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没有历史的诸多巧合,就没有今日的八八青(2)
2017年05月21日

没有历史的诸多巧合,就没有今日的八八青(2)


看到这里,有茶友可能会感到好奇:如果当时香港存茶费用这么高,那一些存了几十年普洱茶的老茶庄岂不是早就破产了?这就要说到香港过去存放普洱茶的方式了,普洱茶当时价格不贵,而香港地界又寸土寸金,为节约成本,传统做法其实是存放在租金低廉的地下室,或海边的山洞里。
香港沿海,高温高湿,这些地方自然是潮湿闷热,不多加管理,茶叶很快就会放坏,主流的应对是存新茶,卖老茶,并且定期翻仓,将上下的茶调换位置,定期通风。
而爱茶的陈国义在见识过传统港仓的环境后,不但对这种存茶方式静谢不敏,更有一种像“呵护人一样去呵护茶”的朴素存茶观念,后来趁着香港回归时移民潮房价大跌,他干脆买下了市郊一座大厦的第八层,专门用来存放自己的八八青。
在香港茶界都对普洱茶存放环境习以为常时,不属于传统茶商圈子,也不认可传统港仓的陈国义,误打误撞地摸索出了八八青上的一大标志——“干仓鼻祖”,而这,也是88青故事中最大的一个巧合。
不过,在八八青“鲤鱼跃龙门”之前,还有一场最大的磨难在等着它。
翻价万倍的神话茶
2003年,非典爆发,香港经济受到重创,陈国义也遭遇了巨大的债务危机,他把包括茶艺乐园,住房,仓库在内的所有物业都抵押给了银行,贷款给员工发工资,自己什么都不拿,但辛苦十几年攒下的7家店铺所带来的租金压力,还是压的他喘不过气,后来在回忆中,陈国义称这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时期”。
咬牙坚持了一年多后,陈国义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2005年2月的一天,陈国义接到一个让他终生难忘的电话:“陈先生,听说你仓库里有一批生普,你卖不卖啊?”陈国义先是一愣,然后激动地对着电话喊道:“卖,卖啊!你快来看!”
由于急缺资金,陈以每片200元的价格,将店内标价的588元一片的八八青批发给了这位雪中送炭的救命恩人,抵消掉此前的所有债务,之后,陆续有台湾人、广州人、福建人、香港人找他买茶,甚至当年卖他茶的陈强也来买,其中收购量较大的是白水清、王龙华等人,陈国义这才知道,八八青在内地的价格,已经像坐了火箭般的暴涨。
1992年,陈强找陈国义处理7542青饼时,价格仅为7.8元港币一片。
2003年,面临债务危机的陈国义,以每饼200元的批发价,将88青的大部分货源转手。
2005年,国内普洱茶市场逐渐陷入狂热,88青的价格随之攀升到了2500元一片。
2007年,截止普洱茶市价格崩盘前,一片88青,最高被炒作到了12000元。
2011年,市场恢复元气,出现在该年深圳茶博会上的88青,价格为38000元。
2013年,到了这时,88青早已有价无市,甚至有人以十数万的拍卖价溢价购入...
至此,从一开始积压在仓库吃灰,到现在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批辗转多方,经历坎坷的普洱茶,用30多年的时间,缔造了一场百万级的价格翻倍神话。
八八青成名的原因
回顾整个七子饼时代,虽有73青、认真配方小黄印等很多前辈,却再也没有茶品能达到和八八青一样的高度,这和其自身独到的品质是分不开的,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仓储、用料、数量和宣传。
首先是仓储,八八青号称“干仓鼻祖”,以前的“云南七子饼茶”是外销茶,无论是在港销售,还是经过香港转口到一些东南亚国家,都需要在香港入仓快速陈化,出陈味,转化出红汤茶,才会被香港市场所接受,而在一系列机缘巧合下,八八青得以在较为干燥的香港干仓环境下自然陈化,很好地保留了青饼鲜爽特性,符合内地市场喝茶高香鲜爽的喜好,得以在普洱茶热潮中一跃而起。
其次是用料,有茶友可能会好奇,拼配茶不都是台地料吗?其实不然,早在1984年茶叶流通体制改革后,统购统销政策被逐步取消,茶农也可以向茶厂出售毛茶了,后来勐海茶厂还专门发放了扶持费用以支持,补贴收购茶农简单加工后的荒山荒野晒青毛料,很多都用在了包含7542在内的青饼上,而邹老也从台地茶投产时间和高山茶区交通情况解释过这个问题:
“凡是大树茶、高山茶,都是做饼茶,这种是客观条件限制了。勐海地区,凡是有台地茶,要72年以后才有台地茶呢,以前不有,都不发展这个台地茶。
凡是交通方便的地方,勐海茶厂都设立初制所,做红茶;凡是交通不方便的地方,要牛驼、马驼、人背的地方,都是由老百姓做晒青毛茶,这些都是高寒山区,所有这些地方,都是些古茶树,所以那个时候做饼茶,都全部是大树茶...”
最后是数量和宣传,近些年来普洱茶产业逐渐走向良序发展,“去大师化”认知明显,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但在当年,普洱茶文化,尤其是老茶文化,基本都是被港台茶人所把持的,八八青当年一共有300多件,后来分别转手给几位有影响力的大茶商后,与很多人的利益密切相关了起来,价格,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起来。
因此,八八青的故事其实并不神秘,“干仓鼻祖”是卖点与特色,荒野大树料是品质保证,不多不少的数量,则使其既有茶商坐庄,又有一定交易流通,所有因素叠加在一起,才形成了八八青在老茶界的风向标地位,与之类似的,还有中期茶里的五星孔雀、班章茶里的08年陈升号老班章、新茶里的轩辕号等等。
当然,八八青的“价格泡沫”和“炒作神话”,也是不得不提的话题,如今纯干仓八八青的行情价已来到20万一饼大关,稀少的存世量,高昂的市场价格,都已让八八青被层层的故事和泡沫所裹挟,站在了炒作的风口浪尖上。此前,一个茶商捡漏八八青一夜暴富的“真实事件",就曾在圈子广泛传播。
真假难辨的炒作茶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一茶商到广西出差几天,在当地的茶叶店蹭茶时,居然遇到了传说中的“八八青”。他抓住老板外出,店员看店的时机,捡漏了一整件88青。之后连夜赶往芳村,以天价转手卖出。
一夜暴富的故事很诱人,但疑点实在太多了:既然是整件,那店员怎么敢在不问老板的情况下,擅自售出?连夜赶到芳村,就有人敢以天价接盘?就是这么一个故事,居然能引得无数茶商尽折腰,但之后两天八八青的价格再次暴涨后,这场好戏的主谋是谁,就不言而喻了。
由于经过了多方周转,八八青现存的区域很杂。香港、芳村、东莞和昆明都可能会有存货,这其中传的最神的,当属芳村,走进这里的茶叶店,凡是上点档次的,都声称自己这有八八青,数量上更是“一提不嫌少,一件不算多”。
每家店的老板都拍着胸脯,说自己的是真货,不知底细的顾客被迷住了,老板说不定还会拉你坐下,泡壶热茶,让你听他讲当年他淘货的故事....按照现在的“八八青”交易量,不算各种电商平台店,芳村就起码有几千件,算上东莞和港台,流通量在万件以上。茶友们能觉得能有多少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