹、漫湾、保甸等村。海拔1700—2300米,年均气温13.8℃,年降水量1290毫米左右。共有茶园面积10400余亩,其中有古茶面积3725亩。代表性古茶园有安召古茶园、窝落地古茶园、中山箐古茶园、王家箐古茶园等。
安召村与大理州相邻,以一条小河为界,有“一步跨二州(市)”之美誉。村委会驻地安召街曾经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驿站,马帮沿着古道把镇沅县振太古茶山、勐大古茶山和景东金鼎古茶山、漫湾古茶山等地的茶叶沿澜沧江北岸而驮运达大理、拉萨。安召古茶园在漫湾古茶山中面积是最大的,在街子、滴水箐、独家村、旧村、大村、酸荞地、倮么、白地厂等小组皆有分布,古茶面积有800多亩,茶树树龄多在300年至800年。
窝落地古茶园属于温竹村,是漫湾镇村民居住的海拔最高的地方,位于无量山之中,因四周被群山包围,仿佛是一块落陷下去地方,故得名窝落地。这里有8个小组,210户人家,近700人。彝族为当地的主体世居民族,也是种植这片古茶园的主人。古茶园面积600多亩,古茶树龄多为300至1000年。茶叶品种虽然混杂,但茶质上乘,在漫湾古茶山中名气是较大的。
中山箐古茶园位于漫湾村上部,属无量山边缘地带,海拔1800米左右,包括中山、棉花林、垭口、岔河四个小组。这里是抗战的纪念地,1944年,美国“飞虎队”的一架运输机不幸被日机击中,坠毁中山箐,机组人员全部牺牲,并长眠于此。离纪念地不远处有一颗古茶树,高11.7米,根部最大径围2.74米,是目前漫湾古茶山中发现的最大的栽培型古茶树,树龄在在1200年左右,每年可加工普洱茶5公斤左右,受商家青睐而单株收藏。
王家箐古茶园位于保甸村,保甸河的上游。居住着石洞、龙潭、王家箐、麻栗林四个小组,四周被群山环包,只在保甸河流入保甸坝子的地方留有一个缺口叫石门槛(又名虎跳石),是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地。
龙潭小组对岸的石洞小组居住在300多百米的悬崖之下,每到早晨、下午四周能听到黑冠长臂猿的打鸣声。无量山深处有一个近百米高,十来米宽的大瀑布,当地人叫它“七姑娘滴水”,很远就能听到雷鸣般声音。
王家箐茶地约有1000多亩,数百年以上的有700亩左右。无量山深处有一片叫王家屋基的茶园,根据王氏家谱记载,明末清初时王氏一族从四川逃难于此,开垦种植的,面积有100多亩。后来王氏迁至现在的王家箐居住,茶园也就被荒废,任其生长,有的长成参天大树。
漫湾古茶山目前已被划入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但它的茶质很是特殊,属于栽培型茶树,因生长在密林之下,日照少,没有人的袭扰,茶叶自然也就增加了一种山野之气,茶叶的颜色偏黑,但茶气清香,口感绵甜,自成一味。盛易祥。
人类历经几千年把野生茶树栽培驯化为过渡性、栽培型古茶树。无意间又让栽培型古茶树回归自然,恢复它的野性,也创造出一味好茶。
景东漫湾中山箐的传奇故事
叫中山箐名字的地方很多,今天就讲讲普洱市景东县漫湾镇漫湾村中山箐,这里也是我的乡愁。小时候爷爷给我们讲了一个传奇故事,那时只觉得好听,后来上学学了《愚公移山》,才感觉家乡也有“愚公开渠”的传说。小时候走路去过两次中山箐,也许太累,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后来看《走进茶树王国》一书,里面有一棵很大的古茶树吸引了我,于是两次专程前往。
中山箐是一个具有特殊地理环境的自然村,位于漫湾村上部,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包括中山、棉花林、垭口、岔河四个小组,海拔1650至1890米,后山最高海拔2400多米,这里在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从清朝晚期到解放前,在无量山、哀牢山等地区,大量外地人来此种植大烟(罂粟),在中国流行抽大烟的百余年历史里,云南烟土就非常出名。今天云南的烟草特别受宠,这也是云南特殊的土壤、海拔、气候等环境的造化。
