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在转化过程中,其物质基础主要依赖于云南大叶种自身所蕴含的丰富物质。普洱生茶在出厂时,含水量大约保持在10%左右,这是保证生普正常转化且工艺正确的一个关键内在条件。
当环境相对湿度维持在50 - 70%这个区间时,处于紧压状态的普洱生茶,其含水量能够相对稳定,呈现出不进不出的状态。
在湿度较低的北方地区,长时间的干燥环境容易导致普洱茶失水。而含水量的下降,不仅会使普洱茶的陈化速度减慢,而且在失水过程中,还会带走一些对茶叶品质有影响的物质。
在湿度较高的南方地区,环境中的水汽容易被普洱茶吸收,从而致使其含水量升高。而含水量升高后,就会给细菌及霉菌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进而有可能使普洱茶发霉。
因此,保持普洱茶合适的含水量,也就是所谓的“保湿”,是普洱茶存储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目标。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在存储普洱茶时,都要全力以赴地采取各种手段来达到这个目标。
对于辅助普洱生茶陈化的外界因素,主要有氧气和温度这两个方面。
普洱生茶的转化过程是一个氧化反应,在这个过程中,氧气起到的是加快转化的作用。所以空气的微循环有助于提高普洱茶的转化速度。然而,如果通风过量,则会导致普洱茶脱水,从而使茶叶的品质劣化。以往人们常说的存储环境要“通风”,在实际实践中已被大量事实所否定,这一点需要特别关注。
温度的高低同样会对普洱茶的转化产生影响。在高温的夏季,普洱茶的转化速度会比较快;而在低温的冬季,其转化速度则会相对较慢。
综上所述,内因含水量以及外因氧气和温度,是影响普洱生茶转化的主要因素,而且外因需要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遵循普洱茶转化的条件,不同地区的仓储会形成各具地方气候特色的茶品。观察和体会这一过程,也是普洱茶品饮收藏过程中的一大乐趣。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