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的产地 > 古代六大茶山之攸乐古茶山
2017年05月21日

古代六大茶山之攸乐古茶山

攸乐古茶山,现今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所辖区域,是历史上著名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一,四面分别与景洪市勐养、勐罕、景洪镇,勐腊县勐仑、象明等乡镇相接,海拔在575-1691米之间,地处北热带、南亚热带气候的山区,年平均温度18-200C。气候条件优越,生物资源、土地资源丰富。境内生长着种类繁多的珍稀动植物,适宜种植多种热带经济作物。古茶园土壤属砖红壤性的红壤,有机质含量较高,pH值在5.1—5.7之间,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攸乐古茶山历史上位居“六大茶山”之首,是云南大叶茶的中心产地,历史上最高产量达2000担以上。攸乐古茶山种茶年代久远,相传茶是孔明遗种,故尊奉孔明为茶祖。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曾设过同知府和专管捕“盗”的普洱通判。1942年国民党军队开进攸乐茶山,烧杀抢掠,茶农四逃,茶山荒芜,茶叶生产受到严重破坏。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发粮救济茶农,扶持茶叶生产,使产量逐渐上升。1993年攸乐茶山产茶1942担(97000多公斤)。

攸乐茶山是基诺族的聚居地,基诺族过去称攸乐人,一千多年前,攸乐人便开始在补远江(小黑江)两岸种茶。攸乐茶山明朝中期至少已有茶园四千亩以上,至今在龙帕村、巴来村留下的两干多亩占茶树其树围大多超过100厘米。明朝末年已有汉商进入攸乐山贩茶。攸乐茶山离澜沧江很近,澜沧江对岸是车里宣慰司,沿江而下便是东南亚各国。清政府为了巩固边疆,为了掌控车里地区,同时也为了茶叶,曾计划将攸乐山的茨通建成滇南重镇:雍正七年(1729年)普洱府成立时,清政府在茨通筑起攸乐城,设同知一员,右营游击武官一名,驻兵五百,设盐课司,同时还规定,江外(澜沧江以西)的车里宣慰司要岁纳银粮于攸乐同知,清政府赋予攸乐同知行使的权力很大。

攸乐同知设立时,攸乐同知管辖的地域相当宽广,据清《云南通志》记载,攸乐同知管辖的地域“东至南掌国(老挝)界七百五十五里,西至孟连界六百里,南至车里(景洪)界几十五里,北至思茅界四百四十二里”,已接近于今天一个地州级别。由此可看出,清政府对攸乐山曾经有过进行深度开发和建制的设想。

然而,攸乐同知的设立受到了傣族上层人士的抵制和反抗,攸乐山一带连年发生起义,加之瘴疠流行,使官兵、大员们无法驻扎下去,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政府才不得不将攸乐同知移至思茅。

攸乐同知的撤销使清政府改变了对西双版纳改土归流的部分计划,也使六大茶山在清代始终未能成为一个单独的县级行政建制。攸乐同知撤销后,攸乐山的贡茶由倚邦土千总监管。

清代二百多年间,攸乐山没有茶庄,攸乐人不做七子饼茶,但攸乐人会做竹筒茶和茶膏。攸乐人做的茶膏颜色乌润,内服可治霍乱、嗝食、伤风、咳嗽,外用可消肿化脓。

清代攸乐山有茶园万亩以上,攸乐山20多个寨子都产茶,攸乐山的茶一部分被思茅、普洱的商人买去,一部分被倚邦、易武的茶商买去做七子饼:攸乐山的茶至迟在道光年间已销到印度和欧洲,英国人克拉克在1886所写《贵州省和云南省》一书中已写到,东印度公司在大吉岭和加尔各答均有中国茶叶代办处管理倚邦和攸乐产的茶。

攸乐山社会发展缓慢,攸乐人进人民国仍在刀耕火种,山地里种点包谷之类的农作物,农耕技术不发达,狩猎和卖茶还是主要的经济来源,攸乐人总体生活水平较低。后又因抗日战争爆发,六大茶山茶业衰退,以茶为主要经济收入的攸乐人生活更加穷困。