我的祖上大约在清朝晚期,从四川辗转千里逃难来到这里。据说当时我爷爷的爷爷弟兄两家,拖儿带老来到这闭塞的深山,初到时全家人在一个石崖下搭建了一个窝棚居住,后来大哥家定居棉花林,我的老祖先后搬迁到几公里外的小坪掌和班独山。爷爷在年轻时依靠种植大烟也曾过上一段短暂的温饱日子,但进入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民国党天天抓兵。爷爷的父母去世得早,兄弟五人中大哥抗日战争时参加远征军,杳无音讯;二哥夭折,爷爷老三是家里的顶梁柱,四弟被抓壮丁,押送到景东县城,鬼精的他食了大量大烟,致使泻肚虚脱,被遗弃在路边,他用此计逃脱后不敢回家;老五、老六尚小,爷爷只能天天躲避抓兵,加之多次遭匪窃,解放时已是一贫如洗,土改时爷爷才从山上搬迁到保甸坝子的杨尚村定居。爷爷他们那一代的口音都是四川口音,如今居住在中山箐的人大多依然保留有四川口音,当地人称我们为“三川半”。
爷爷这样给我们讲故事:“传说很久以前,一个漆黑的雨夜,天空突然划过一道强光,稍后传来一声巨响,大地颤抖,鸟飞兽惊,生活在山里的人们惊恐万分,后来人们终于发现这个地方形成了一个一百多丈深、二百多丈宽的天坑,坑底巨石成堆,只见硝烟弥漫之中一个巨石金光灿灿,人们以为是天神发怒,无比敬畏。后来山上的泉水聚集坑底,越积越多,渐渐地天坑成了天池。一晚,头人做了个梦,坑底的圣石被水淹没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于是带领族人在山梁较低处不分白天黑夜的开挖沟渠排水,可怎么也排不完,终于感动了天上的神仙,神仙下凡到此用手中的飘带轻轻一扬,山谷瞬间开了一道裂口,一个犹如飘带的深谷形成,不久排干了水,只见原来发光的巨石上长满仙人掌。后来人们把这个巨石当作圣物祭拜,石头上的仙人掌多少年来一直长在那里,曾有人攀上巨石采仙人掌,刚从巨石下来就暴毙,之后没有人再攀爬过此石。人们千百年一直在巨石下烧香祭拜,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幸福。”
从中山箐天坑流下的溪水成为漫湾小河的源头,河水注入滔滔澜沧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水利专家勘测澜沧江,规划在澜沧江建设七个百万千瓦级的阶梯电站,其中在漫湾河口选址建设澜沧江上的第一个电站漫湾电站,曾经创造过多项国内、世界第一。
漫湾电站
“驼峰航线”是二战时期中国和盟军的一条主要的空中通道,始于1942年,终于二战结束,为打击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要贡献。在1942年4月,日本占领缅甸,切断滇缅公路,美援华物资必须飞越喜马拉雅山空运到达中国。与景东相距一百多公里的祥云县的云南驿机场,是当时非常重要的枢纽机场。直到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和盟军麦瑞尔突击队夺回了缅北的密支那机场,重新开通了密支那—保山—楚雄—昆明—重庆航线,成为主要援华物资的空中通道。在抗战期间共有两架飞虎队飞机坠落在景东县境内,一次是1943年4月坠落于龙街乡戈瓦村,一名飞行员牺牲,其他机上人员得以获救,相关资料也比较多;另一次是1944年坠落于漫湾中山箐,而留下的相关资料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