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老舍先生笔下的茶馆文化,是中国茶文化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05月21日

老舍先生笔下的茶馆文化,是中国茶文化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馆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内容。由明清到近代已形成各具地域特色的茶馆文化:巴蜀文化与四川茶馆,吴越文化与杭州茶室,京都文化与北京茶馆,海派文化与上海茶馆等,斑斓多姿,风格各异。茶馆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茶馆里清茶一杯,谈风论雅,品茗谈文,论画挥毫,正是文人与茶馆的结缘,使茶馆更富文化魅力,更具风采。
茶馆不仅是人们约会、娱乐、议事、交换信息的场所,而且也是文人活动的场所。有的艺术家到茶馆体验生活,有的作家专到茶馆里写作来个“闹中取静”,似乎没有了茶馆便没了灵感。抗战时期,重庆沙坪坝茶馆便是文化人经常聚会的地方。在北京老一代的艺术家之中,没有坐过茶馆、没有听过评书的几乎难寻。茶馆给予文人滋养,文人创造茶馆文化。
茶馆在文人的妙笔下生花。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写茶馆最多的当推《儒林外史》,茶馆成为吴敬梓观察明清社会人情世态的窗口,他以客观而精到的笔墨实录了当时文人名士的茶文化生活。在刘鹗《老残游记》的“明湖居茶馆”里,你能欣赏到鼓书艺人王小玉的演出;在鲁迅先生笔下的“华老栓茶馆”里,你可听到杀革命党人的传闻,看到华小栓吃人血馒头的镜头;在沙河的“其香居茶馆”里,你会认识旧社会袍哥、乡钟、保甲长之流的嘴脸;而在老舍的话剧《茶馆》里,你更是可见清末到民国社会的一幅“百丑图”。老含笔下一间小小的裕泰茶馆就是大社会的缩影,它反映了北京茶馆的兴衰、茶馆文化的演变。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作家,满族人。在五四新文学运动时开始用白话写作,作品多达数十部,并被译为十几种外国文字,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茶馆》是他的代表作。
《茶馆》虽说只有三幕,可是描写了长达50年的社会变迁,通过一间茶馆和坐茶馆的一些人物的遭遇,反映了成戌政变、军阀混战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下的万象。时代兴衰,王朝变更,这洋洋大千世界都汇集在他笔下这小小的裕泰茶馆里。
“大傻杨,打竹板儿,一来来到大茶馆儿。大茶馆,老裕泰,生意兴隆真不赖。茶座多,真热闹,也有老来也有少。有的说,有的唱,穿着打扮一人一个样。有提笼,有架鸟,蛐蛐蝈蝈也都养得好。
这是话剧(茶馆》中的一段台词,由剧中一个乞丐打着快板说唱。它说的便是旧时北京的老茶馆、从中你可以观赏到清末至民国年间北京的饮茶习俗,感受到北京老茶馆的饮茶氛围和独具特色的北京茶馆文化。
老北京的茶馆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文化内涵丰富。各类茶馆又各具不同的形式与功用、常见的有大茶馆、清茶馆、书茶馆、棋茶馆、戏茶馆和野茶馆等,各具风格。
老舍《茶馆》描写的是老北京的大茶馆。清末大茶馆分为两个等级大茶馆与二荤铺。大茶馆以其附设的经营项目区分,又有红炉馆、窝窝馆、搬壶馆等级别,以红炉馆档次高,有“红炉”烤制点心,什么大八件、小八件、满汉点心,其酒饭亦备有鸡、鱼等;窝窝馆专作小点心,像艾窝窝、蜂糕、盆糕、烧饼等,随茶供应;搬壶馆介乎红炉馆与窝窝馆之间,门口放一把大铜壶作为标志,此类茶馆更为大众化。二荤铺则是既卖清茶又卖酒饭的铺子,故名。二铺无红炉,只有饽饽蒸食,菜蔬亦只猪八件而已。二荤铺旧时以西长安街的龙海轩为最著名,学界人士、京派人物大多聚会于此。
大茶馆布置讲究,有规矩,人门为头柜,负责外卖和条桌账目,过了条桌即二柜,管腰栓账目,里面的是后柜,专管后堂及雅座。三层柜台各有界地,接待不同宾客。大茶馆从茶具配置到服务格调都甚有讲究。
茶具多用瓷盖碗、铜茶壶。铜茶壶烧出来的水味道纯;盖茶碗既卫生又保温。喝盖碗茶讲究礼仪,喝茶不露口,碗盖掀开,用来拨茶,饮时则用于遮口。来大茶馆的茶客带来的蟋、朝以至蝴蝶、螳螂等“宠物”,需要暖气嘘拂,用茶的热气熏得蚰蛐鸣叫,尤其是蝴蝶,没有盖碗暖气不能展翅,所以大茶馆盖茶碗盛行一时。茶客到大茶馆饮茶还可以终日长饮,中午回家吃饭或中途有事外出,只需将茶碗扣于桌上吩咐堂倌一声便行,返来仍可继续品饮。用盖碗喝茶,一包茶叶可分两次用,茶钱一天只付一次,价格低廉。
大茶馆集品茶、饮食、社交、娱乐于一体,较其他类茶馆规模大,影响广远。大茶馆正因为功能多、服务周到全面而曾“走红”一时,成为老北京茶馆文化的代表。
 12948210_120816450178_2.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