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塘,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而犀牛这个名字,在哈尼族而文化里同样是个神秘的存在。犀牛,用哈尼话叫做“乃丫”,直译过来是“鬼牛”,大概意思是鬼养的牛,犀牛塘,则是犀牛打滚嬉戏的地方。按照哈尼族习惯,一般带有这种禁忌色彩的地名,他们都鲜少踏足,所以这地方的生态保护还是很得当。
犀牛塘是帕沙的一个地块,多年来名声远扬,但我一直没有做过这个地块,因为我确实没喝到能说服我的品质,所以一直觉得犀牛塘也不咋地。朋友做的犀牛塘也喝了好多,都感觉很一般,可就在去年,在一个帕沙茶农朋友家里,喝到了一款震慑我三观的犀牛塘。
怎么说呢,那款茶给我的感觉,可能要追溯到一零年,十几年前喝那种很好的老班章的感觉,可惜现在就算去到老班章,也很难喝到那样好的茶了,所以我觉得震惊不已。
碰到了好茶,却晚了一步。去年这个大哥家都是在古树里挑树特别粗大的采摘,而且发芽也迟,基本都是四月中旬,泼水节过后采的第一波茶,所以产量少得可怜。他卖完以后只剩下一点点大概200克不到,我厚着脸皮抢过来自己享用了。
因为滋味太过让人难忘,所以今年我早早就做好了计划。可惜天不遂人愿,云南出现极端天气,我一直等到四月下旬,满怀期待奔上茶农家,却发现第一波茶都还没有发,而且整个犀牛塘片区都只做出来40公斤左右。
这样一等就等到五月份进入雨季,雨水一下就多了起来。我就有点犹豫了,毕竟今年行情一直都不太好,我按照原计划自己收鲜叶去做,成本极高,负担沉重,况且已经进入雨季,再按原来的价格我也觉得不合适,再三纠结,还是决定放弃了。
也许是心里的念想太过强烈,偶然间,我就遇上了今天这批更合心意的犀牛塘。
我不止一次抱怨今年的天气和行情对我的冲击,但也常常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回报”。这批犀牛塘是我同行朋友所做,准确来说是他客户定制的,结果这个客户一直没给钱,这样的事我今年也遇到了不少,很是共情。
放在往年,这样品质的茶早就被抢完了,何时轮到我慢悠悠来捡漏?可见行情的艰难。按照客户要求,这个朋友也是在古树里挑选粗大的采摘,做得非常仔细,我喝着品质也满意,跟他胡乱砍了一通价,反正只要不亏本,他也不想留手里,你情我愿,半推半就……最后按友情价被我薅走了。
按我的盖碗容量和习惯,平日里的投茶量一般在8~9克,可是这款犀牛塘,我只用投5克就非常足够了。厚实绵密的汤水,又不失强劲鲜活感,能轻易地品尝到其中的山野气韵,森林感突出,有种蓄满能量的充盈,一喝就知道是采摘有节,所以内质才能这么饱和。虽然我的投茶量才是平时的一半,但满足感确实别的茶的好几倍!这样看来,这犀牛塘怎么有点省茶呢?哈哈~
很多人形容一款茶为“兰香蜜韵”,这就是了,除此外还有糯香和植物香气,最可贵的是隐藏在其中的那一缕青竹香气,实在是过分优雅,我觉得喝茶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但碰到这么灵动的青竹香,我都忍不住有几分“装”。
顶级尖货,果然是有被追捧的实力。
【本周秒杀】
2024犀牛塘风味:花香、蜜香、青竹香、糯香、粽叶香甜度:3星苦度:1星涩度:0.5星汤体:醇厚细滑,有骨有肉厚度:针织回甘:秒回甘生津:暴雨
干嗅叶底是清爽自然的植物清香,一些蜜香,遇到热水后,一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徐徐展开鼻尖,阳光、雨露,潮乎乎的水汽,带着高扬的兰香、蜜香,沙沙作响的竹林散发着清润的竹香,到中段是软乎乎的糯香,后段冷却后是粽叶的清香。
汤水入口厚实又细滑,汤感柔顺,水路细腻,而它的骨相则体现在茶气,入口就是满满的森林气息,喝着有一股劲儿藏在汤水中,待入腹后悄悄游走身体,微热发汗,喉间清甜汩汩。
同时,回甘生津也来得快而猛烈。咽下后几乎不用等待回甘就涌出来。说实话,一开始汤水没那么甜,但回甘的清甜加上汤水本身,反而越喝到后面越甜,生津感猛烈如暴雨。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