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场上宣传最为凶猛的要数某正熟茶,曾有朋友揶揄说:“缺什么补什么!某正可能也是无正”。
当然,这只是开玩笑的话。但我确实品尝过某正的印本纪(号称用小绿印配方研制,说一句,小绿印是生茶啊,这两个不太通用吧),感觉浓稠有余、韵味不足。什么意思?就是不好喝。是不是古树做的?不知道。
如此一说,爱茶人自能明心见性。
市场之内是否真有古树熟茶流通?答案是肯定的。但该如何分辨?我们无从下手。
作为普通消费者的形象置身市场,我们为什么要分辨?又有什么好分别的呢?就像我们买茶、喝茶?只因为好喝,这就够了。
听卖茶的讲故事,是要买拐还是买担架?
中国人爱讲面子,自以为送人老班章熟茶,倍儿有面子,为了面子搭上万贯家财的故事到处都是。
但存在即合理,只要有市场这只手的存在,混乱就不会终止。
中国有句成语:熟能生巧。成语的本义这里不做解释,但做技术活的手一旦巧了,机心也就会随之而上升。
帕斯卡尔说:
“不爱真理的人所采取的借口是说,尚有争论,还有很多人在否定它。因此,他们的错误无非是出于他们并不热爱真理或者仁爱;因此他们是无可原谅的。”
作为爱茶者,我们是否需要放下“博识茶道”的包袱,基于日积月累的经验,倾听那些颠覆认知的观点,重新审视我们对茶的认识,尊重常识,尊重事实,将爱茶之心的门窗打开,让阳光自由地照射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