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品鉴茶叶与审评茶叶的区别
2017年05月21日

品鉴茶叶与审评茶叶的区别

 作为茶客,可能一辈子只是享受型地品鉴茶叶,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茶叶购买。但作为茶叶从业者,无论是茶商、还是制茶师、或者是茶园经营管理者,永远都在品鉴与审评之间不断切换,品鉴只是偶尔的享受,更多的是通过审评找出茶叶的优缺点,从而找出提高茶叶品质的工艺法,以及制定合理的价格与包装等。
2品茶时我们一般会用功夫茶或者叫茶艺的泡法去泡一泡茶叶,不管茶叶如何?功夫泡的目的是用最适合的手法与水温把茶叶的优点发挥到极致,让品鉴者达到最高的享受。而评审茶叶则是通过专业的器具和流程让茶叶的色、香、味等优缺点完全暴露出来,以供评茶员作全面的审评。通常,用审评的方法泡出来的茶叶是很难喝的。比如审评红茶,取3克茶叶,以1:50的茶水比,100度沸水侵泡5分钟,然后出汤,看汤色、闻香气、品滋味一气呵成。这时候你会发现,平常用茶艺方式泡出来鲜甜可口的红茶,变得浓厚苦涩,甚至有酸、焖等怪味。审评黑茶类就更痛苦了,看到焖泡出来像中药的茶汤,再加上有些劣质的黑茶往往有各种仓味和陈杂味,审评难道的确不小。
3也有茶客经常会问我,如果不用审评的方式,难道就无法判断茶叶的品质了吗?答案是可以,只是速度会更慢一点。因为茶艺的泡法是突出优点,而不是快速呈现茶叶的本质。但是,是缺点就一点会在茶汤里体现出来,也许我们的茶客对滋味以外的评审因素不是很专业,但只要仔细,茶叶的主要问题一定会体现在茶汤里。
4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很多狡猾的茶商就是利用部分消费者不够专业的情况,在茶叶加工和茶艺泡法上组合取巧,把普通的茶叶泡出适口的味道,从而冒充知名山头的茶叶卖高价。就在前两天,我去一朋友家聚会,朋友拿出一饼别人送她的犀牛塘普洱生茶,据说是几千元一饼,叫我帮看一下是不是真的。我看了一下,条索肥壮、清晰完整、芽头显毫,不得不说外观还是很漂亮的,如果轮论外观,90分以上。
5但是,以我们评茶员的专业角度,一定要开汤才能作公正的判断,于是我们就撬了一泡开始品鉴。由于是用功夫茶的泡法,又是用的很好的矿泉水,第一泡入口无明显茶味,但非常甜,适口性很强。刚喝了一杯,朋友就急切地问我:“如何?”我说:“现在不能下结论,但第一泡没有喝到应有的地域特点,因为犀牛塘在帕沙寨,帕沙的风格是入口有苦涩,而且高香。,犀牛塘是帕沙最好的古树茶,更香。”这两点都没有,还需继续喝才敢下结论。然后我们又接着喝了两泡,仍然入口甜柔,但是没有任何的回甘生津,然后舌面由涩变麻,舌尖有明显的刺感,整个口腔干僵难受,于是导致你想喝更多的水解渴,但越喝越难受。这时候我们大家基本可以断定是用台地茶冒充的,哪是如何做到有这样的适口性呢?
6从我们制茶的角度,其实不难,只要选比较优质的台地茶,(再优质的台地茶也只是100元左右一公斤的成本。)轻炒、轻揉捻、阳光晒青基本就能做到入口甜而无杂味的口感,但由于没有高级的内涵,口腔敏感的很快就会反应出来综合的不适感。如果用审评焖泡的方法,这样的茶就很容易辨别。商家这样的做法主要还是从外观和入口甜柔来迷惑新手,因为适口性是很多入门者认为是好茶的基本点,外观更是直播销售的杀手锏,所以,不开汤,无以下结论。
7品茶与审评的确是茶人必过的关口,因为正确判断茶叶品质是一个企业乃至整个行业正向发展的基本点,投机取巧在任何行业都存在,但没有一群执着的匠人坚持,这个行业就必然衰弱,希望我们茶叶行业有更多坚持茶叶品质的同行,让我们中国的茶道重回世界之巅。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5761482_144149038706_2.jpg 
 
 1515987672357163.jpg