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聊聊大家都熟悉的股票,股票有很多客观的指标,比如市净率、市盈率等等,然后还有很多技术指标,K线,MACD,心理线,动向指标等等。但是对于不理性的市场,往往技术参数都很苍白,庄家散户各自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分析方式,试图发现其中的规律,获得收益,赚钱的时候欣喜若狂,亏钱的时候满地骂娘。
股市从来不缺庄家,就像汪洋里不缺大鱼小鱼
股市里面的套路向来都是庄家建仓吸筹,散户跟进抬轿,庄家炒作洗盘拉升,最后散户上轿继续追高,庄家出货,深藏功与名,如此往复。
如果一定要把普洱茶和其他的茶叶做一个区分的话,笔者认为普洱茶是一个更容易出庄家和炒作的茶类,为什么这么说?
历来都是名茶的西湖龙井,渐渐由乱而治,值得很多企业参考学习
对比一下最有名的西湖龙井,产区和茶叶的级别已经有了明确的分类:一级产区和二级产区,一级产区包括传统的“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五大核心产区,二级产区是除了一级产区外的西湖区所产的龙井。鲜叶按品质分五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加上原产地保护和三四十个大小品牌的支撑,加上独特的品质和口感,造假的成本相对较高,市面上有假货的可能性相对比较低。虽然也有炒作,但是笔者来看相对还算合理正常。
茶农走出来,茶商走进去,市场终究需要回归
但是,普洱茶的市场环境相对更为复杂,虽然时至今日,普洱茶领域大大小小的品牌已经比较多,但是并没有形成统一的产品标准,因为利益、成本等等,这里不展开。
新茶老茶、干仓湿仓、纯料拼配、古树台地、还有一大票知名不知名的山头寨子,以及乐此不疲的各种做旧作假,概念炒作等等。手上有点资源的就可以坐起庄来,等着后续资金的跟进,炒上一波,赚完就走。
茶企在注重内功提升的同时,也要多多开拓市场,提高眼界
对于庄家而言,喜欢这种混乱的环境,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入坑龙井的风险比入坑普洱茶的风险要高得多。谁知道你花了300块买的一饼茶是啥来头,光一个云南大叶种又细分了多少类,你造吗?
这里不展开,留给朋友们自己体会。
笔者常看到很多大师推广的活动,各取所需,相互利用,真真假假,只希望茶友自己多多学习了解,擦亮眼睛吧。
笔者给喜欢普洱茶朋友的建议是:不追山头,不追品牌,不追大师,只追口感价格,如果这个茶价格可以接受,口感不错,就是好茶。
退潮前,谁在捉鱼?谁在装?
很多人奇怪为啥茶叶店门可罗雀,但是却没有倒闭,笔者以前的问答里面回答过这个问题,两个方面,一方面做品质做产品、走大客户、做批发少做零售,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另一方面,真是抗不下去了,房子还在换人呗,不差没人接盘,换个人换个地方继续。但是到底是谁挣到钱了,谁在装,恐怕只有当事人才清楚。
不到云南不知道茶叶多,星罗棋布的茶叶店,需要消费者的理性
普洱茶市场比较乱的原因,前面已经提到了,本来就没有强制性的标准,各自为战,谁都想操盘。这也侧面说明了普洱茶,只是一种茶叶农产品的属性,所以各种各样的宣传噱头存在也是无可避免,反正能卖出去,有人要就好啦,门槛么,不存在的,但真是不存在吗?
笔者看了一下几家上市茶企的近年财报,貌似就是天福茗茶做的不错,天士力的茶叶业务明显是一个小版块不好评价,龙润这两年一直在亏损,深深宝A也是亏损的,八马茶业、中吉号也退出的新三板,这些茶企不少是拿政府补贴的,可见茶行业真正能做到盈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消费者可以吃一次亏,几次亏,但是一直吃亏是不可能,除非是傻子。
做企业,有大的基本面,也有各自的定位,几家欢乐几家愁?
放眼到全国大大小小的茶企,真正盈利的又有多少呢?又有多少在打肿脸充胖子?
笔者的想法是,不管是普洱茶还是其他的茶叶,产销一体对于品质保障肯定是比较好的,但是这会牵涉到更大的投资和风险,加上市场和消费者的不确定,真正的风险可能更大。
与其追求大而全,不如小而精,由点及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茶叶作为一个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出去的各个环节必须都要有好的品控管理,更重要的是,成本的控制,合理的价格定位,等等,如果不是有足够多的把控能力,成功的可能性不高。所以在笔者看来,未来的普洱茶市场一定还是各个节点的联合:好的茶园,好的工艺,好的品质把控,好的销售网络,以及好的消费习惯和群体,缺一不可。后进的企业,与其全面发展,不如专攻某个领域,把握市场机会,慢慢做大做强。
低谷的时候,多多积累,努力前行,终会绽放
行业发展是波浪前行的,有高峰、有低谷,人生如是,在低谷的时候,多多积累,等待时机,美好的明天终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