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家庭储存普洱茶:这四个细节会毁了你的普洱茶
2017年05月21日

家庭储存普洱茶:这四个细节会毁了你的普洱茶

《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曹操与刘备的军队在汉中僵持不下。连日阴雨、粮草所剩无几,又没有取胜的把握,令曹操烦恼不已。

恰逢士兵来问晚间的军令,曹操呆呆地看着碗内鸡肋思索计策,随口答道:“鸡肋!”

“鸡肋”这个词传到杨修耳里,聪颖过人的杨修一闻千悟,他告诉兵士们可以整理行装准备撤退了。

士兵不解。

杨修说:“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

杨修说得在理,士兵们相信了,暗中准备撤兵。

这件事很快就被曹操知道了,对杨修心存芥蒂的曹操趁机以扰乱军心的罪名斩了杨修。

在生活中,像鸡肋这样“食之无肉,弃之可惜”的还有霉变、串味、炭化的普洱茶。

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正因如此,它被赞为“可以品的古董”。

关于普洱茶的储藏方法众说纷纭,每个茶友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盛易祥。

有的茶友的普洱茶越藏越香,而有的茶友储存的普洱茶口感没有提升不说,还吸附了怪味,或者受潮、发霉。

好端端的普洱茶变成了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鸡肋,无力拯救的茶友估计就只能望茶兴叹了。

普洱茶究竟要如何储存才不会串味、受潮?

一、储存空间的选择

茶叶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在常温下可逆,被吸附物质也较容易解吸出来。

化学吸附是指:茶叶中的化学物质与周围气体分子相互结合。化学吸附较稳定,也就是说茶叶吸附的异味基本不可能自动散去。

如果茶叶被放在有烟味、霉味、臭味的地方,茶叶的品质会严重受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所以,在储存茶叶时,要避开有油烟味的厨房,远离有刺激性气味的厕所,抛弃潮湿发霉的地下室。

应选择通风洁净的阳台、书房等地。如果可以单独空出一格房间来存放茶叶是最好不过的了。

二、是否拆下笋壳

普洱茶的外包装笋壳类似细胞的细胞壁,有保护内存物的作用。笋壳在保证壳内通风透气的同时,还起到防潮、防霉的作用。

没有笋壳的保护,空气中的水蒸气、霉菌很容易接触到普洱茶,从而增大普洱茶受潮发霉的几率。

所以,在储存普洱茶时,最好不要拆开笋壳,让茶叶多一层保护,也让自己省一点儿心。

三、储存容器的选择

对于已经拆开笋壳的普洱茶和散茶,在储存时就要选择合适的容器盛放。

普洱茶之所以越陈越香,其原因主要是在漫长的储存中,茶叶的内含物茶多酚、茶皂甙、咖啡碱等物质在酶的作用下转化成具有特殊香型的氧化沉香醇。

这是几个复杂化学反应的结果,而反应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气体环境。

且茶罐需具有隔热、避光等性能,这样才能保证罐内温度、湿度的稳定。

因此,在储存茶叶时,透气性良好的紫砂、紫陶是比较好的容器。不建议选用透气性差的玻璃瓶和易锈蚀的铁罐等容器。

在储存过程中,那些因素会毁了普洱茶的品质呢?

一、存放前未去除仓味

新的普洱茶带有仓味,不宜马上入罐储存,应将其置于通风处,等到仓味散尽再入罐储存。

带有仓味的新茶放入罐中储存,茶香和仓味混合在一起,久而久之,茶叶会吸附仓味,破坏茶香的纯度。

二、潮湿和曝晒

潮湿的环境容易使茶吸水霉变,一旦霉变,茶叶中的内含物质会发生转变。

与潮湿相反,若把茶存放在常年被阳光曝晒的玻窗边,长时间的高温曝晒有可能使茶叶炭化,产生焦味。

炭化过的茶叶不仅会影响茶叶后期的转化,还会在冲泡时茶叶过程中浸出大量的咖啡碱、茶多酚等物质,加重茶汤的苦涩感。

三、不同类型的茶一起放 

普洱茶属于浓郁悠长香型茶,红茶、岩茶、绿茶、乌龙茶等茶香气高扬。普洱茶不宜与这几种茶存放在一起,放在一起会有严重的串味。

另外,普洱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和熟茶制作工艺不同,香型和口感也有区别,所以在存放时,不宜将生茶和熟茶存放在同一个容器中。

四、没有定期检查

普洱茶储存之后不能放任不管,定期检查,取出部分茶叶冲泡品尝,可及时知晓茶叶的转化程度。

如果发现茶叶受潮,需立即将茶叶取出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晾晒,亡羊补牢,方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普洱茶在储存过程中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会影响后期的口感,稍有差池,上好的茶就可能变成“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鸡肋,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茶友喜欢储藏茶呢?

一是因为好茶难得。有些茶每年就那么几饼,不提前下手买回家收藏就有可能遗憾错过。

二是对于喜爱茶的人来说,品茶是一种乐趣,藏茶也是一种乐趣。亲身体验一款茶的香味、口感一点点发生变化这本身就是件其乐无穷的事。

三是普洱茶的储存就像薛定谔的猫,风险与惊喜并存,在你没有打开它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数,也正是这种未知,吸引着许多茶友尝试。

如果有茶友担心把茶存坏、白白浪费一款好茶,可以把茶叶寄存在专业的茶仓库中,那样又方便、又省心。
 20120711124505721.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