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茶这行有点了解的朋友应该明白,茶圈流行一句话:翡翠看坑口,喝茶看山头。意思就是翡翠料子好不好,听坑口就能明白的七七八八,茶正不正,说哪个山头的茶就能明白。山头的概念在茶行,可以说相当火,以至于很多朋友买茶上来就问茶是哪个山头的。
但其实这个概念也是这十年内才炒起来的,最开始强调山头的概念,是在普洱茶圈。而且一直被业界视为普洱茶好坏的依据。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普洱茶的概念并没有完全清晰,采摘标准,工艺标准,陈化时间等都还未形成具体的规范。直到2005年,人们才对普洱茶的认知成熟起来。之后迎来普洱茶市场的疯狂,那时候有好坏之分,没有品牌之分,没有大小树之分,没有产区之分……可以说只要做成茶饼的茶,无论产地卖地好的一塌糊涂。
好景不长,2007年后,普洱大盘崩塌,市场趋于冷静,为了寻求突破口,商家需要寻求强大背景赋予普洱茶独特的角度来强调茶质,便形成山头概念的趋势。
了解完起源后,现在我们从营销角度来分析下,普洱茶为什么要借用山头背景来打造山头趋势。
1:从命名到产品优势上寻求差异化
纵观全国名茶的命名方式,基本都采用地域+品种这种命名公式,比如我们信口拈来的西湖龙井、信阳毛尖、六安瓜片等,既有产品又有品种。这样做的优势是既表明了出处,又塑造了地域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塑造能够快速突出某地区某种茶的正宗性和优质感。
而普洱在命名上,很多情况下模糊了产品,直接用山头表示。比如老班章普洱茶,直接便用老班章代替。采用这种方式的原因是,一来普洱茶界限划分模糊,二来强调地域优势。在营销角度上考虑,单独强调地域,从侧面与其他茶类形成差异,而后拉大优势。盛易祥。
2:亮点放大,突出优势
前面说到,普洱市场崩盘后,商家寻求新的营销出路,需要寻找到更为强大可信的背景。对于普洱来说,山头不仅仅是用于区分品种,还可以用来放大优势。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就是说的水土的差异带来的不同结果。茶的质量由三种因素决定,品种、工艺、地域。前面两种相对来说容易复制,但是地域是不可复制的。对于普洱来说,地域是核心优势。因为每一个山头的茶都有不同的味道,比如大家熟悉的老班章的烈,冰岛的甜这些都是山头赋予的天赋。
根据营销原则,对独一无二的优势往往会被设置成固定的宣传点,通过各种形式来突出。所以普洱茶当时想要从低迷的市场走出来,必须寻找到强大、独一无二的特点来在众多茶叶中形成鲜明的优势。
3:品质的客观强调
懂行的茶友们买普洱,往往一听山头便能感知到茶的好次,根本不用过嘴。这并不是茶友们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而是凭借山头这一概念来进行的主观判断。前面我们说山头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山头独特的地理环境,土壤环境、降水量、甚至微生物群都具有不可复制性。所以山头能给予普洱迥异的天赋特征,并且附加鲜明的个性。
山头在普洱茶营销中,充当了意见领袖的作用。对普洱茶隐形的品质保障,并且在受众的潜意识中形成固有的闭环,认为在潜意识里形成这个区域的茶优质。
4:物以稀为贵的饥饿营销
由于山头的不可复制性,让普洱茶在茶市场上再度大放异彩。但是,一旦商家强调这是山头茶,那么潜在台词就是,这茶有点贵!要知道任何不可复制的东西,都是稀少且珍贵的。比如茅台,换个地方,就整不出这玩意,即使整出来了,也不是这个味道,所以人们理所当然地接受了它的稀少和贵。
众所周知,普洱茶有六大古山头,而市面上的普洱对外基本上以这六大茶山为宣传基点。六大茶山基于全国市场来说,就资源属性来讲可以说相当匮乏。按照这个逻辑,山头茶品质高且少,所以很自然地走上饥饿营销的路子。
经过上面一轮的分析,可以看出,用山头作为营销亮点,不仅能提供足够的噱头,同时凭借山头的优势也能对普洱茶进行多角度赋能,营造出山头茶一定是好茶的购物趋势。
但是山头并不是普洱茶好坏唯一硬核指标,也并不是山头茶才是好茶,也不是所有的普洱都有名山头的出身。对于现代人来讲,茶唯一的核心就是口感,以口感制胜,山头概念便能锦上添花,反之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