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普洱县(今宁洱县)出现了一支驮着普洱茶的现代马帮,小小的县城内锣鼓喧天,高头大马在马锅头的牵引下走向城外,“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普洱茶文化北京行重新踏上茶马古道,掀起了全国对普洱茶的关注热潮。时隔14年,“一带一路·中国茶文明之旅”带着权威制定的普洱茶国家标准,在云南及全国普洱茶研究学者和相关文化产业人士的支持下,即将通过神州行走遍全国,经过“一带一路”迈向巴黎。
“一带一路”中国茶文明之旅系列活动由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一带一路中国茶文明之旅专项基金、云南省茶业协会、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云南省影视产业发展促进会、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会、云南省认证认可协会主办,亚欧茶路驿站国际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策划,包含“普洱茶·神州行”“带上中国茶·自驾去巴黎”2个阶段。活动将组织自驾车队于今年5月从云南出发,行经国内31个省市区及港澳台。“普洱茶·神州行”活动结束后,车队预计9月出发跨越亚欧大陆,带上中国茶自驾去巴黎,并在多个城市开展茶文化宣传活动,向世界推荐云南普洱茶及旅游文化产品。
云南寻迹
普洱茶国家标准颁布
明确产茶地域和工艺
2008年12月1日,普洱茶国家标准(GB/T22111-2008)正式实施,规定普洱茶必须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国家质检总局规定,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是:云南省昆明市、楚雄州、玉溪市、红河州、文山州、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临沧市等11个州市所属的639个乡镇。
普洱茶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耗时多年,涉及多项数据的采集分析。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周红杰是普洱茶国家标准制定工作的主导人,作为普洱茶研究学界的权威,他亲身参与制定工作的一线,“云南的普洱茶具有独特性,它本身所具有的内涵,需要从学科角度出发研究。”周红杰说。
该标准的制定,并不表示让茶企放弃生产普洱茶,而是督促和激励企业在这个标准的要求下严格按照普洱茶茶叶的产地和制作工艺生产普洱茶。周红杰表示,“这个标准的制定兼顾学术性、工艺性、传承性等方面,为的就是完善技术并提高质量。”
为制定科学的标准,周红杰带领团队针对市面上可见的云南省品牌茶企普洱茶产品进行数据采集,“我们采集了几千个样本,分析理化成分、安全性,重点关注表示产品质量的数据。”他对茶多糖、氨基酸、茶多酚数据了如指掌,“就茶多酚含量来说,生茶必须不小于28%,熟茶不超过15%,另外还要考虑农残、致病微生物等数据。”在团队长期努力下,普洱茶国家标准得以颁布实施,为普洱茶市场的规范提供了有力依据。
周红杰介绍,在普洱茶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后,经过微生物发酵工艺加工而成的被划分为生茶,而经过晒青、摆放工序的则是熟茶,学界把是否存在人工干预作为划分生茶和熟茶的标准。这与早期普洱茶界普遍认为普洱茶必须经过微生物发酵工艺的认识不一样。“普洱茶国家标准让这个云南独有的茶类得到了原产地保护,其物质层面和文化层面的权利受到保障,普洱茶所具有的时代价值更清晰,其地域性、工艺性、营养价值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加明确。”
讲好故事
对普洱茶文化正本清源
找回云南茶尊的地位
有了普洱茶国家标准作保障,普洱茶市场盲目炒作的乱象开始得到遏制,普洱茶迎来健康发展的时代。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徐亚和有着40年的茶叶研究经验,对于“一带一路”中国茶文明之旅系列活动,他认为这是“现代马帮驮着普洱茶讲云南故事”,是对普洱茶文化的正本清源。“普洱茶不仅指植物的茶,更指精神文化层面的茶,这个活动就是流动的文化沟通,吸收差异,也得到认同。”
徐亚和回忆自己刚参加工作时,普洱茶的产地和产量都不够好,“现在大叶种茶的种植面积和产量较上世纪80年代翻了接近10倍,但是内销的途径还需要摸索和完善。”徐亚和说,尽管云南普洱茶世界闻名,但国际市场上还没有知名的中国茶叶品牌,因此普洱茶作为中国茶叶的代表之一,走出国门势在必行。“经过几十年,云南茶叶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普洱茶能不能恢复口碑,找回云南茶尊的地位,还要继续努力。”
普洱茶的生长,得益于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高海拔、高树林、高水浸出物含量的“三高”让普洱茶有执行无可匹敌,“大叶种”的栅状组织发达,让普洱茶的营养储存能力优于其他地区茶种。“云南孕育了这个物种,我们云南人就有义务让它被世人认识。”徐亚和说道。
谈及普洱茶行业的发展,徐亚和担忧中仍抱着极大的期待。他指出,目前行业声音嘈杂,生产环节和产品鱼龙混杂的现象不少,因此在普洱茶国家标准的建设推广上一定要加大力度。“普洱茶文化就是一座大山,需要我们深入探索,并以科技性的眼光来挖掘。普洱茶成为热点后,引来了不同目的的追随者,而我们应区分匠人和投机者,向世人传达真实的普洱茶文化。”徐亚和意味深长地说道,通过“一带一路”中国茶文明之旅系列活动,烧茶、生吃、混食茶叶,这些云南独有的初元茶文化才能让全世界的人真正地了解普洱茶及普洱茶文化。
云南省人民政府日前印发的文件中指出,要“完善管理制度,促进口岸营商环境更加公开透明”。2019年要加强口岸通关和运输国际合作,扩大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国际互认范围,支持指导企业取得认证,2020年底前与所有已建立AEO制度且有意愿的“一带一路”国家海关实现AEO互认。乘着政策的春风,“一带一路”中国茶文明之旅也将踏上茶马“新”路。
“世界上喝茶的人多,但真正了解茶的人少,普洱茶更甚。”活动发起人之一、云南省影视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彭涌感叹,茶文化是中国的代表性文化,中国近代史的许多重要节点都是围绕茶叶发生发展的,而普洱茶作为中国茶和云南茶的代表,更是新时代传播中国文化的不二载体,“相信中国茶文明之旅完成后,中国茶产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世界会重新认识普洱茶。”
彭涌主导拍摄的纪录片《复活的马帮》和大型科普电视系列片《普洱茶科技探秘》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敏锐的触感让他认识到通过影视带动茶文化推广的必要性。“千秋伟业一杯茶,活动完成后我会同步推出纪录片,告诉世界普洱茶并不是那么神秘,所有爱茶之人都能以茶会友。”彭涌说道。
本报记者 杨兮 文 张彤 杨峥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