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只有云南大叶种才算真正的普洱茶?
2017年05月21日

只有云南大叶种才算真正的普洱茶?

中小叶种属于普洱茶吗

云南普洱茶的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然而国标对普洱茶真正定义是在2008年。

标准中指出: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就是普洱茶。

根据不同的工艺和储存方式又分为生茶,熟茶,陈年普洱等多个品类。

看到这个定义之后我陷入了疑问和矛盾。

国标定义普洱茶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制作的,中小叶种制作的茶还能叫普洱茶吗?

如果是普洱茶,那国标定义不就是形同虚设。如果不是普洱茶,那些中小叶种的知名茶又该如何定义?

其实,几千年的普洱茶历史早就证明了中小叶种就是普洱茶。而且在普洱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迄今为止,我们所熟知的很多皇家贡茶,都是中小叶种制作的。比如:那卡,曼松,困鹿山。

大中小叶种的划分

其实,大、中、小叶种最主要的区分就是:宽窄幅度不同。

大叶种的叶片宽大,面积在40-60cm²之间。中叶种的面积在20-40cm²之间,偏窄一点。而小叶种偏狭长,面积小于20cm²。

对于国标的定义,我也看到过一些争论。有一部分人坚持认为不能把小叶种茶归类于普洱。理由是——由于叶片面积过小,做出来的茶叶内含物质不如大叶种丰富,品质不过关 。滑稽!!

早就有研究表明:大叶种的茶多酚含量高,小叶种的氨基酸含量高。因此做出来的茶叶,茶汤滋味大不相同。叶片的形状和大小并不会影响茶叶的品质。

倚邦、革登、那卡、曼松、景迈山、困鹿山都是中小叶种茶,但它们哪一个不是从古至今都受人追捧的呢?而且都是价格不菲的好茶。

规范和定义不是一成不变

茶叶的规范和定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时候都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修订。

还记得几年前刚开始做云南白茶的时候吗?很多茶客,包括大部分的同行都在“喷”。但随着这几年的发展,争议已经越来越少了。

几千年的茶文化发展不是靠墨守成规得来的,而是在不断地发现与创新之中才会渐渐发展出多个分支并且壮大。

事实证明,对于茶叶的规范和定义会通过发展而进行修正和调整的。

例如,在明朝万历末年(1620年)“普洱茶”才开始作为专用名词在各地使用,而当时的茶大部分为毛茶,很少会被压制成团。

一直到了1729年,清政府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开设普洱府之后紧压茶才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

例如,云南的发酵茶品最早出现在民间马帮运输茶叶时,为了降低茶叶在运输中的损耗而意外发现的。但1973年才真正定义了普洱熟茶。

2008年国标正式推行,对普洱茶进行了明确地定义。

由于六大茶山所产的大叶种古茶树占主流,小叶种占少数。为了地方保护政策和凸显地方特色,在订立国标时着重突出了云南大叶种的概念。

当时的一些名山名寨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出名,普洱山头茶更没有所谓的小产区概念,以曼松为代表的“中小叶种”也就错过了进入国标的契机。

大叶种、小叶种是一家

作为普洱茶的唯一生产地,云南境内的茶树资源大多以种子繁殖,它包含了多个种类的群体种。包括大叶种,也包括中小叶种。

云南茶叶种植资源专家张芳赐教授也提出:所谓的“小叶种”,其实还是云南大叶种群落中的成员,是不同生存环境和种源结构复杂的表现

小叶种的茶树与大叶种同属一脉,因此采用了相同加工技术的小叶种茶叶也属于普洱茶。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人们对于事物的定义一直都是随时间而改变的,咱们喝茶没必要局限于文字的规定。随着茶行业的稳健发展,茶文化的发展也会在大家争论中不断规范,快步前行!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20120619053845116.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