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砖现称曼庄,东接易武,北连倚邦,居于古六大茶山的中央位置,蛮砖茶山东接易武,北连倚邦,现在遗留下来的、其茶树围超过100厘米古茶树还有很多。
明朝末年至清朝末年,蛮砖茶山的茶叶集散地和中心大镇在今曼庄村。曼庄村是个历史底蕴很厚的地方,蛮砖茶山的兴衰史都记在这里。曼庄村在史书中成为蛮砖,崇拜诸葛亮的茶山人说,诸葛亮当年来六大茶山时在曼庄埋下一个铁砖,于是这里称为埋砖,后又演绎为蛮砖;另一个说法为傣语中曼庄意为大寨子中心之村,因曼庄过去是土司头人们经常聚焦末会商议解决各种事务的地方,故称曼庄。
“曼(蛮)砖”一词,自明末清初以来.几乎凡涉及普洱茶“古六大茶山”的史籍、散记,都会提到。清-阮福《普洱茶记》及雪渔《鸿泥杂志》等史书记载: “倚邦、蛮砖者味较胜。”曼砖关帝庙(石屏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六年即公元1741年)碑文记:“蛮砖为普洱茶六大茶山一山”。这些记载,不但说明曼砖茶山所产之茶品质好。而且是最早形成规模、产量较大的茶山之一,显示了其在六茶山中的重要地位。据记载,古茶园最先为当地土著人“本人”的先民开垦种植,清朝初年后,大批石屏等外地人进入,与当地少数民族茶农共同种植发展茶叶。清·乾隆时期六年已形成较大规模.达到兴盛,茶山的茶园面积达到1万余亩,茶叶年产量最高达200多吨,其茶箐多数运往易武加工成“圆茶”外销。盛易祥。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乡,古六大茶山茶区
简介:位于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大茶山之间,蛮砖古茶山包括蛮林和蛮砖等地。过去蛮砖的茶叶年产量至少在万担以上,大部运往易武加工、销售。虽同列六大茶山,但以往一直不如其它茶区被重视,或许也因如此,茶区才得以保存较为完整。古茶林集中在蛮砖、蛮林二地,蛮砖有500余亩、蛮林有1000多亩,茶树生长较好、密度较高,每亩约100株以上,其中最大的茶树高3.9米,基径34厘米,树龄300年以上。少被采摘过度,所以目前蛮砖茶区的茶质还保持一定水平。
大叶种栽培野生茶特色:相较其它古六大茶山,茶菁色泽较深;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口感厚质香滑、舌面微苦。
口感香气较沉,不若曼撒、易武香扬,近年茶质表现仍在水平之上。蛮砖茶古茶山包括蛮林和蛮砖等地。由易武西行经高山寨,过磨者河承天桥经蛮林才到慢砖。慢砖关帝庙(石屏会馆)废墟碑文记载,蛮砖系六大茶山之一,该庙始建于乾隆六年(1741)春。过去蛮砖的茶叶年产量至少在万担以上,大部运往易武加工、销售。
蛮砖茶山是”古六大茶山”现今保存得较好的一座茶山,茶林不规则地散布在原始密林中,经几代茶农的精心管理,至今仍年产茶叶万担以上。蛮砖村公所恢复”曼庄优质茶”产品,茶叶独特、茶芽雪白晶亮,是抢手之货,深受客人的喜爱。
曼砖位居六大茶山中央,沿茶马古道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曼砖茶山辖曼砖、八总寨、瓦奄、南龙坝、小曼奄、么莲、高山、曼林、曼潞、曼赛、宝甸等寨,古茶树古茶园在海拔565~l 540米之间都有分布。境内山高谷深,河流纵横,云雾缭绕,阳光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种植茶树的自然条件优越。通过普查队普查、测算,曼砖古茶山仍保存有2 930亩古茶园,古茶树大都生长在茂密的森林中。茶树品种较杂,以云南大叶种为主.还有当地人称之为“柳叶茶”的小叶种,约占古茶园总面积的1/4。这里的古茶树大叶种茶.芽叶肥厚、大茸毛多、持嫩性强,茶叶香高持久、滋味浓重,内含物丰富,为制作普洱茶的上好原材料。古茶树长势较好,密度较高,茶叶单产较高。曼林村委会有一株较大的古茶树。树型小乔木,树高3.9米,基围粗l米,树冠直径3米,属普洱茶种,树龄30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