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新手喝易武从哪里开始?它可以作为90%茶友的启蒙茶!
2017年05月21日

新手喝易武从哪里开始?它可以作为90%茶友的启蒙茶!

 在建立易武森林茶品饮体系的过程中,‘森林感’和‘穿透力’的敏感捕捉和精准判断,难度极高但又十分重要。毋庸置疑,大多数茶友是不懂的,模糊的,模棱两可的,所以对我文章内容产生质疑,甚至是诋毁,认为我在神化易武茶,喝个茶喝出这么多幺蛾子……这些声音于我而言无关紧要,我只是赤诚的在给那些想要掌握易武森林茶精髓的茶友分享真实的经验。从始至终,我都不承认易武茶之所以能称为山头茶人的最后一站,是简单的‘香扬水柔’。如果我们将一款山头茶的品饮体验分为‘记忆点’(滋味/香气/甘津等容易被人记住的点)和‘茶汤內质’(汤感/水路/劲道等有一定品饮难度的点)两大部分,你就会发现大部分易武新茶的体验感表达与其他产区是相反的!
举个例子:比如临沧产区的山头茶,新茶时候就能表现出直接,饱满,浓强的滋味,茶汤入口,酸甜苦咸鲜就铺陈开来,很容易捕捉的,香气也是,开汤飘香,入口含香,回喉生香,馥郁且上头;回甘就不必说了,冰糖甜韵一出,诸山还不低眉俯首?这些点是比较容易喝懂且容易被记住的,但其內质层面的表达就比较“内敛隐晦”了,大多数临沧山头茶是喝不到水路和劲道的,大家最多只谈“汤感厚实”,能到“汤感成团”都非常少;但反观易武产区,新茶我大多数都会将品控重心放在茶汤內质和森林感上,水路如何,汤感厚度怎样,劲道好不好……茶友们大可以去问在易武收茶十多年的茶商,他们在品控易武新茶时,会不会一个劲的去关注这款茶香不香,甜不甜。毫无疑问,易武茶,尤其是森林茶的体验在內质的表达上更直接,深邃,而在记忆点层面的表达上则常常“隐晦而内敛”。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易武新手茶友或从其他产区转向易武茶的茶友,总觉得易武茶清清寡寡,不得其门而入的主要原因。
经过上面介绍,那想要快速的入门易武森林茶,应该从哪些风格类型的茶入手,大家都能做出一定的判断了吧,我总结下:1.如果是新手,从一开始就想从易武茶开始的茶友,个人推荐麻黑产区。麻黑属于半家边半森林茶,相对于易武真正意义上的森林产区,其在森林感和穿透力上的表现皆略显逊色,但麻黑片区的茶,风格比较“中正醇和”,说不好听点,就是“样样通,样样松”,喝懂麻黑,基本可以建立易武茶品饮体系的一个框架;2.如果是老茶客,有着相对完善品饮体系的茶友,个人推荐兼具记忆点和內质的易武高端森林茶;需要刻意说明的是,并不是说易武新茶的香气/滋味/甘津等记忆点不重要,而是通常情况下,兼具记忆点和茶汤內质的易武新茶价格都高的离谱,许多入门茶友是难以接受的。3.如果是从其他产区转向喝易武的,个人推荐瑶区的茶(铜箐河/百花潭/蟒蛇箐)具体原因,我们下一段再说。
| 瑶区茶,易武森林茶的另外一面!站在一个易武森林茶忠实拥趸者的角度,时至今日,我对瑶区茶的态度依然是:我承认它的好,但并不符合我的审美!铜箐河,百花潭和蟒蛇箐,应该是最能代表瑶区森林茶风格的三个山场了。个人最开始接触的是蟒蛇箐,而后是铜箐河,百花潭,到目前喝到这个片区比较顶级的原料有:蟒蛇箐古树,小高杆;百花潭古树,古树挑采,小高杆,乔木;铜箐河高杆,古树,古树挑采,小高杆,乔木……
这个产区的风格特征,我总结有几点:其:大的方向上,我认为这个片区的水路没有易武产区的细腻,三者之中,水路最细的应该是蟒蛇箐,百花潭和铜箐河应在伯仲之间;虽然三个片区的原料价格并不比顶级易武森林茶便宜,但仔细感受汤水质感后会发现,汤水里那种细腻劲道的感觉是略微逊色的;其二:此外,三个片区的茶即便是古树,汤水的入喉感都不算清晰,也就是汤透感的表现相对逊色;当然,我也喝过透感很好的铜箐河和蟒蛇箐头春古树,不过要么对山场地块非常熟悉,要么要遇到对的茶农;其三:这个片区的茶叶在森林感/香气/滋味层面有着共性的。森林感的表现三个片区都很好,这边的茶是较容易喝到‘舌尖发麻’这种体验的,滋味和口腔韵感的表现,新茶几颗呈现出雄强饱满,回甘绵长等特征,香气的表现也偏浓郁,丰沛,香型多偏向花香或花香里带原野想;
这也是瑶区的茶能快速崛起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风格直接猛烈,体验感骨架宽博,层次分明,记忆点鲜明,辨识度拉满;另一方面,又兼具易武森林茶的优势,森林气息饱满,汤水中兼具一定的水路和劲道,透感的表达野尚可。那我为什么说这边的茶不符合我的审美呢?论野性,我更喜欢刮风寨森林茶的表现,野中带着气韵,劲道;而非瑶区的森林茶,更接近狂野,甚至是粗野;论水路,我更喜欢弯弓森林茶的表现,入口细滑如绸缎,绵密如织;论汤透感,瑶区的茶与刮风寨和弯弓完全没法比较。当然,这是个人的品饮偏好,一家之言罢了。
| 2025年铜箐河小高杆做这款产品的初衷有两个。是,去年喝到了一泡不输易武顶级森林茶体验的铜箐河,定程度上改变了个人对于这个产区的认知。但今年去了铜箐河茶园,喝到的古树汤透感并不如小高杆;二是,类似这种风格融合度较高的产品,是比较适合新手用来深度学习易武森林茶的,对于大多数茶友而言,古树的价格又高了一些,小高杆价格与体验的匹配度更高;
下面,分享下这款茶的体验感:1.综合压饼后数次品饮体验,做个分享。可以确定的是,目前此茶茶性尚不稳定,香气、滋味、涩感、回甘表现等层面可能每一泡都有差异。试了几次,单人品饮投茶7-8克,会获得不错的体验感;2.谈一下风格。这是一款骨架饱满,层次分明的森林小高杆。冲泡的前后段体验表现颇具“反差感”,前段滋味浓强,丰富,水含香馥郁,生津速度快,回甘的表现有点类似大叶种,迅猛,刺激,略带涩感,口腔的爽朗度略差;后段的滋味以甜为主,汤水纯净、甜滑,体验柔和,口腔爽舒适爽朗;
3.谈一下森林感和穿透力。之所以选择这款小高杆,主要是因为捕捉到了汤水清晰的入喉感和胸腔热感持续的体验;据我所知,铜箐河森林茶要找到汤透感清晰的茶不容易,非得对地块熟悉不可;4.此外,这款小高杆茶汤感厚,劲道略显拉垮,水路细滑程度不及刮风寨、弯弓片区森林茶的“细滑内敛”,汤水的表现略显“粗野直接”。5.总的来说,铜箐河小高杆的体验,既有大叶种“雄强直接”的一面,又有易武森林茶“野性劲道”的一面,属于风格融合度较高的产品,风格较为新颖,很值得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