1941年兵役和苛税已经让贫困的攸乐人难以承受,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日趋激化,已到了一触即发的时候,而正在此时,易武的茶商杨安元在攸乐山收茶时又因不尊重攸乐人的习俗,引起攸乐人的愤怒,双方发生冲突后事态扩大:1941年12月,攸乐人联络瑶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举行抗暴起义,战事一直打到小黑江对面的曼林、牛滚塘、秧林、江西湾、倚邦等地:国民党动用军队也无法控制局面,后来还是云南省府主席龙云出面安抚,才将攸乐人起义之事平息下来:两年的战乱,使攸乐山经济、社会受到严重挫伤,人口减少、茶园大量撂荒。后又因连年烧山开地种粮,茶园损毁很多,但到20世纪70年代,保存下来的成片古茶园仍有三千亩左右。

20世纪80年代以后,基诺乡开始重振茶业,新植茶园一万多亩,留存的古茶园也得到重视和保护,如今攸乐山的茶园面积已位居六大茶山之首,古老的攸乐茶山正在重新崛起,攸乐人的日子也随着茶业的兴盛而越过越好。

居住在攸乐古茶山的基诺族人民如今还保持着传统的饮茶方法:在炎热的夏天,基诺人上山劳动,吃饭的时候,人们就会采来一些一芽一叶的新鲜茶叶,在地上挖一个小坑,用“冬叶”垫上,将采来的茶叶放进去,加上盐、辣椒等调料,用山泉水一冲,做成一道“凉拌茶”,几个人围坐在一起,慢慢品尝,既当“饮料”,也当下饭的“菜”。“火烧茶”更是基诺族每家必备的茶叶,基诺族几乎每家都是应用这种方法制作茶叶。每当有贵客来临,好客的主人就会到村子旁边的古茶园中,采来新鲜茶叶,用野生的“冬叶”将新鲜的茶叶包起来,放在火炭上进行烧烤。当外面一层“冬叶”被烤干,能闻到茶叶散发出来的清香时,把茶放到茶壶里,加水煮沸即可饮用了。用这种方法制作的茶汤,清澈透亮,苦涩味轻,清香扑鼻,回味甘甜。

作为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西双版纳丰饶的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遗存,是它们共同见证了昔洱茶的发展史。因此,当我们撩开历史的帷幔,重新亲近六大茶山原始密林中的古茶树,重新审视长满苔藓的茶山碑,重新阅读弥漫历史气息的典籍,重新行走在马帮远逝的古道上,重新品味普洱茶那时光累积的滋味,我们不由得感恩这大地的恩赐。

攸乐,诸葛孔明南征时经过的地方

诸葛孔明南征时代——在攸乐的传说中,基诺族的灵魂仿佛屈服于遥远的时代,那些流亡者和栖居者都默认说,他们在诸葛孔明时代曾经是南征队伍中的土兵,曾经一次又一次地陈述着战争的语言,同时辗转于战乱之中。突然,空气中撑开了一片蔚蓝色泽,他们机智的领导人诸葛下令让南征的一些士兵留在了攸乐山脉,也许是为了保存力量,也许是为了安抚一部分人疲倦的灵魂。攸乐山,在那个时期已经显现出了它们传说中最原始的美,那种美开始摇曳着枝杆,孔明伸出了手,掏出了口袋中被日光所覆盖过的茶种,这些奇妙无比的犹如攸乐山米粒大的花朵,摇曳着来到留在攸乐山的土兵们的手掌中央。
这个历史上最亲切而从此被基诺人所崇拜的仪式,成为了攸乐山的所有基诺人永远拥载在历史长河中的吉日。就这样,诸葛孔明南征时代的地方,撒下了茶种,那是一片片用铁器在拙笨中开辟出来的沃土,那些松软的土质,或褐色,或深的咖啡色,土兵们从那一刻便放弃了用长矛跟随诸葛继续南征,放弃了长矛下的职责,因为茶种已经撒下去了,茶种很快就长出了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